五大治理误区与对策

时间:2022-10-15 04:33:23

五大治理误区与对策

作为美国董事学会(NACD)研究员,笔者研究了成千上百的公司治理问题,而其中最为普遍也最受关注的莫过于以下五种。

治理误区之一:董事会的根本目的在于代表股东提出诉求。事实上,董事会不仅代表股东,也代表雇员等等利益相关者。作为股东和所有利益相关者的代表,董事会致力于构筑公司的长期价值,推进公司可持续发展。

董事作为:在要求管理层提交报告时,请他们一并附上长期财务预测和赞助影响报告。

治理误区之二:董事会的主要工作是监控管理层。董事会的主要工作应该是选择与培养CEO,随后由CEO挑选和培训一支管理团队,这支团队将招兵买马,研发销售产品与服务。一味认定董事会职责在于监管将导致人人自危,挫伤生产力。

董事作为:与高级管理人员和人力资源主管一起工作,施行CEO接替计划,以此让经理们拥有更多自,做得更好。

治理误区之三:董事会会议的主要目的在于听取、讨论管理层的建议并投票。如果一家公司如此“使用”董事,真是绝大的浪费。董事会是提供思想的地方,与其滔滔不绝地提出建议,管理层不如简单地发表见解,随后提出问题:你们是怎么想的?从而让会议成为一场建议研讨会,充分利用董事们的智慧。

董事作为:合理安排会议议程,少报告,多讨论。

治理误区之四:当考虑管理层提交的建议时,董事仅知道高级管理人员提供的信息。信息不对称并不必然,董事可以从其他很多途径获得信息,包括个人的研究成果,咨询师的报告。审计委员会可从内部审计部门获取直接报告,热线电话提供了与车间的信息连接。只要通知了CEO,董事会成员可与公司中的任何雇员直接接触。

董事作为:尽可能、多途径地了解所服务的公司。

治理误区之五:只要谈到治理,程序就是一切。诚然,对于董事会来说,更重要的是以正确的方式做决策,而不是做出正确的决策――这是商业判断规则(Business Judgment Rule)背后的基本理念。但是,笃信程序就是一切,将使得董事过于关注决策机制,限制了经验与直觉的作用。

董事作为:合规办事,但不要被程序束缚手脚,不然会错过做出明智决策的机会。

上一篇:平衡董事承担的责任 下一篇:电动车未来十年重构汽车价值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