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文”如何“简教”

时间:2022-10-15 04:09:39

《灯下漫笔》是鲁迅的杂文名篇,其思想深刻、语言极富表现力,但高中生解读文本有一定难度。如何教授这篇有难度、有深度的文章,这本身就是一个值得探讨的教学难题。一次校级公开课活动,我有幸听了一堂同事执教的《灯下漫笔》。在现场观摩中,师生的表现引发了我的一些思考。如何做到难文简教,如何做到长文短教,我觉得应该在这些方面下工夫。

一、找到合适的教学切入点

无论文本有多难,无论文本有多长,无论文本的可教点有多繁,我们教师都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结合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找准本课的教学切入点。教师要根据文本的特点,根据自己整体的教学规划,找到本课最精彩、最适合学生的内容进行精讲。这样,原本两三课时的教学就变得简约而有效了,剩下的时间可以指导学生多阅读、多练笔。

二、设计简约有效的教学思路

找到文本的教学切入点,教师就要深入文本进行裸读,教师的知识积淀就是大厨的老汤。有了独一无二的老汤,教师才能设计出清晰、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思路。在备课的过程中,执教者要敢于筛选一些有价值的、典型的问题在课堂上进行探讨。简约的教学思路有利于师生的对话与交流,也有利于学生快速进入文本,达到学生与文本的有效对话。这样,无论多难的文本在教师的清晰思路下,在学生的有效阅读下也能达到有效解读,甚至是高效。

三、深入文本,使交流无处不在

教师要在课堂上搭建一个平台,让师生对话、生生对话,作者和读者的对话充分。只有这样,比较深刻的文章才能在思想碰撞中得到有效的落实和升华。尤其是思想深刻的文本,我们更应该在课堂上给学生更多交流的时间。教师要千方百计使各类学生参与到阅读思考过程中来,使他们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尽可能有所提高,这是阅读教学的真谛。我们决不能因为课时的紧张而教师大包大揽,于是学生的思维受到限制。所以,难文简教,需要我们有更多有效的交流和互动,使互动无处不在,再难的文本也显得容易许多了。

我相信,无论什么样的文本,只要符合语文教学规律,只要符合学生的阅读习惯,我们就能在课堂上收放自如。“难文”可以

“简教”。

参考文献:

[1]严华银为什么要把“目标”转化为“问题”[M].严华银语文行思录,2011(04).

[2]张玉新.活水与老汤[J].语文教学通讯,2011(02).

[3]顾德希.优化学生的阅读过程[M].品课:高中语文卷,2013(01).

上一篇:一花双苞,齐放方为美 下一篇:初探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