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无旁骛 脚踏实地

时间:2022-10-15 03:05:01

谁说工作和生活一定是分开的呢?对我而言,现在的工作已经成了我的生活。我爱这样的生活,因为它能给我力量。

作为一名记者,我一直在写别人的故事,总结别人的先进事迹,轮到自己了,反而不知从何落笔。

2007年10月,我赶赴四川凉山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报道我国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发射。这是频道第一次派记者报道全国性的重大事件,也是我第一次独自出远。此时,离正式发射不到10天,缺乏经验,准备不充足,我带着一大串未知数出发了。到了凉山,我才知道卫星发射中心在离城区40公里的郊外,而且实行了严格的军事管制。为了得到第一手的内部资料,我每天一大早就赶到发射中心大外“守株待兔”,想方设法联系里面的专家,在持枪武警的不断驱赶下周旋。那几天,我很疑惑和委屈:既然只批准中央媒体报道,我们地方媒体干嘛要来凑这个热闹?电话里,时任采编部主任王彬平静地告诉我:“我们在现场,这很重要。”因为这句话,我调整好情绪,继续坚守,直到报道任务圆满完成。原本以为最难熬的时光,现在却成了最珍贵的记忆。

记忆片段之二,2009年5月12日,汶川地震一周年。那天,频道全天直播特别节目。我被派往北川老县城进行直播连线,连线时间定在中午11:30分。由于老县城全部损毁,新县城还在建设,我只能住在离北川老城最近的绵阳。计划12日一早从绵阳出发,9点前抵达。没想到,那天竟然有10万多人涌进北川,造成唯一一条通往老县城的路大堵车,我就被堵在了距离北川还有10公里的擂鼓镇任家坪。当时,离连线直播时间不到一个小时,我拦住一个骑摩托的村民,恳请他载我一程。可是,摩托车没开多远也被迫停了下来。我只能徒步前行。时间所剩无几,我心急如焚;无论如何都要准时赶到北川。当我连滚带爬、灰头土脸地站在北川的土地上,看到大片的废墟、漫山的白菊,面对巨大伤痛的人们都在勇敢前行,那一刻,我对自己说:“没有什么不可能!坚强是可以战胜死亡的。”这时,手机准时响了。又一次,我靠着坚持,顺利完成了任务。

记忆片段之三,2011年1月,台里通知我负责专职报道省委主要领导的。对我而言,这是个空白领域。频繁的会议活动、严谨的报道要求、快节奏的转场运行,让我每天都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无论周末还是过年、过节,无论白天还是黑夜,随时准备出发。任务来了,常常是连轴转。很多时候,上午的活动下午必须播发,我一边参加下午的活动一边赶上午的稿子,晚上还要准备第二天的稿件,熬夜成了家常便饭。

这个专班团队里,一切从零开始,大到领会省委、省政府的决策意图、领导的讲话精神,小到出席活动的领导排序、议程表述,很多以前看似习以为常、理所当然的东西,身入其中才知道以前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我对自己的要求是:绝不能因为是新兵就拖团队的后腿,公务活动之前尽可能搜集材料、了解背景,不打无准备的仗;每次活动都要提前到场,熟悉环境熟悉人员;团队中没有分内分外,任何事只要我能做的就全力去做。

2011年6月,十堰房县发生堰塞湖重大险情。省委领导日夜兼程8个多小时赶赴现场指挥抢险救灾。我们克服剧烈的晕车反应,在摇晃颠簸的车上赶稿,没有网络就用短信送审、发稿,确保了重要消息的及时播发。

当年9月,汉江秋汛,杜家台告急,领导从凌晨子夜时分的防指会商到第二天中午的现场指挥分流,昼夜没合眼,我们也一路辗转,用快讯、连线实时跟踪报道,第一时间现场情况和处置进展。

2012年大年三十,我接到通知:大年初一领导要陪福利院孤残孩子过春节。我连夜从老家赶回参与报道,过了一个人的除夕。春节后上班第一天,省委召开“喜迎十、争创新业绩”动员大会,会议下午6点结束,我们硬是15分钟抢出稿子,赶上了6:30的新闻。

今年5月,领导率团赴台湾开展湖北宝岛文化交流之旅,短短7天,数千里行程,30多场活动,白天马不停蹄,晚上加班写稿,每天能睡上3个小时成了当时最大的奢望。

如今,我加入这个团队已经快三年了。有朋友曾经劝我,不要为了工作牺牲了生活。我说,谁说工作和生活一定是分开的呢?对我而言,现在的工作已经成了我的生活。我爱这样的生活,因为它能给我力量。在团队里,我们常常用一句话互相激励:用结果倒逼过程,根据最好的效果预测最坏的情况,确保过程不出状况,确保结果尽善尽美。

从2003年8月工作到现在,刚好十年。我想和大家分享我的一点体会:我是一名记者,更是一名建设者,不管什么岗位、什么任务,不嫌活计小,不怕多干活,守好本分、做好本职,心无旁骛、脚踏实地,竭尽所能、问心无愧,付出汗水就有收获,经历困难才能成长。

作者简介:石卉,湖北广播电视台新闻广播部采访部主任,其作品多次荣获湖北新闻奖、湖北广播电视节目奖、湖北新闻宣传好稿奖、抗震救灾好新闻、五一新闻奖等新闻奖项。

上一篇:网络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 下一篇:和米小麦做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