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故事听成“翻译家”

时间:2022-10-15 02:39:04

听故事听成“翻译家”

林琴南不懂外文,却用漂亮的桐城古文翻译了《茶花女》等一百七十余种名著。

景山往东,有马神庙,原是明代御马监马神的旧祠。清乾隆改为皇家府第,敕建和嘉公主府。不料公主红颜薄命,二十出头就香消玉殒,后日渐荒芜。清“百日维新”时,兴办新学,拨此地为京师大学校址。辛亥革命后又改成国立北京大学。从此马神庙沙滩周围便成了闹市,尤其是饭铺林立,酒旗招展,成为当时北京一景。这里饭铺酒肆的主顾,多是北大师生,文化精英学界名流,常到此流连。有趣的是,这里的饭铺老板和伙计,不仅菜肴烧得好,服务态度更是出奇的好,而且对北大的逸闻轶事也了若指掌,深得教授学生的好感。其中老字号学士居饭馆尤受师生喜爱。生意十分红火。掌柜的是河北人姓张,为人实在豪爽,有燕赵遗风。饭菜实惠可口,物美价廉。他很会做生意,眼光又独到。他瞅准了来客,笑着把桌面揩净,招呼伙计端来香气扑鼻的茉莉花茶,待菜肴上桌,他便把乾隆官窑粉彩酒壶往桌上一撂,给客人斟上酒,然后自干一盅,豪爽地一挥手说这桌酒菜免费赠送,权当交朋友了。当然大多数食客还是坚持自掏腰包,从此呼朋唤友成为这里的常客。

学士居吸引客人的还因这里殷勤懂礼的堂倌。他们眼快、手快、心快,笑容真诚灿烂,特别是鸣堂叫菜的口念算账的功夫,更是一绝。客人落座,抹净桌面,送上香茶,递上热毛巾,他们只需一抬眼,就知生熟客,若是熟客,不用开口,便鸣唱起来:“这位刘爷拌黄瓜丝蜇皮六寸,酱牛肉一小盘,抻面一碗要软要细……”这种客人多是职员和学生。生客点完菜,堂倌将要的菜各一唱给后灶。一桌酒席结账,堂倌不用纸笔算盘,悠悠唱出菜各尺寸,再唱酒水,并一一报出菜价,最后报出应付菜钱,竟不差分毫。饭铺早已消失,但对今天的餐饮业,应有所启示。

光绪举人时任北大教授的林琴南,常到此就餐。就在学士居吃饭时,听人讲同治进士管学大臣许景澄慷慨就义的故事,遂写成小说《剑腥录》,轰动一时。他没得到大清的多少恩宠,大清亡后却几十次赴易县清陵长跪痛哭。林琴南不懂外文,却用漂亮的桐城古文翻译了《茶花女》等一百七十余种名著。多是在学士居边吃边听友人的口述,回家或就在饭桌上再译成汉语,使他成为当时风靡文坛的传奇人物。

远方的云摘自《北京晨报》2010.8.18

上一篇:在城市里徒步 下一篇:“卖身还债”的美国前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