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航A股市场的两大主题

时间:2022-10-15 02:08:15

引航A股市场的两大主题

2006年再一次见证了市场是无所不能的,上证指数在年底冲上2670点,超过了很多人最乐观的预期。至少在大方向上,更积极地投入股市或股票型基金是不会有问题的。

但有不少国内专家担心,上证指数自1160点附近涨到2700点以上,A股也不能说便宜了,2007年将会是风险比较高的。但我个人却觉得还好,因为A股的投资者与全世界现在的投资观念是一致的。

综观2006年全球股市,新兴国家的表现――尤其是作为金砖四国的俄罗斯、巴西、印度及中国――超过了欧洲、美国及日本等成熟市场。探究背后的原因,不外乎有两个概念或主题,它们在2007年仍会定鼎乾坤,主导全球股市的发展。

成长性铸就A股难替代

首先是成长概念。在谈国内A股之前可以先看看印度,它人口众多,且产业分散,这点与俄罗斯、巴西等依赖石油矿产等产业的国家有所不同,但与A股的情况比较相近,值得我们借鉴。印度BSE指数在2006年4月间创下12600点的高点之后,5月崩盘修正至9000点附近,但年底收盘在13786点。全球所有的分析师都知道其股价有点贵(从市盈率及股价净值比来看),但还是吸引了全球的资金留在印度。最大的着眼点在于,印度每年经济成长在7%以上,人口10亿,这一系列指标代表其未来的成长性可观,不太容易找到替代的投资标的。同理,中国的A股市场也是个不容易替代的投资标的。

充沛资金塑造蓝筹想象空间

另外大型蓝筹股(绩优股)的股价不会太低,这与全球的资金十分充沛有关。目前人民币存款高达16万亿元,把存款拿去买工商银行的股票,中长期(1~3年)的报酬应该比存款要好。除国内的资金外,还有国外大量的钱通过私募基金,大批介入大型蓝筹股。这些私募基金在2006年纵横亚洲及全球,利用有钱家族、大型法人及西方的退休基金,早已介入香港的红筹股(后回A股挂牌)及中型银行(如广发、民生)。这些私募基金除了看好国内的成长以外,更看重未来有望将所持股票卖给全球的领导公司,而获取更多回报。例如,如果汇丰银行可买到20%的工商银行而成为最大股东,作为全球领导银行,工行的股价应该有多高?就算多付一些给工行的股东又有什么不行呢?如果工行去并购另一家名列全球前20名的银行,影响又如何呢?股价的想象空间可以吓死不少人。

曹幼非

出生于台湾,信诚基金管理公司董事、英国保诚集团大中华区投资基金总裁。逾20年金融相关行业服务经验,在银行、证券、基金等业务领域均有广泛涉猎及深刻造诣

上一篇:股票VS基金 孰胜一筹? 下一篇:把黄金放入你的理财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