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别“硬碰硬”治疗足跟骨刺

时间:2022-10-15 01:16:42

60岁时,我足跟底由于骨质老化长出了骨刺。我忍痛坚持早晚锻炼,很快就获得了痊愈,10年来没有复发。

我的锻炼方法,是选择一双合适尺码的硬底硬帮牛皮鞋,使双脚穿上不易松动,鞋内铺一层硬牛皮鞋垫。在硬地面上双脚叉开,稍小于肩宽,手扶着椅子的靠背,缓慢抬起双足跟。最初可小幅度抬高2~5公分,将身体重心放在足掌上;然后让足跟缓慢落地,将身体的重心转移到足跟上。随着动作的反复进行,足跟抬起和落地的力度及频率慢慢增加。

这种方法比较疼痛,尤其最初那几天难以忍受。但随着动作的不断进行,骨刺的锋端就会逐渐压秃,疼痛随之减轻。我想,这就像用铁锤砸铁钉的尖端一样,砸到一定时间,铁钉的尖端也就砸秃了。由于每天不断地锻炼,所以砸秃的骨刺不易复发。

专家点评

先有无菌性炎症,后有骨刺

跟骨刺的形成,是由于人长期站立行走、剧烈活动,使足跟部的脂肪垫、滑囊、腱膜、韧带受到牵拉损伤,局部软组织充血水肿,产生无菌性炎症,长期积累导致软组织瘢痕形成和挛缩,引起肌腱和腱膜在跟骨附着点处不断钙化。最终刺激跟骨骨膜,造成骨质增生,产生鸟嘴样的新骨(见附图)。

因此,足跟是先有无菌性炎症后有骨刺,骨刺是炎症的继发性产物。这也是许多人足跟疼痛非常严重,拍X片却没有发现跟骨刺的原因。但跟骨刺形成后会进一步损伤跟骨的骨膜及附近的滑囊、腱膜等局部软组织,产生充血、水肿等无菌性炎症,加剧疼痛症状。

读者采用“硬碰硬”的方法治疗足跟骨刺,是不值得提倡的。正确的方法是采用物理、药物综合治疗,增强局部组织的新陈代谢,促进血液循环,消退局部软组织的充血、水肿等无菌性炎症。同时要坚持适当的患足功能锻炼,注意保持良好的姿势,使肌腱、韧带处于松弛状态,以巩固治疗效果,防止病情复发。

足跟骨刺的物理疗法

1.急性疼痛肿胀期(24小时内),进行足跟部冰敷,使局部血管收缩,减轻炎症所引起的红、肿、热、痛,具有局部止痛的效果。

2.抬高患肢是消肿的一项重要措施。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静脉回流同样受重力的影响。平时应把双下肢放在凳子上或是睡觉时垫高,促进患足肿胀消除。

3.坚持泡脚后外用涂剂(如扶他林乳胶剂)。泡脚是最常用的温热疗法,能起到镇痛、增加局部血液循环、伸长胶原纤维、解除痉挛等效果。坚持每天中午、晚上用中温度水泡脚30分钟左右,然后做简单的足部按摩,能明显促进足跟部的血液循环。外用涂剂范围应大于疼痛范围。

4.电磁、中频、微波及超声治疗或者结合局部中药离子导入,可以有效促进局部组织血液循环,刺激组织细胞的功能,松解组织粘连,软化瘢痕,临床比较常用。

5.体外冲击波治疗,即用高能量的冲击波通过传导介质,聚焦到病灶部位,达到治疗目的。其作用机理有机械应力效应:通过机械应力的作用引起病灶组织细胞的物理变化,加速微循环,增加细胞吸氧功能;压电效应:机械力引起骨表面电位变化,激活骨细胞,促进骨膜修复;空化效应:冲击波可使介质中的微小气泡极度膨胀,借此可打通生理性关闭的微血管,使粘连的软组织得到松解。

6.坚持跟腱和跖腱膜锻炼。①踝关节运动:仰卧位,主动进行足趾伸屈运动,踝关节跖屈、背伸,每个动作保持10秒后放松,每天120次左右。②提踵训练:扶墙站立,脚跟抬起,脚尖站立,坚持20~30秒,放下休息,每次10~15分钟,每天3~5次。③压腿:类似武术的压腿,一侧膝关节屈曲,患肢后位伸直,挺直上身躯干压向屈曲膝关节,保持患膝绷直和足跟触地。这时会感到跟腱和足底韧带受到牵拉,保持10秒后放松,重复20下,每天3次。如双足都有疼痛,可交换进行练习。

综上所述,读者“治愈了自己的骨刺”的原因并不是“砸秃了”骨刺,而是坚持足跟缓慢抬起锻炼所产生的效应。

山东淄博市中心医院

副主任医师 臧洪敏

上一篇:和孩子谈谈“性” 下一篇:橘络生姜水暖胃更止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