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建财务并入事业财务核算的实践探索

时间:2022-10-15 01:15:47

基建财务并入事业财务核算的实践探索

【摘 要】 目前,传统的基建财务与事业财务独立核算的模式已不适应高校财务管理的需要和现行财政体制的要求。为适应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加强财务会计监督,规范财务会计管理秩序,提高财务会计工作质量,文章以重庆文理学院为例介绍基建财务并入事业财务核算的创新模式,以及加强财务管理的探索和体会。

【关键词】 基建财务; 事业财务; 管理

2008年重庆文理学院在重庆市教育委员会的支持下率先把以前独立核算的基建财务账并入事业财务账,经过几年的探索实践,走出了一条创新的财务会计管理之路。这既是支持学校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和谐型校园的重要举措,也是规范学校会计核算秩序的创新型探索。

一、高校基建财务并入事业财务的必要性分析

(一)当前财务政策的需要

2012年2月7日财政部对《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财政部令第8号)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财政部令第68号)自2012年4月1日起施行,修订后的《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第十章财务报告和财务分析中的第五十五条和第五十六条要求事业单位应当定期向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以及其他有关的报表使用者提供报表,其中财务报告明确要求要提供固定资产投资决算报表,以及财务情况说明书里要说明固定资产投资情况。新的政策改变了事业单位将一个基本建设项目财务会计核算分离成建设和接收使用两个财务会计核算的做法,要求两种核算方法进行统一,即基建财务并入事业财务。

(二)财政体制改革和会计主体原则的需要

首先,我国财政体制正在逐步推行部门核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和新的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等一系列政策。涉及金额较大的收入支出项目通过国库集中方式进行,各高校在编制预算时也将基本建设的内容包含在内,在预算编制目录中以“教育基本建设支出”项目进行反映。但由于基建财务与事业财务的分离,对基建支出的具体情况无法完整地予以反映,这就要求高校基建财务与事业财务统一进行核算。其次,一个高校,两个会计主体,会计制度要求会计核算应当反映事业单位发生的所有经济业务活动,体现高校整体经济业务运行情况,记录和反映为教学、科研、行政和后勤正常开展而进行的基本建设活动。合并前是两套独立的会计决算报表,造成主管部门、学校管理决策者、会计信息使用者需要对两套报表结合起来进行分析,不同的口径使得无法全面地反映学校的真实财务状况,不利于作出正确的决策。

二、基本做法

(一)出台相关文件和制度

合并时严格按照《高等学校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的要求,在不改变现行制度的情况下及时出台了新的报账文件和管理制度,如《重庆文理学院财务管理办法》等,学校实行统一的财务管理制度,同时得到了主管部门和相关领导的大力支持,会计人员的责任心逐步加强,为基建财务账和事业财务账的合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二)清理和统计科目余额

清理基建账务系统中的所有科目余额,并按不同的基建项目进行统计,以便为并入事业账务系统中进行科目、项目归类核算提供数据;暂存暂付等往来账款按单位和业务性质进行归类,确保合并后不影响学校的整体会计核算原则。

(三)并账和并表

以现有的事业会计制度为主体,保持现有事业会计科目的基础上,充分吸收借鉴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中能够反映基本建设特色的会计科目,通过补充、调整与修订相应的事业会计科目,有条件地并账和并表。一是将基建会计科目余额表与结转前事业会计科目余额表进行合并;二是将基建资金平衡表与事业会计报表进行合并;统一编制会计报表。

(四)合并时会计科目的设置

合并会计科目设置是基本建设会计和高校事业会计统一核算的基础,是编制合并科目余额表和合并会计报表的关键。

1.资产类科目的设置。学校事业账务系统中科目“现金”和“银行存款”不变,用以核算学校整体货币资金业务的活动情况;增设科目“在建工程”,归集学校基本建设工程成本,下设“建筑安装工程投资”、“待摊投资”、“设备投资”明细科目,在“建筑安装工程投资”下根据需要设“前期工程”、“主体工程”、“装饰费用”、“分摊费用”、“绿化支出”等明细科目,在“待摊投资”下按照基建财务要求设“建设单位管理费”、“勘查设计费”、“临时设施费”、“合同公证及工程质量监理费”、“社会中介机构审计费”、“借款利息”和“其他待摊投资”等明细科目;在事业账务系统科目“材料”下增设“基建库存材料”明细科目,用以归集基本建设工程用库存材料;在“应收账款”科目下增设“应收借出工程款”和增设“预付账款”科目,再按不同单位设置明细科目,用来核算基本建设单位借款和预付给施工单位账款以及应收回甲供材料款等应收款项;在事业账务系统科目“其他应收款”下设置“基建借款”明细科目,用以核算职工为了办理基本建设事务而暂向学校借的款项,待对方单位开出发票再冲销该笔借款的账务处理。

2.负债类科目的设置。事业账中科目“借入款项”不作调整,按贷款银行进行明细科目核算;在科目“应付账款”下设置“应付工程款”明细科目,在科目“其他应付款”下设置“基建其他应付款”明细科目,两个明细科目同时也按施工单位名称设置明细科目,用以核算基本建设过程中应付给施工单位的款项;同时在科目“应付账款”下的明细科目“保证金”下增设“基建保证金”,用以核算基本建设施工单位中标后交的履约保证金和工程竣工结算完工后按合同约定的工程质量保修质保金和防水质保金。

3.收入类科目的设置。因学校财政拨款直接拨入事业账,再统一基本建设预算项目,故事业账未增设“基建拨款”科目。

4.支出类科目的设置。合并后不再使用事业财务原支出类科目“结转自筹基建”。为了归集已完工并交付使用的工程项目全部成本支出,在科目“教育事业支出”中核算,并按工程项目进行明细核算,增加“教育事业支出”科目余额,减少“在建工程”科目余额,同时增加“固定资产”科目余额和“固定基金”科目余额。

5.净资产类科目的设置。因基建账科目按资金占用和资金来源分类,所以事业账中净资产类科目不作调整。

(五)基建账并入事业账中科目余额和会计报表合并的程序

规范程序,明确责任,加强监督,为学校更好地规范财务管理秩序搭建平台。

1.如“现金”、“银行存款”和“材料”等科目可根据事业账务系统和基建账务系统中的数据直接相加填列科目余额表和会计报表。

2.“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事业基金”、“固定基金”、“专用基金”和“事业结余”等科目在事业账务系统中科目余额不变,并在合并会计报表中单独反映。

3.新增设的科目“在建工程”及“建筑安装工程投资”、“待摊投资”、“设备投资”等下设的明细科目需根据基建账务系统中的明细科目分析填列在事业科目余额中和合并会计报表中。

4.暂存暂付款科目如“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其他应付款”及“保证金”等需分析计算以后按不同单位列入事业账务系统各明细科目余额和合并会计报表中。

5.基建和事业往来账的抵销方面值得注意,首先如果有事业财务和基建财务之间相互借款的情况,即当基建资金不足时会出现临时从事业财务暂借资金或者事业财务向基建财务暂借资金的情况,在合并之前有可能造成两张报表重复核算的现象,因此在并账时注意科目余额的抵销;其次学校用自筹资金对基本建设进行基建拨款,也就是利用自筹资金完成学校的基本建设,其实就是资金在一个单位内的转移,其最后形成了学校的房产等设施,最终以不同形式反映出来,完工的且经过验收移交、财务决算的工程在事业财务中以固定资产反映,未完工的或未交付使用的工程在基建财务上的在建工程反映,因此可以把重复核算的予以抵销。

6.基建财务和事业财务合并后应向主管部门报送的报表中作为财务事项说明,以便主管部门、管理决策者和信息使用者更好地了解学校的资金运行情况。

三、主要成效

学校在实行一套账务系统运行后,学校的财务管理更加规范统一,能够真实、完整、准确地反映学校整体财务运行情况,提供更加完善的会计信息,有力地防范了财务风险;统一核算提高了学校的财务管理水平,更加重视财务过程的检测和监督,专门设置了质量监测岗位对全校的财务管理过程进行跟踪,对重点监测点发现的问题进行讨论、整改,基建和事业并账后,每月的质量检测报告中体现了学校当月的整体财务运行质量,并通过解决问题,使财务管理秩序更加规范;并账前每月由专人负责对基建账务系统中的银行存款、材料等进行对账,合并后由部门统一整合资源分不同岗位进行完成,为学校合理配置资源、节约成本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学校率先推行一套账务系统核算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和专家的支持和认可,也是顺应了财政体制改革的需要。

四、几点体会

(一)制度完善是保障,内部控制监督是关键

一直以来高校事业财务执行的是《高校会计制度》,基建财务执行的是《高校基本建设会计制度》,一个会计主体执行两种制度势必会造成管理上的矛盾,学校已经对这一创新型管理模式进行了探索,但同时需要新的会计制度的完善和保驾护航。

(二)突破思想意识是前提

长期以来高校财务人员的潜意识里就是基建财务和事业财务分别核算,习惯于基建财务的独立性,很多高校也有单独设立基建财务部门和人员。从实际来看各高校负债主要用于基本建设方面,单独的事业财务报表并不能真实地反映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实行统一核算后负债、支出及结余等会影响报表的格局,但体现出更为完整、准确的财务运行情况,能建立起更为合理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所以应有创新型意识和防范风险的意识。

(三)提高财务管理质量是根本

实现基建财务和事业财务核算的统一是一项财务管理系统工程,“系统”和“控制”是其精髓,持续改进创新和加强监管是关键,有效地提高学校整体财务管理质量是最终目标,这样才能为学校的长期发展战略目标提供更为有力的资金保障和更加健康的财务管理运行环境。

总之,实现二者的统一核算是高校财务运行发展的必然趋势,不仅要解决财务体制、机制等问题,还应使有关基建业务的核算既统一于《高等学校会计制度》中,又保持相对独立。要做到既是整体核算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又能够清晰反映基本建设业务处理的脉络,还需进一步研究探索来共同完成高校财务管理的良性运行机制。

【主要参考文献】

[1] 刘庆申,郭业军,郭维菊.关于高校事业会计与基建会计合并的探讨[J].经济师,2010(7).

[2] 赵炳莲,叶昕.高校基建财务报表与事业财务报表合并探讨[J].财会通讯(综合版),2008(12).

[3] 韦德贞.高校基建财务与事业财务合并的探讨[J].现代商业,2010(35).

上一篇:探讨新《医院会计制度》下的成本管理 下一篇: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开展信息系统审计面临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