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德育走进音乐课堂

时间:2022-10-15 12:29:53

让德育走进音乐课堂

摘 要:音乐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有机地将德育教育和音乐教学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对培养学生健康的品格有着特殊的效果。

关键词:音乐课;德育;结合

人格的养成教育是外化与内化的统一,通过有针对性的教育和训练,使知、情、意、行诸要素有机地形成合力,从而引导学生形成优秀的人格,使学生素质逐步得到提高。然而,音乐课对于学生的德育渗透就显得尤为重要。一节优秀的音乐课不仅能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还能建立学生的正确审美方式,让中学生得以全面健康的发展。在音乐教学实践中,我尝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实施德育:

一、在介绍作品创作背景时,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情感

这就要求我们音乐老师在讲授知识时应以学生为本,以诱导为主,逐渐引导学生建立良性人格。通过音乐作品所表现的对祖国山河、人民、历史、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赞美和歌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例如:《十送红军》是学生非常熟悉的歌曲,借叙事来表达革命根据地人民对红军的深厚感情以及对革命胜利的强烈期盼。歌词采用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的手法,使人感到情真意切、难舍难分。如“一送红军下了山,秋风细雨缠绵绵,山上野鹿声声哀叫,树树梧桐叶落光。问一声亲人红军啊!几时人马再回山?”既准确地表现了歌曲,又激起对祖国无比热爱之情,进而树立时代责任感。学生在演唱时情感真挚,可谓是情不自禁、寓理于情、情理交融,达到了德育与音乐的完美和统一。

二、在欣赏教学中,注重体验和感受

在感悟音乐作品动人力量的同时,要渗透英勇顽强、不屈不挠的意志品质教育。《命运交响曲》是贝多芬耳聋时创作的,正如他自己所说:“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休想使我屈服。”他在音乐中为我们展现了顽强地与病魔作斗争的场面。贝多芬在这部交响曲中所带给我们的不仅是他个人的精神和意志,也让学生在欣赏这部伟大作品时,感受到了一种向前冲击的力量。贝多芬那种顽强向命运挑战的精神,那种百折不回、勇于克服困难的性格和不向恶势力低头的品质,深深震撼着学生的心灵,让他们树立远大志向。

三、在音乐教学中,巧妙地渗透感恩教育

人常说:“百善孝为先。”“孝”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近年来,由于受多元文化影响,中华传统美德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其中,对父母的孝心和赡养观念,在许多人的心目中大打折扣,甚至很淡漠。根本原因是对父母感恩意识的缺失。在音乐课上,我有意识地通过学唱《烛光里的妈妈》《母亲》等,让他们感受生儿育女的艰辛,感受妈妈伟大的、无私的母爱。很多孩子深受感动,他们纷纷表示,要爱妈妈,要关心妈妈,长大后一定要报答妈妈。通过这一系列的说、唱、听、赏,就能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起热爱父母、尊敬师长的情感。

四、音乐课上,要有意识地加强学生和谐人际习惯的培养

和谐的人际习惯是形成良好道德的基础。在努力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应当把培养学生和谐习惯作为人格培养的首要目标,尽量消除学生的对抗习性。在音乐教学中,我有意识地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对于一些疑难的乐理知识采用小组讨论解决的方式让学生的情感得以升华,为形成团结奋进的班集体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调动学生用实际行动来诠释德育教育

在音乐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教师要多动脑筋,设计德育活动,使德育渗透在教学的全过程。不追求形式生硬说教,要见缝插针联系实际,要制订切实可靠的音乐常规来训练学生讲文明、有礼貌的好习惯。比如说,要求学生整队到音乐教室上课;从步入音乐教室、师生问好、坐姿站姿等都要养成一定的规范动作,以培养遵守纪律、举止文明、尊敬老师的良好行为;上课过程中要保持音乐教室的卫生,临走时随手捡起垃圾。使德育内容有机地渗透在教学中鼓励他们发扬优点,克服缺点,通过这些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和高尚的行为。

音乐是一种奇妙的语言,无时无刻不在抚慰着人们的心灵,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一节音乐课对德育的重要性,音乐课的形式虽是丰富多彩的,而音乐课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把学生培养成社会需要的有用之材、可造之材。

上一篇:提高中职课堂教学效率策略的探究 下一篇:提纲挈领地学学物理(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