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要具备三种“力”

时间:2022-10-14 11:53:54

班主任要具备三种“力”

最近,笔者参加了一所学校的“班主任成长节”启动仪式,并应邀就班主任成长的新途径谈了自己的几点看法。在互动环节中,有一位班主任谈了自己在工作中的付出、劳累、茫然和无助,从他的叙述中可以看出,他并不缺少班集体管理经验的积累,也不乏对工作的热情,但在繁琐的班集体事务和来自各方面的压力面前,始终处于一种疲于应付、心力交瘁的状态之中。从现场班主任的反应来看,他的境遇绝不是个案,而是很多班主任共有的一种工作状态。这不由让我开始反思:今天的班主任应该具备哪些“常规”以外的能力?

一、智慧力:让教育多一些精神上的努力

一个人对比较复杂的事件能够迅速、灵活、正确地理解和处理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是建立在智慧的力量之上的,我们把它称为智慧力。这种说法似乎过于理论化,听起来有些空泛,那么我就用下面的这个小故事来说明什么是智慧力:有两只蚂蚁想翻过一面墙,寻找墙那边的食物。其中一只蚂蚁来到墙脚就毫不犹豫地向上爬去,可是每当它爬到大半时,就会由于劳累、疲倦而跌落下来。可是它不气馁,一次次跌下来,又迅速地调整自己,重新向上爬去。另一只蚂蚁观察了一下,决定绕过墙去。很快地,这只蚂蚁绕过墙来到食物前,开始享受起来;而第一只蚂蚁还在不停地跌落下去又重新开始。看,享受到食物的那只蚂蚁就具有智慧力,而那只拥有力量、勇气和毅力的蚂蚁却只能让自己一遍遍地重复着失败,辛苦、劳累和沮丧自然也会越来越多。

在班集体管理中,也有很多类似的问题。当我们一脚踏进教室,看到学生叽叽喳喳、打打闹闹的那种混乱场面时,如何让他们尽快安静下来,并迅速进入学习状态是我们经常要面对的一个实际问题。其实,这个乱哄哄的场面就如同故事中的那面墙,安静的学习状态就是墙那边的食物,怎样才能吃到那个食物就是在考验我们的智慧力。在这个时候,大多数教师是通过声色俱厉的制止,再配以噼里啪啦敲打讲桌的声音,以期达到“戛然而止”的效果。而事实上,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让一颗正处在兴奋状态的心一听到教师的要求就立刻静下来是很难的,“戛然而止”只是一种理想状态。这个时候,多数教师会点名批评几个“闹得最欢”的学生,然后就会把批评扩大到全班学生,甚至是越“批”越激动,半节课、一节课的时间就在教师的情绪宣泄中浪费掉了。即使这种强压的效果比较好,几分钟后学生安静了下来,但是那些受到批评的学生会在这一节课中表现得无精打采,整个课堂气氛也会显得很压抑。这时,如果我们能够遵循学生的心理规律,先是站在讲台上耐心等一等,给学生一个心理缓冲的机会,这个时候一定会有部分学生自己先静下来,混乱局面会有所改观。这个时候,教师再表扬一些课前准备比较好的学生,并依次增加表扬的人数,直到整个班都安静下来。这样你得到的就不仅仅是一个安静的教学氛围,还会有愉快的心情、高涨的热情以及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育是艺术,仅有“蛮力”是不够的。我们所说的班主任工作累,大多是一种心累,一种心力交瘁的困倦,这或许与我们简单的工作方式有关。毕竟,以一种力量去压制一种力量,对师生双方来说都是一种消耗。所以,作为班主任,学会借助智慧的力量和一点点精神上的努力来处理班里的问题,才是一种智慧力的表现。

二、执行力:让教育多一些实践中的艺术

国王理查三世和他的对手里奇蒙德伯爵亨利・都铎要决一死战了,这场战斗将决定谁能统治英国。战斗进行的当天早上,理查派马夫去备好自己最喜欢的战马,而这个马夫因为急于完成任务而让铁匠少钉了一个马掌钉。于是便有了“少了一个铁钉,丢了一只马掌;少了一只马掌,丢了一匹战马;少了一匹战马,败了一场战役;败了一场战役,失了一个国家”的历史悲剧。这个糟糕的结局看起来似乎是因为少了一个马掌钉,实际上最根本的原因是马夫没有尽到职责、执行力不到位所造成的。由此可以看出,一个人不管在什么岗位上,不管位置高低,都应该有自己的职责操守,都应该具有完美的执行能力。

班主任作为教育任务最基层的执行者,担负着重大的责任:不仅要有把学校的理念和思想变成行动,把行动变成结果,从而落实学校管理意图的个人执行力;还要有通过自己的影响,把班集体打造成一个具有创新力、竞争力和凝聚力的团队,并带领这个团队激情超越的团队执行力。很多时候,班集体管理的失败和错位,班主任的挫败感、茫然感和面对问题的不知所措,大多源于对执行力的误读、错解。比如,学校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仪容仪表,一些班主任就会采取极端的、硬性的方式和手段对学生加以规范,并采取一刀切的简单方法进行强制执行,并将此理解为个人的执行能力。这其实是对执行力的一个误读,这种不折不扣的落实和不知变通的勇往直前,除了导致学生对班主任的抵触和怨恨以外,还可能产生很多负面的后果和悲剧,也会让班集体在强压之下失去活力与灵性。很多人就会疑惑:自己千辛万苦地执行学校的规定,一丝不苟地履行自己的职责,为什么会导致这样的结果出现呢?

其实,班主任的工作对象是学生,是活生生的具有鲜明个性的生命,班主任的执行力自然就不能像马夫钉钉子那样简单而直接。班主任的完美执行力不仅体现在结果和成就上,更多地还是体现在执行过程的人性化、策略化、艺术化上。处理好纪律的原则性和灵活性之间的关系,构建以理解、平等、民主、和谐为基调的沟通渠道,树立以制度规范、机制保障、情感激励为内容的班集体建设理念,这些才是构成班主任执行力的要素。

三、研究力:让教育多一些收获中的美好

每天面对繁重的教学任务、“打”不完的“学生官司”、纷繁芜杂的班集体事务,很多班主任被工作搞得焦头烂额,以至于忘记了品尝教师职业的幸福,更不敢奢望达到“享受教育”的崇高境界。很多班主任感到工作越来越累,心情越来越烦,未来越来越迷茫,工作成了一种疲于奔命的挣扎和应付。这种持续走低的工作动力,已经越来越成为教师,特别是班主任产生职业倦怠的根本原因。

享受教育,这是一个很高的教育境界,恐怕很少有人可以达到,对于很多人来说更多的是作为一种职业追求。但是,把教育变成一件幸福的事情,化枯燥为有味、无聊为充实,却是我们可以做到的事情,这就需要班主任具有研究力。比如,在班集体管理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秉性不同的学生,其中教育难度最大的是一类接近“歇斯底里”的孩子。他们往往表现为易怒、好冲动,在别人看起来微不足道的一些小事,可能就会诱发他们强烈的反应,比如摔课本、砸桌子,甚至是骂人、打人等近乎“疯狂”的举动。对于这类学生,班主任的一些正常管理行为,往往都可能导致师生之间的冲突;如果班主任采取简单粗暴的处理方式,则可能导致悲剧的发生。这是令班主任最为头疼的一类学生,也是班集体管理中最难突破的一个“痛”点。很多班主任遇到这样的学生往往会自认“倒霉”,选择放弃管理,听之任之;也有的班主任会“迎难而上”,与其做针锋相对的“斗争”,最终落得个骑虎难下的境地。其实,如果班主任具有一点研究力,就会发现,这类学生除了自身的遗传因素以外,往往都是在生活中遭遇过突然的打击而造成的,也就是说他们极度缺乏安全感,他们的那种异乎常人的行为,恰恰是一种过度的自卫形式。这些学生有一个特点,那就是一旦他认可了你、信赖了你,就会绝对地服从你、迎合你。所以,当这些学生做出“暴力”行为时,也许正是班主任走进其内心的最佳时机,而一旦班主任走进了他们的心灵世界,教育就注定收获了美好。

班主任研究力的培养有两个渠道,一是阅读,二是教育写作。阅读是接受、吸收、借鉴他人经验的有效手段,可以迅速提高自己对教育问题的认识水平。而教育写作作为一种教育反思的方式,是教育研究中最直接、最有效、最易被教师接受的一种研究形式。如果一位班主任可以把遇到的棘手问题当作一个研究的样本、写作的材料、反思的资源,那么他就一定能够在琐碎的教育生活中觅得一份幸福。

教育走到今天,再也不是过去那种粗放的、可有可无的生活附属活动,它已经成为每个家庭最为关心、社会各个层面最为关注的问题,既关乎民生,也关乎国计。在这样一个社会环境下,教育所背负的社会期望和压力越来越大,而这种期望和压力最终会以各种形式转化为对教师能力的要求和考验,作为“担子最重”的班主任这一教师群体,他们身上背负的东西自然也会更多,这也就决定了班主任应该具有丰富的智慧力、灵活的执行力和深厚的研究力。

上一篇:科技“达人”们的创新感受 下一篇:反抗庸常生活直指真实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