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济南出土齐国刀币

时间:2022-10-14 11:50:49

2005年5月20日,济南市天桥区山东化工总厂西侧1公里处,回填土大坑内出土战国时期齐国三字刀1000余把。笔者经走访调查对这批刀币的出土背景、出土数量及流向、刀币特点及相关历史作如下分析探讨。

(一)发现背景

济南市天桥区山东化工厂西侧出土齐刀币,此处非第一出土地点,其出土地点应该是山东化工厂西北1500m,赵家庄西边一建筑工地。工地在挖地基时将土拉至化工厂西侧土坑内。天桥区赵家庄以拾荒为生的苏成章父子,从土堆中拣出许多刀币,开始不知是何物,认为是铜片,后发现上面有看不明白的文字,而且越拣越多,便打消了送废品站的想法,遂按把出售,从几元一把到一千余元一把,在一个多月时间,出售殆尽。

(二)出土数量及流向

由于未找到第一出土现场,拾荒者拣到后又迅速出售,因此这批刀币的准确出土数量和流向都不确定。经笔者调查,发现这批刀币流向济南地区约400把,潍坊地区约200把,泰安地区约200把,莱芜地区约100把,济南文物部门收回79把。本次文物部门收回79把刀币,得益于苏成章老人的积极配合。为此,济南生活日报曾进行了大幅报道,文物部门还为苏成章老人颁发奖状及一万元奖金。

(三)此批齐刀币的特点

此次发现的齐刀币全部是三字刀(见封底),未伴有四字刀、五字刀、六字刀同出,这是因为在战国中晚期以后,早期的四、五、六字刀已经退出流通领域。刀币所见背文超过50个,有“、、、、、、、、、、、、、、、、、、、、、、”等等。其数量之多,不是一般商贾所能拥有,怀疑是国家货币管理机构或大贵族历经战乱所埋藏。

此次出土刀币均带毛边,未经加工整理。有的刀币文字有些模糊,币面三字中的“化”字很多呈隐起文。面文粗劣、精美差异较大,有的笔划粗糙,有的文字高耸,雄厚遒劲,字大而美,每30把中可挑出一把化字最后一笔为反书,如化字正写“”反书则为“”,一般反书化字,三字皆美品,均为战国中晚期所铸的粗字型齐刀。

从刀币叠压痕迹看,窖藏时刀币排列整齐,刀币表面多呈灰绿泥土色,个别刀身有部分白石灰色。未伴有陶器出土,估计是木板包装,木板已腐烂。由于土层干燥,包装好,出土刀币刀身无坚硬锈层,刀币没有粘结成一团呈块状,用清水泡数小时后,文字便清晰可见。

(四)刀币的具体数据

这批刀币重量在43~52g之间,个别轻者31g,重者65g。平均重量45.3g,符合齐刀币法定铸造重量。

刀币长度在170~185mm之间,最短者166mm,最长者195mm。刀体较厚,刀身较宽,最宽者达25mm,最窄者只有19mm。

(五)发现的意义

此次济南出土齐刀币数量之大是本地区

前所未有的。济南地区有历史记载的刀币出七次,总数300余把。过去考古学家认为,战国时期齐国所属济南地区地处古黄河、济水下游,黄河频频改道、泛滥成灾,物质文化落后,经济不发达,因此齐刀币出土量少,货币流通差,不如东方沿海以即墨为中心和中部以潍坊、临沂为中心两地区经济发达。

经查阅有关资料,济南是战国时期齐国的重要城邑和通商城市,大汶口文化、龙山

文化的发祥地,地理条件优越,又是齐国西部交通枢纽、经济中心,是齐国向西、北、南与宋、卫、燕诸国进行商贸交易的主要通道,

东即墨、中临沂、西济南一条线应该是齐国的经济大动脉。此次出土齐刀币之多,仅次于临沂市大岭乡大城后村出土2100把和海阳县小纪五格庄出土1587把,位列第三,打破了以前史学家因济南出土齐刀币少而认为济南经济落后的论断。

注:有些情况非第一手资料,不太精确,仅供参考。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纸币编号的研究 下一篇:新近流入的阿富汗王国折叠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