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控制价的编制\审核及在招投标机制中的作用

时间:2022-10-14 11:07:30

试论控制价的编制\审核及在招投标机制中的作用

摘要:我国工程建设中招标投标竞争机制已存在多年,通过公平竞争,建设单位可以择优选择施工单位, 达到了缩短工期、降低成本、保证质量, 最大限度发挥投资效益的目的。目前建筑业市场日趋规范化, 建设单位在招标过程中如何编制控制价拦标价和运用控制价拦标价投标,成为企业必须考虑的问题,控制价、成本、成本控制,利润之间的关系也是建设单位和施工方必须共同面对和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招标投标, 成本控制

Abstract: our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tendering and bidding competition mechanism have been around for years, through fair competition, the construction unit may choose according to qualification construction unit to shorten the construction period and reduce the cost, the guarantee quality, utmost develops investment efficiency. At present market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standardization of construction, the construction unit in the bidding process control how the price and use block price control block bid price price, to become the enterprise must consider the question, price, cost control, cost control, the profit 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unit and must work together to face and thinking of problem.

Keywords: tender and bid, cost control

中图分类号: TU72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控制价的编制

招标阶段工程设计深度和内容必须明确。为了便于投标报价进行比较,控制价项目划分不能以概算为标准,必须与招标文件中的有关规定一致。要收集和了解有关专业定额、国家现行取费标准和地方的有关规定,详细了解工程建设地区的地形、地质、地貌、水文和气象以及场内外的交通情况,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析。

控制价编制与投标报价编制基本相同。控制价由编制人单位按程序审核、盖章和确认。根据《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第二十二条二款规定,“招标人设有控制价的,控制价必须保密”。但实行工程量清单招标后,由于招标方式的改变,控制价保密这一规定已经不能有效制止哄抬标价的作用。为了客观、合理的评审投标报价和防止哄抬标价,造成资产流失,招标人应编制招标控制价(控制价),控制价作为招标人能够接受的最高交易价。其需要根据工程招标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类型和编制方法。其编制方法有工料单价法、综合单价法两种方法。工料单价法的分部分项工程量单价为直接费;间接费、利润、税金按规定另计算。综合单价法的分部分项工程量单价为全费用单价;全费用单价是完成分部分项工程所发生的直接费、间接费、利润、税金。

二、控制价在招投标中的作用

设立控制价的做法是针对我国目前建筑市场情况和我国国情采取的一种措施,具有中国特色的招标投标制度的体现。把定价权交给企业和市场,淡化定额的法定作用,控制价作为招标人对投标的上限控制线,评标时不作为评分的基准值,控制价的作用不再突出。控制价主要有以下两个作用:

1)控制价是招标人发包工程的期望值,是确定工程合同价格的参考依据。

2)控制价是评标委员会评标的参考值,是衡量、评审投标人投标报价是否合理的尺度和依据。

招标人在招标时一般都设有控制价,是因为需要对招标工程的造价做出估计,以便有一个价格底数,可以对投标报价做出理性的判断。控制价并不是决定投标能否中标的标准价,只是对投标报价进行评审和比较时的参考价。

三、控制价的审查

1)工程量计算上容易出错,特别是刚从事造价行业的新手。计算时哪些部位容易出错,在审查工程量时针对性地审查,这样能起防范于未燃的效果。从编制的角度出发,可归纳为两类:一是粗心大意,使得工程量计算出错误。二是对定额理解不够或不熟悉计算规则,理解错误,在审查时可重点审查这些易错项目。

2)控制价、预算编制质量最基本的一条是项目计算要求不重不漏,计算的重项、漏项是常见的毛病,因此注意重项、漏项的审查是提高审查质量、加快审查速度的有效方法之一。特别要注意审查工程量计算是否按规定扣减,如计算梁长时要扣减柱的位置,计算柱高要扣减板的厚度。与之相反,工程量计算上也是有一些不必扣减,如计算墙体、现浇板时不扣除面积在0.3m2以内的孔洞,楼梯面积计算时不扣除宽度小天500mm楼梯井等。

3)是否适应招标人的工期、质量要求。审查时如发现目标工期小于定额工期,承包人肯定会提高工程成本,在审查时要考虑这一因素。常见做法是增加赶工措施费,同样,招标人要求工程质量高于国家验收规范的,承包人也会提高工程成本,审查时也要注意。

4)是否考虑工程所处的自然地理条件。不同的工程地点,有不同的地质、水文条件,地上有不同的已有设施,有不同的地形、环境、交通条件等,在建设实施中均会对造价产生影响,控制价中必须实事求是的把这些费用计入。

四、控制价投标报价和成本之间的联系

1)建筑市场中实行招标投标制度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建筑工程采用招标投标方式,最明显的就是价格上的竞争。通过竞争降低建造成本,有利于建设单位节约投资、提高投资效益。从建设单位对施工企业的选择,其出发点是“择优”,企业的竞争并不是无限制的,成本是价格的最低限。为了获得一定的利润,施工企业之间的价格竞争并不是简单的"让利"行为。他们之间的价格竞争主要通过不同的企业定额消耗水平之间的竞争来实现,这也是在建筑市场中实行招标投标的主要目地。

2)个别成本与社会平均成本

投标人的管理水平、技术能力与条件不同,完成同样的招标项目,其个别成本也不可能完全相同,管理水平高、技术先进的投标人,生产、经营成本低,有条件以较低的报价参加投标竞争。因此,施工企业投标报价将根据自己企业定额消耗水平,参照“统一消耗量定额”,编制自己的企业定额,尽可能降低自己的消耗量水平,竞争成本、利润,通过价格上的竞争,在招标投标中获胜。

从竞争角度来看,在其他各项条件均满足招标文件要求的前提下,以投标价格最低的中标。消耗量定额水平是社会平均水平,招标人一般都根据定额编制控制价(目标成本),所以控制价反映的成本是社会平均成本;而投标价格中的成本反映的是施工企业的成本。因此,在建设工程的招标投标方式中,对于超过控制价过多的投标一般不考虑,对低于控制价的投标则应区别情况,这样才能体现招标投标公平公正的原则。

招标投标的目的是通过市场来定价,采用国际上通用经评审的最低投标价中标法,来体现招标投标活动的公平公正性。成本是投标价格的最低限,施工企业的投标报价必定在控制价价之下,但是否低于建造成本就不能简单地依据控制价下浮来判定。加强招标过程的管理,完善招标文件的合同文件,提高履约保证金的比例等,并且加强中标后的合同管理、质量监督等,来尽可能减少和避免建设单位的风险。控制价、投标价格和成本是三个不同的含义,在施工招标投标活动中,采用经评审的最低投标价法选择施工单位,不断促进竞争和市场化,提高施工企业的竞争力,达到招标投标的真正目标。

六、控制价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竞争越来越激励的建筑市场需要控制价,因为其能反映招标工程的市场价格。这就要求建设工程控制价必须随市场价格的变化而适应建筑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编制控制价采用以施工图预算为基础的单价法,它主要采用各地区,各部门统一的综合单价,对造价管理部门或行统一管理来说,比较方便。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价格随时都在变动之中,采用上述方法计算结果会偏离实际,所造成的误差,需要用价差等来弥补和调整。在招投标活动中也可采用工程量清单报价,投标单位按统一的“量”,可根据市场变化和企业实际综合竞争“费”,使控制价更加贴近实际。

随着建筑市场的日趋完善,竞争机制的进一步发挥和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价格的快速传递,工程造价将向“统一量”、“市场价”、“竞争费” 的方向发展,充分发挥企业自身优势,更好发挥市场竞争能力。

七、结束语

规范招投标市场秩序已经成为当前一个重要问题。要确保工程质量,首先就要把好招投标的这一关,需要加强宣传,健全制度,规范运作,加强监督,严惩违规人员,制止"暗箱操作",完善招投标"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机制。要加强市场准入和退出制度,推动形成招投标市场透明制度,让控制价在招投标活动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用PDF形式查看。

上一篇:小议影响安装工程造价的若干因素 下一篇:论价值工程与建筑工程造价控制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