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时间:2022-10-14 11:04:11

再谈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摘 要: 本文基于在小学数学的计算教学中发现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为主线,从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入手,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关键词: 小学数学 计算教学 计算能力

计算是小学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它是以数的认识与计算为主线,穿插其他内容进行编排的。小学数学第八册编排了整数的四则运算、运算定律及简便计算、小数的加法、减法等教学内容,显示计算教学如此重要。在小数的加法、减法计算的教学中,我就有这样的困惑:在计算教学的某一节课中,学生一学就会,掌握得不错。可是把多种类型的计算综合在一起进行考查时,学生计算的正确率会明显下降。例如:在小数的加法、减法计算这一单元,是引用了整数的加法、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小数的加法、减法的教学的。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很排斥验算,即使进行了验算,效果也不佳。学生常常是为了题目要求而进行简便计算,在许多实际问题情境中不能灵活地进行计算,对于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效果不显著,其存在以下问题。

一、存在的问题

1.抄错数字,或者将上下两个算式的数字混淆。

2.学生计算时出现错误,特别是出现抄题错误后,再改错时常常还是根据作业本上的错误试题进行改错,结果就可想而知了。

3.进位加法、退位减法计算错误:该进位的没有进位,该退位的没有退位,没有标注进位或退位符号;或者即使标注了进位退位符号,实际计算时没有加上进位的1或减去退位的1;或者不该进位的去进位,不该退位的打上了退位点。

4.竖式对位错误。

5.在退位减法中,只用了退位的1作10去减。

6.愿意用口算,而不习惯列竖式笔算,造成计算错误。

7.学生在计算过程中进行了验算,但验算结果显示计算是错误的,但学生还是将错误的结果交了上来。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学生不是在读数,而是在读数字。我曾经观察过一些经常出错的学生,发现他们在写算式时不是把算式整体写下来,甚至不是把一个完整的数写下来,而是一个数字、一个数字地写,一不小心就把数字写错。

2.学生抄错数字、错题再错,都是由于没有仔细读题、读书造成的。很多学生一味图快,看一眼就开始计算,常常就造成抄题错误,改错时甚至根本不看书,只能是一错再错。

3.对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计算方法过于强调,形成了知识的负迁移。教师常常关注到学生对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计算,过于强调进位退位,学生已经对加法进位和减法退位形成了条件反射,遇到加法就进位,遇到减法就退位,所以才会出现不该进位的进位,不该退位的退位的情况了。

4.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规律时,往往会强调相同数为对齐,小数点对齐,但常常忽略了有的中“差”生并没有理解“相同数位”,甚至有学生在问到他时,他还认为应该从左边开始对位。

5.一种是在开始学习退位减法时,就只记住了退“一”当“十”,对计算方法一知半解;另一种是没有用十几来直接减,而是还在用二十以内减法的计算方法,即先算十减几,再加上个位的数。这种方法不是不可以,但有的学生用十减了后忘了加个位的数,由此造成计算错误。

6.学生从低年级进入中年级,从主要以口算为主进入到多位数的计算,在低年养成的口算习惯自然地带到了中年多位数的计算中。在教学中教师没有过多地强调多位数的计算要用笔算,直到学生在那里抓耳挠腮半天算不出结果才注意到问题。

7.学生没有理解验算的意义,只是为了验算而验算,对验算的结果并不关注。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为了解决学生计算中存在的各种问题,除了方法上的指导外,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1.要养成整体读数的习惯。我们学习的数变大了,位数多了,但这个数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养成整体读数的习惯,不仅对纠正计算错误有帮助,对学生学数的读写也是很有益的。

2.要养成读题的习惯。学生在一二年级时,常常是由老师或家长帮助读题,没有养成读题的习惯。三年级开始后,如果教师没有专门的指导和强调,学生在自己做题时常常就会题没看完就动笔。

3.要养成多位数笔算的习惯。新课标对计算的要求是:加强估算、淡化笔算、强化口算、提倡使用计算器、鼓励算法多样化。但并不是说不要笔算,遇到三四位数的加减,在没有计算器的情况下难道就不算了?所以掌握一定的计算方法,遇到较大的数养成笔算的习惯,在笔算中提高口算能力还是很有必要的。

4.要养成验算的习惯。首先,应该让学生明确,验算是帮助我们检验计算是否正确的,验算后要与原来算式中的数据核对,如果发现数据不符一定要重新计算。其次,我们应该教给学生更多的验算方法。除了用竖式验算外,还可以用口算、估算进行验算。只有养成验算的习惯,才能真正提高计算能力。

总之,在计算教学中要改变学生在计算中存在的问题,必须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入手,贯穿在整个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坚持严格要求,示范诱导,反复训练,才能取得预想的结果。

上一篇:OA系统工作流模型概述 下一篇:改进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