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课程与教学评价的改革及其发展趋势

时间:2022-10-14 10:54:29

略论课程与教学评价的改革及其发展趋势

摘要:课程与教学评价是教育领域中十分活跃的部分,在理论和实践中受到了极大的重视。自20世纪末以来,我国在课程与教学的改革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对课程与教学评价及其管理问题也有了相当的认识。但纵观国外课程与教学评价及其管理模式,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我们与之仍然有很大的差距,还有很多需要改进和完善的方面。我们需要进一步完善课程与教学评价和管理,建立科学合理的教育评价体系和管理模式。本文浅析了我国课程与教学评价的概念及背景,课程与教学评价的改革及其发展趋势问题。

关键词:课程评价 教学评价 改革 发展趋势

一、课程与教学评价的概念

课程与教学的评价是课程评价与教学评价的统称。课程与教学评价就是以一定的方法、途径对课程与教学的计划、活动以及结果等有关问题的价值或特点作出判断的过程。

二、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发展背景及历程

评价虽然是教育活动中普遍且持续存在的事实,然而系统而正式的评价,在人类历史中为时却较短暂。系统和科学的评价是20世纪左右的产物,均在美国开展开来。

由于政治、历史因素的影响,我国现代教育评价的研究和实践基本上是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的。课程评价则更晚,到目前为止,我国的课程评价理论还在形成之中,评价工作尚未走上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

三、课程与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与改革

(一)我国课程与教学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1.对课程与教学评价的目的认识不足

政府对学校的评价:在我国,绝大部分中学是各级政府出资的公立学校,学校教育的状况直接影响着政府的形象,高考成绩既是学校关注的,更是政府关注的。教师对学生的评价: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对学生的教育、教学都围绕着“把学习成绩搞上去”这一中心,以分数论英雄。而“素质教育”成为一句口号。

2.对课程与教学评价的理论研究不够

我国对课程与教学评价本来就起点晚,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今尚未能建立完整的课程评价理论体系。虽然说新课改大力提倡要对课程与教学评价改革,但实际对课程与教学评价的重视始终未能如提倡那样。

3.过分强调量化评价

在评价方法上,过分强调量化的评价手段,忽视质性评价的方法。认为只有量化评价才科学、合理。

(二)课程与教学评价的改革建议

1.对学生评价:应强调全面发展,质性评价,考试与其他评价相结合;对教师评价:以学生的全面发展状况评价教师,关注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对课程实施评价:建立促进课程不段发展的评价体系。

2.建立一套系统科学的课程与教学评价理论机制。评价机制改革是课程改革中的重要内容,要一改过去只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注重激励功能;评价功能由单一化转为多样化。

3.发展性课程评价的基本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促使课程不断改进提高;面向多元。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是新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要努力将知识与能力,方法与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完全融入评价机制,讲终结性评价转移到过程性评价,使新的评价机制真正能够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

四、课程与教学评价发展趋势

(一)加强课程与教学评价的理论研究,为开展评价工作提供基本的准则。

课程与教学评价理论是课程与教学评价实践的指导,评价理论能鉴别出最重要的评价因素,为系统地、相互联系地开展评价工作提供基本的准则,并通过将有关的评价观点、经验型信息整合为一套的思维框架,使人们认识更深刻,意蕴更博大,应用范围也更广。丰富发达的评价理论必将有力地推动评价实践的发展。

(二)课程评价的价值取向由“目标取向”走向“过程取向”和“主体取向”

过程取向的评价在本质上是受“实践理性”所支配,强调评价者与被评价者的交互作用,强调评价者对评价情景的理解,强调过程本身的价值。主体取向的评价认为课程评价是评价者与被评价者、教师与学生共同构建意义的过程。它主张质的评价。它在本质上是受“解放理性”所支配的,真正的主体性评价不是靠外部力量的督促和控制,而是每一个主体对自己行为的“反省意识和能力”。

(三)由质性评价取代量化评价的进步走向质性评价和量化评价的完美结合

在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我国的课程改革的研究者和实施者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提出了量化评价的局限性,积极提倡回应性评价、解释性评价、教育鉴赏与教育评论等质性评价模式,在课程与教育评价的改革上,迈进了积极向前的一步。

(四)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评价理念,建构学生发展性课程评价体系

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反映了课程理论研究的发展趋势。人本主义课程研究由于受哲学界现象学、存在主义、解释学以及社会批判理论的影响,强调课程应促使学生达到自我意识的提升、存在经验的开发和反省批判意识的发展。

(五)树立多元评价的理念,建立多元的评价体系

要从素质教育的角度出发,评价内容要从单一到多样,评价方式要从单调到丰富,评价标准要从一元到多元。在发展性课程评价中主体多元、价值多元、方法多元,在多元中寻求平衡,尽可能吸纳各方的观点以求得发展。在多元的评价主体之间进行平等地对话和广泛地磋商,在对话中逐步消除分歧,最终形成一个以一元为主导的多元评价格局。

课程与教学评价已经成为教育领域中的核心部分,在理论与实践中受到极大的重视。我国的课程与教学评价体系与西方发达国家还有一定的差距,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对课程与教学评价越来越重视,相信我国会缩小与西方国家的差距,建立符合素质教育思想的课程与教学评价体系。总之,教育改革过程是漫长而复杂的,许多问题不是在一时之间就能解决的,但只要我们坚定改革的理念,把握正确的改革方向,在我们共同努力下,我们的教育改革会给我们的教育带来更新的活力和前所未有的生机。

参考文献:

[1]黄甫全,王本陆.现代教学论学程.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

[2]李雁冰.课程评价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3]钟启泉.课程与教学概论.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4]李静纯.英语教育评价通论[ 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 2005.

[5]钟启泉.现代课程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9.

[6].走向理解的课程评价[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7]赵瑛.传统型教师评价与发展性教师评价的比较研究[J].辽宁教育研究,2001.

[8]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上一篇:角色扮演法在《Powerpoint》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下一篇:复合函数求导法则的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