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财富观下的经济发展战略(下)

时间:2022-10-14 10:43:20

新财富观下的经济发展战略(下)

入刊理由:

今天的世界,对个人而言,勤劳是否还是财富和收入多少的决定性因素?对企业和国家而言,自然资源是否是一个国家发展致富的决定性因素?对这些问题的认识实际上是关系未来中国经济发展方向的重大战略问题,也是一个如何把企业做大做强的发展战略问题。

编者按:

因本文篇幅较长,本刊版面有限,须分为上中下三期依次刊发,至此已刊登完毕,本期将从中印金融创新对比、中国改革的方向的角度继续论述“财富是怎样产生的”。

印度比中国强在哪里

1978年中国的人均GDP是印度的2/3,现在中国的人均GDP甚至比印度高70%至80%,但为什么西方经济学家却普遍认为印度有可能超过中国?从经济学角度看,尤其是从金融发展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来看,印度的内在增长潜力确实比中国大得多。

印度金融创新做得好

中国前些年的经济增长主要是为世界其他国家提供制造业和其它相关服务,依靠的是众多廉价劳动力,利润并不高。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制造业的技术含量上了一个新台阶,中国民营和国有企业的管理水平也上升到新的高度。这为中国未来经济的发展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世界经济发展的规律是第三产业比率必须超过一、二产业,才能吸纳更多的人口就业,才能创造出更大的社会财富。然而,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发展对制度环境有着截然不同的要求。

任何市场交易所需要的制度支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是消费者权益或买方权益的保护机制;第二是交易双方的信息披露机制,这是帮助买方准确评估交易产品价值的必要条件。第二产业交易的是实物,是有形的,第三产业则不同,它的交易是无形的,两类制度保证是否可靠对第三产业而言十分关键。第一,投资者能否得到关于深发展的公正可靠的信息;第二,是否有保护投资者权益的法律及相匹配的司法体系与诉讼程序。这也是一种特殊的产权保护、合约权益保护问题。

从上面比较看,制造业远比第三产业特别是金融业容易发展。若要发展更高端的服务业,特别是金融证券业,没有完善的法律架构是不行的,因为如果法制不可靠,老百姓掌握的信息很少,那么人们从事这种高端服务业如买股票、基金、债权、保险、投资入股风险太大,人们的交易愿望自然会下降。

西方学者认为:印度会超过中国的依据是印度第三产业发展比中国好。

在1980年,印度第三产业占GDP的36.6%,中国第三产业占GDP的23.8%,但是到了2002年印度第三产业到了50.7%,而中国只有27.59%;同一期间,印度第三产业在其经济总量中的比率增加了14.1%,而中国只增加了3.7%。第三产业的发达程度,标志着未来国家财富积累的速度、人民富裕的速度,反过来它会进一步提升第一、二产业的发展。

印度的金融体系为创业者提供更多机会。

将当前印度的金融证券化程度和中国大陆作一个比较。印度股票市场上所有上市公司的流通市值是其GDP的80%,而中国证券市场股权分置改革之前的流通市值不到GDP的10%,也就是说印度资产和财产股票化、证券化的程度是中国的8倍。基于这个原因,印度通过民间和证券市场的金融证券化,使得印度配置和调动资源、利用现有资产和财富发展经济的能力比中国强很多。具体来说,印度的银行体系中有27家政府银行、25家私人银行、46家外资银行、47000个非银行金融机构,这些非银行金融机构基本上都是私营的。这种情况下,印度为创业者和就业者所能够提供的融资手段、渠道以及融资额就比中国多很多。

印度银行的商业贷款中,有35%贷给国有企业,其他65%都贷给私人、家庭和私营企业,银行资产占GDP的70%;相比之下,中国银行的贷款方向刚好颠倒过来,70%以上贷给国有企业,20%贷给民营企业。而事实上,民营企业解决了25%的新增城镇就业人口,提供了65%以上的税收。此外,中印银行的最坏账率也不一样。从贷款走向来讲,正因为印度的银行体系和整个非银行金融体系,包括资本市场的私有化程度或者民营化程度远远比中国高,所以它们的贷款往往流向那些能带来更高回报、产业呆坏账比率较低的私有企业,而不像中国这样不断将资金送往国有企业,如云南省公路投资开发公司有800亿贷款,负债率高达90%以上,每年收益还不够还贷款利息,但仍然还能贷到款。

印度的私有银行体系和资本市场私有化程度,使印度经济能够为创业者提供比中国高得多的发展资金,印度年轻人创业的机会也比中国年轻人好得多。印度有47000个非银行的金融与融资机构,这足以为成千上万的年轻人和中年创业者的事业发展提供金融支持,而在中国金融体系由国家垄断的情况下,100个年轻人里面可能就有99个人只有打工的份儿,只能成为从事制造业或简单的研究或其他行业的打工者、蓝领、白领,而不能成为创业者。

中印两国的财富效应很不一样。金融化、证券化程度越高的社会,越能够提供条件让大家更好地配置资源、创造财富,尤其是从事更高经济增加值生意的机会和可能性会大大增加。

为什么印度的金融证券行业比中国更发达?

这涉及法律制度体系问题。从根本上说,整个金融证券行业平时的交易都是根据票据交易、契约交易,如果没有可靠的、独立的第三方即政府来提供契约执行的架构,也没有作为独立第三方的媒体来提供充分可靠的信息,那么诚信环境就无法建立起来,以金融根据和金融契约交易为核心的金融证券业就不容易发展起来,中国和印度的比较竞争优势也就很难产生。

中国应强化激励机制

从表面上看,中国到处是高楼大厦,但地方官员和高层官员都热衷把大量精力放在“形象工程”上。印度与中国在进行龟兔赛跑,事实上,它正在加紧地追赶。中国如果继续把钱大量投入在这种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上,而忽略看不见摸不着的制度建设,是很危险的。

不管怎样,中国现在至少可以直接与印度等其他国家比较、竞争,这本身也是很有促进作用的。在看到自己不足之时,中国应在制度等软的方面进一步改革,使软的制度架构能够像印度和美国那样更有利于市场交易,让人们在更可靠的契约执行架构、交易执行架构下勇于交易,社会经济才能进一步发展。

从文化产业来看,拥有13亿人口的中国,娱乐、文化市场应该是世界上最大的,但事实却不是,不管是电视剧、电影还是文化创作,都被文化部严加管制。在自己的娱乐行业、文化创作行业、影视业都受到压制的情况下,中国的老百姓特别是年轻人在娱乐文化消费上,除了好莱坞和韩国,难有别的选择。

没有竞争,没有激励机制,没有创作自由,就没有创造力。事实上,中国有很多一流工程师、一流科学家,同时也有很多资金,在国家垄断金融银行体系的情况下,国家项目要资金是不成问题的,但为什么中国科技就是发展不起来呢?一个根本问题就是没有好的激励机制,没有以私有产权为基础的激励机制。

我们可以看到,现在国内最有可能在纽约或者香港上市的行业,就是创新创业最活跃的行业,如分众、携程等等。这个现象为中国的学者和政府部门官员提供了明显的启示:如果中国的投资还不对民营企业开放的话,那么整个中国经济要继续依靠外贸、外资去拉动,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将是缺乏保证的。

上一篇:地域传统文化景观设计中的心理暗示 下一篇:探讨工程测量中GPS控制测量平面与高程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