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运用小课题研究引领课堂教学的一些尝试

时间:2022-10-14 09:35:05

新课程背景下运用小课题研究引领课堂教学的一些尝试

摘 要: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教师追求的永恒主题。传统的中学历史教学往往重记忆、轻能力;重结论、轻过程;学生的自主探究、创新性学习能力没有得到充分发展。作者主要从运用小课题研究引领课堂教学等方面阐述对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的理解。

关键词: 新课程背景 小课题研究 课堂教学

2011年4月,我承担的南京市教科所立项课题《通过中国历代历史小故事、典故培养七年级学生历史学习兴趣的研究》,从申请立项成功,至今已历时一年,完成并结题。在校领导的全力支持和指导下,经过不懈努力与探索,课题研究工作进展顺利,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对比过去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收获甚多,对于今后的教学或多或少有指导意义,积累了一些经验。

回顾课题研究中所走的每一小步,我都没有脱离学生,更没有脱离课堂。历史课堂教学中,大量运用历史图片、影视进行课堂教学,在教学中一改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写学生记的传统教学模式,采用自由阅读、写小论文、调查报告、图片演说、手工制作、开故事会、辩论赛、知识竞赛等模式。以师生探讨问题、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让学生耳目一新,把历史与现实起来,学生感觉历史非常贴近生活,不再感觉无聊无用。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越来越高,课堂气氛也变得越来越活跃。现我将自己所作的尝试与大家共同分享。

一、为学生搭建展现自我的平台,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有趣。

鉴于历史课堂中出现的种种状况,迫切要求教师重新整合教材内容,改革教学模式,真正为学生的发展着想,体现出“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的教育理念。[1]同时教育心理学研究也表明,人的情感与认识不可分割地联系着,愉快时感知敏锐、记忆牢固、想象活跃;反之,消极情绪则会压抑认识活动的开展。[2]因此,教学中,只有首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充分调动学生本身的精神力量,才能使教学变得充满活力,引人入胜。

于是,在做课题的过程中,第一项任务就是(见表一):每周都要求一个班级的学生根据书本教学内容,准备下周的课堂教学中会出现的历史小故事(本着自愿的原则,刚开始会比较困难,但是只要坚持就会有很大的改变),让其将历史故事录制成磁带交给我,从中挑选较好的,将磁带里的故事穿插到课堂教学中,放给学生听。这种方式给了学生自我展现的机会;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形成了竞争意识;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久而久之,从一两个人到大多数,自愿参与录制的学生越来越多,故事录制的质量就越来越高,这个过程的转变其实就是学生对历史学习态度的转变过程。而磁带可以作为教师的教辅资料,只要不损坏,在学校范围内是可以相互使用的(如果所有的历史教师都可以这样做,那么将是一个更大范围内的资源共享),给教师也提供了很好的教学资源,丰富了历史课堂的教学内容。

表一 历史故事登记表

表二 例如小课题研究中——我看秦始皇的辩论赛

二、利用历史故事、幻灯等增强直观性与形象性。

使学生形成历史表象和形象思维,然后在教师点拨和启发讲解下向逻辑思维转化,使学生找出规律或加强对历史知识本质的认识[3]。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过程中,历史知识就被学生不自觉地掌握了(见表二)。

活动内容:原始居民生活想象图、想象北京人一天的生活情景、破解彩陶之谜、都江堰模型、我看秦始皇的辩论赛……

在辩论赛前,学生为了准备辩论内容,要大量搜集历史史料,从中抽取有用的历史信息,在这其中学生提取历史信息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在辩论赛中,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在辩论赛后,得到同学与老师掌声,能力得到了认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保护;教学内容学习在辩论赛中牢固掌握,在以后问题的讨论中、角色的扮演中,学生都积极参与,综合分析能力、归纳总结能力也都得到了锻炼与提高。

在这次辩论赛中最难得的是同学们对考古产生了兴趣,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领域,同时让学生感受到了历史知识的博大精深。

三、通过自编短剧渲染气氛,烘托主题。

使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栩栩如生,形成一种意境,加深情绪记忆,对历史产生浓厚兴趣,树立学习历史的自信心。

在教学中,对一些主要的历史内容作有细节、有场面的具体描绘,用通俗形象的语言引发学生的想象力,使抽象模糊的历史事件鲜明起来,使人物形象更为丰满,给学生以深刻的印象。[4]如:《清明上河图》展现的社会风貌、历史短剧《文成公主入藏》(见表三)、《南门立木》等。

《文成公主入藏》故事简介:

表三 历史短剧登记表:《文成公主入藏》

四、让学生通过对课堂上学习的知识及所收集的历史故事进行整理,将自己所理解的知识绘制成图片。

经过启发,学生加深了对知识内涵和外延的认识,提高了自我学习能力。通过历史制图——郑和下西洋、玄奘西行路线图、我们手下的唐代服装等多个课题了解每个朝代不同的特点。

同时通过历代历史小故事的讲述,故事短剧的编演、辩论赛、故事场景动手绘制等方法,逐步使学生学会了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同时感受到了我国古代历史的博大精深,增强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团结意识,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历史这门学科的兴趣。

通过历史教师课前精心备课及历史故事的准备,将与教学有关的中国历代历史故事整理、讲述,增强课堂教学的生动性,以培养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同时用历史史实分析所发生的历史故事,进而形成一种正确的历史观。[5]传统的历史教学模式枯燥单调,往往是点(人物)、线(事件)、面(影响)的三段式教学,这样既使学生上课了无兴趣,又不能直观地引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更谈不上政治、历史的综合性、协调性。因此,教学中要适当穿插故事、典故,以故事为辅助教学的手段、在对事件、人物、历史影响的分析评论中开阔视野,开阔思路,在历史故事的讲解中把握历史,把历史故事作为沟通古今的纽带和桥梁。

通过实验研究,我对小课题有了切实的理解和体会,同时也在愉悦地享受着小课题给我和学生带来的知识。在取得一定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我也发现了一些仍需努力和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1.课题研究加大了教师的工作量。2.因条件因素的限制外出活动不能展开实践工作,对于课题研究来说是一个缺失。

在一年的研究中,我充分感觉到大多数学生对历史课的学习态度有明显改善,非常感兴趣的学生不在少数。我想,在今后的教学中,还有很多要学习地方,还有许多问题等待我去解决。如:我带的这批学生该上初二了,面对中考内容调整采用多媒体教育教学手段,让学生接触更多的历史资料,形成感性的历史认识,拓展对历史的认知层面;看一些爱国主义教育片,英雄人物事迹图片展示,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民族团结意识,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还有在历史教学中,处理好师生、生生、师师、学科与学科之间的关系等。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历史这门学科的兴趣,达到研究的目的:以兴趣带动学生自主学习,从而提高历史成绩建立学习历史的自信心。[6]

这里,我想用一句歌词表达我此刻的心情:“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曾经,在唱这首歌时,并没有真正体会其中含义,现在我对这两句话有了新的认识。同时,也感受到课题研究工作真的是要耐得住寂寞,承受得住压力,担得起痛苦,也要付出更多的时间与精力。

教育的成功与否关系到国家的利益和民族的存亡,情感教育必须常抓不懈,行之有效。我们将继续努力,为学校教育教学作出应有的贡献,在课题的研究中进步,并在课题的研究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与教研能力。

参考文献:

[1]教育教学论坛.2010(29):173.

[2]林崇德.中学生心理学.北京出版社,1983:100.

[3]张静,李晓风,等.历史学习方略.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9:98.

[4]科教文汇.2009(24):183.

[5]刘俊利.连云港教研室.中学历史教学.主题,课堂教学的灵魂[J].2007.8.

[6]叶澜.重建课堂教学过程观[M].2006.6.

上一篇:水力发电机组三相短路电流仿真 下一篇:制动盘材料选型仿真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