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科学探究更实在

时间:2022-10-14 09:21:28

让科学探究更实在

多数科学教师的心中都对课堂教学中的一种现象感到很自豪,那就是学生很喜欢科学课。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科学课上学生可以进行各种探究活动。根据《江苏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三至六年级的科学课每周为两个课时,如何更好的利用这仅有的两个课时的课堂教学时间,让探究活动更实在,学生更容易接受,简单谈谈我的一些看法。

一、激发兴趣,珍惜教学时间

小学科学课的内容并不复杂,这个年龄段的学生集中注意力时间也有限,但是他们爱新鲜、好奇心强,如果我们在教授新课前提一些让学生觉得新鲜有趣的问题或者演示一些新奇有趣的小实验,这样就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相信那些平常上课调皮惯了的学生也会被深深吸引。比如五年级下册《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一课教学伊始,我取出了两个装有透明液体的杯子,再从马铃薯上切下两小块,分别放入两个烧杯中,学生们的注意力顿时集中到了两个烧杯上。他们发现一块马铃薯沉了下去,另一块却浮了起来。因为我们之前研究的结论是同一种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是一样的,学生心中自然而然产生了疑问:怎么现在一块马铃薯是沉,一块马铃薯是浮呢?这样一个小小的实验,立刻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新知识的学习上,学生的求知欲被激发起来了。而整堂课,学生们自始至终饱含着浓厚的兴趣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究,最后当学生看到自己调制出了使马铃薯浮起来的液体的时候,他们都充满了成功的喜悦。由此可见,一个好的导入,既可以激发兴趣,使学生短时间内进入学习状态,又能为整堂课的积极有效的探究提供保障。

二、多种方法,合理展开教学

科学课的范围很广,学生的兴趣点又不尽相同,因此,我们可以根据教学内容中知识点的不同,学生的兴趣点的不同,设计出形式多样,手段多变的教学方法引领学生们进行科学探究。例如有些学生对植物方面的知识不是特别感兴趣,虽然我们实验室有着丰富的植株和花朵方面的卡片,但是坐在教室里面学习根、茎、叶实在是够乏味的。根据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兴趣爱好,如果是学习植物方面的知识,我们可以把教室“搬到”外面去,带领学生到大自然里面去学习、认识。在教授三年级的《植物的生长变化》这一单元时,我先和学生一起准备了各种各样的植物种子,认识种子之后,和学生一起到校园的花坛里,辟出一小块地方,播下了凤仙花种子,还给学生发了几粒油菜花种子,让他们带回家也种下。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们一边上着教材上的课,一边随着植物的生长进行科学探究。等种子长出了幼苗,我们就上《种子变成了幼苗》,茎长高了,我们就上《茎越长越高》。虽然课堂教学等不到凤仙花开花结果,但是学生们已经认识了真实的凤仙花,而且还推动了部分学生探究的深度和广度。后来,时不时有学生来与我分享他们探究凤仙花的结果,有的说他们老家把这个花叫做指甲花,可以用来染指甲的;还有个学生发现,凤仙花还能当药用,如果有摔跤发紫的地方,可以用凤仙花捣烂了敷在受伤的地方,有助于更快恢复。在大自然这个科学的课堂里面,学生更容易认识和理解有关知识,还能为自己发现许多科学中的奥秘而欣喜,不仅让学生学习认识了植物的生长变化情况,还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兴趣,提高了学生对科学现象的观察能力,同时还锻炼了学生根据自己观察到的情况作记录的能力。

除了这样的观察课,还可以让学生直接动手进行探究学习。在学习《地球的运动》时,我们除了做模拟实验,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去书本上查资料(利用图书馆和班级图书角等等的书籍);看电视、碟片;咨询别人或者上网查阅等等方式,这样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不仅掌握了科学知识,还学了更多的学习方法和知识获取的途径,为自己的探究学习、观察思考,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能更好的达到教学目标。

三、就地取材,贴近生活实际

现在的科学新教材改变了以往重知识轻实践的做法,教给学生知识性的东西很少,很多科学知识的获得,不是通过看书就能获得的,而是需要学生亲自实验,从中发现和总结出来。这样势必需要很多的实验器材,虽然我们的实验室有很多的器材,但是还不能满足教学所需,而且很多科学实验需要的都是生活中的物体,所以脆和学生一起从生活中找寻我们需要的材料。比如说上面提到的食盐、马铃薯、凤仙花种子等等,都可以从我们身边获得。甚至有的课我都不限定准备什么材料,只要是学生认为可以用的,都可以。例如,五年级下册《造一艘小船》,这样的课具有开放性,需要学生发挥他们自己的创造力,这时候我给学生更多自由,让他们用自己带的材料来制作,然后根据自己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再来改进,最后大家来比一比,看看谁制作的小船载重量比较大。这节课上,有的学生使用纸盒子,有的使用塑料瓶子,有的使用一排一次性筷子,最后制作出有创意的小船。选择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可以让学生觉得科学不是神秘的,而是和生活息息相关的,我们可以用生活中常见的材料来做实验,学习了科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小学科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探究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科学教育只有引导学生通过活动来发展其科学素养,才能实现科学本质与教育宗旨的内在统一。提高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和要求,也是科学教师肩上的重担和责任所在,我们应该在实践总结中不断完善,根据科学课程的目标确定教学的基本思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根据教学的基本思路找准最有效的内容及方式,采用多种教学方法,选择学生熟悉的实验材料,让科学课堂教学真正的做到有效、高效。

【作者单位:苏州市吴中区东湖小学 江苏】

上一篇:循证护理对33例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的护理... 下一篇:“吻”润童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