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多媒体手段,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时间:2022-10-14 08:52:12

利用多媒体手段,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随着河南省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的不断深入发展,多媒体在教育教学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它的运用适应了中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中学生的年龄特征,为教育教学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推进新一轮课程改革起到了越来越明显的支撑作用。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了语文教学效率,为语文课堂注入了活力。

关键词多媒体 提高课堂效率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地运用电教手段,能够使教学达到最优化,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多媒体手段犹如一座架设在学生和语文教材之间的桥梁,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利用多媒体手段再现课文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录像、投影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能再现课文情境,使课文内容形象化,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苏教版七上朱自清先生的《春》一文时,通过录像再现了,学生从屏幕上看到了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风吹杨柳,树梢轻摆;桃花、梨花、杏花竞相开放;农民在田地里辛勤地劳作;孩子们在欢快地跳着跑着,风筝在天空中尽情地飞舞……学生们全神贯注地看到大屏幕上的这些画面,能够很快地进入课文的意境,去品味“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的美好。通过这些活生生的画面,学生深刻的理解了春天的美景,更能深刻的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可见,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不但增加了学生的知识量,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利用多媒体手段可为释疑解难创设巧妙的突破。

语文教材中,有些内容比较枯燥抽象难以理解,尽管老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还是不知所以然。在教学中,可以适时利用电教媒体将课文中抽象的内容、教学的重难点化难为易,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感官去感知知识,从而增强语文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和生动性,为释疑解难创设巧妙的突破口。如在阅读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赏词析句能力,首先教师要优选范例,也就是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和年龄要求,在课文中挖掘有利于达到训练目标的词句因素。范例选准了,引导学生联系课文理解词句,适时施于电教,创造一种最佳的氛围,引导学生探究,突破难点,突出重点,使学生理解作者用词语表达内容的匠心所在。借助多媒体手段,通过赏析词句的训练在学生心中得到凸现,情感得到了升华。 还有如宇宙中的天体运动,微观粒子的运动形式,通过计算机模拟技术,可以形象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克服学生理解上的难点。对于一些议论文、说明文,可以将文中难以理解的部分,用浅显的比喻或幽默的类比,配以三级论的方法加以解说。比如采用FLASH动画或三维立体图等形式加以说明,以克服学习和理解上的障碍。

这样,使平常的教学跳出时空的界限,学生迅速进入动态的教学环境,从而学得生动活泼,学得兴趣盎然,同时,课文的难点也在不知不觉中巧妙地化解了。

三、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为学生朗读激发丰富的情感。

朗读是书面语言的有声化,具有移情、激趣,引起共鸣的作用。运用传统的教学手段指导朗读,在情感的调动、情境的营造、意境的复现都难以调动学生入情入境。电教媒体可使课文的语言材料变成可感的声音,让课文中的语言形象和情感迅速渗透到学生心里去,从而使学生耳醉其音、心醉其情。如教学《乡愁》一课,我利用电教媒体,给学生创设一种特定的教学情境,学生一边听着优美的音乐,一边欣赏着余光中的配乐朗诵《乡愁》,情景熏陶下、感染下,学生被带进了浓浓的思乡之情中,并产生了如置身其中的感觉,从而萌发了“我要读”的强烈欲望。又如《,你在哪里》一课,伴随着低哀的旋律,娓娓动听的诵读,屏幕上的十里长街送总理的感人场景,在背景哀乐的衬托下,让学生真正地进入到作家柯岩的内心世界里。它以独有的魅力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中,挥之不去。学生对总理的崇敬之情达到了最佳状态,一种对总理的膜拜的情感在心底油然而生。此时,我因势利导,以境引情,引导学生带着真实的情感朗读课文。由于学生进入了课文描述的情境,被高大的精神所感染,朗读兴趣随之而生。

四、利用多媒体手段可为思维创新带来无限的遐想。

电教媒体进入课堂,使教学环境焕然一新。教学中,可以把课堂时空还给学生,给学生提供创新思维的感性材料和空间,唤起学生的兴趣,萌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以促进学生的思维积极地开展,产生创新的火花。

古诗的语言非常精炼概括,具有跳跃性,给人留有一个驰骋想象的广阔空间。教师可抓住契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的内容,充分领会诗的美感,并尽情发挥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如教杜牧的《泊秦淮》第一、二句诗“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时,我利用电教媒体出示画面,并配上一段曲调灰暗、节奏舒缓的音乐,让学生聆听老师诵读,并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然后让学生进行口头描述,学生的创造性充分地显示出来,有的学生这样描绘的:两个“笼”字将轻烟、寒水、淡月、细沙四景和谐的融合在一起。绘成一幅极其淡雅的水边夜色图,它是那么柔和幽静,而又隐含着微微浮动的意态,勾画出秦淮河两岸朦胧冷清、迷离冷寂的景色特点。……教学第三四句诗“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花》”时,我再次引导学生观察屏幕上的画面,理解诗句的意思,然后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商女会怎么说?怎么做?学生有的说:醉生梦死!“有的说:无可奈何”这样,通过想象,艺术的形象实际上表达了晚唐统治者重蹈覆辙,正沿着亡国道路走下去的情形;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心和忧虑,也蕴涵着对世道的愤慨之情。表面上是,实则批评那些一味沉醉于靡靡之音不知亡国恨的达官贵人。诗情画意了然于胸。可见,学生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关键看教师善不善于利用有利因素来激发学生思维,训练思维的创造性,以达到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五、利用多媒体手段,创设作文情境。

作文能力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综合能力,要想提高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因而学生容易产生畏难情绪,这会使学生产生一种心理上的障碍,从而影响学生作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果我们在作文训练中能够根据题材的特点,选择相应的媒体来渲染气氛,把学生带进写作的美妙景象中,给学生以强烈的感染,那一定能帮助学生克服心理上的障碍,使之“心有所动,情有所感”,则必然会思维活跃,想象丰富,文章自然写得好。比如指导写《我的家乡》一文,我们就先播放音乐《谁不说俺家乡好》《在希望的田野上》等歌曲和有关家乡的风景物产的录像,这激发了学生强烈的爱乡情怀,作文写起来非常流畅,效果很好。电教手段不仅具有形象性,而且具有重现性和可控性的特点,我们可以利用电教手段把图片、录音、录像、投影等多媒体手段综合运用,让学生运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分析,增强观察的有序性、目的性和实效性,从而解决观察和作文的脱节问题。比如指导学生作文《我的相册》,我就把大部分学生的不同时期的照片有重点、有选择的扫描下来,课堂上播放,指导学生细心有序的观察,唤起他们的再造想象,写出的文章既生动又充实。这样以来,我们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打破了时空的障碍,将大量的图片、歌曲、文字信息等结集在一起,使其在一个较短时间、较小空间区域内,以最快的速度传递给学生,学生的信息通道容易被打开,思维也会变得活跃。多媒体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写作素材,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进而促进了学生协作能力的提高。

总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形式多样的多媒体教学手段的灵活运用,改变了传统的、单一的“一块黑板一支笔,一个先生一张嘴”的教学模式,把学生带入到了一个崭新的视听氛围之中,对于提高语文课堂效率确实起到了妙不可言的作用。

上一篇:读《爱的教育》有感 下一篇:数列求和的常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