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话连篇的古人

时间:2022-10-14 08:21:18

现时,市场上的书籍多如牛毛,质量自然参差不齐。很多书中废话连篇,看完之后恨不得再帮作者删改一遍。曾经以为古时纸张奇缺,古人作文必定惜墨如金,不会有废话。可是,随着阅读范围的不断扩大,我遇到的情况大大出乎自己的意料。

在《古今谭概》里,记载着这样一首诗:“秀才学伯是生员,好睡贪鼾只爱眠;浅陋荒疏无学术,龙钟衰朽驻高年。”读罢此诗,不禁莞尔。此诗每句都是重复嗦:“秀才”、“学伯”、“生员”是同一概念;其它三句也都是嗦重复。

相传治学严谨的朱熹早年也嗦。朱熹是刘子的学生,某日朱熹去拜见刘子,正好刘子外出,朱熹便留下字条,写道:“门人朱熹百拜。”写完后,觉得必须加注,于是在旁边添上注释:“朱者姓也,熹者名也,门人者学生也,百拜者百次顿首也。”刘子回来,看到这张嗦的求见留言很不高兴,便在上面批上两字:“嗦!”第二天刘子外出,朱熹又来拜见,见到桌上昨日的留条有刘子的批语,他的“注释癖”又发作起来,在刘子的批语旁加注曰:“嗦者繁复也。”刘子回来一看,十分生气,挥笔批曰:“太嗦!”第三天刘子出门了,朱熹又来拜见,见老师批了“太嗦”,便又加注释:“太者更进一层也。‘嗦’见前注。”写罢,他可能在得意地想:“见前注”,言简意赅,恐怕再不能说我“嗦”了吧!

据说明初某大比之年,有一举人南下赴京赶考,因离家匆忙,未及交待,他一到京城就给家中妻子写了一封信,信甚冗长,仅摘两段以见其嗦。信中写道:“……此次南来,归期未定。不在初一就在初二,不在初三就在初四……不在廿八就在廿九,为什么不写三十,恐有月大月小之分。此次南来,忘却一事,床下有棉鞋一双。若遇天晴之日,拿出来晒晒,拍拍打打、打打拍拍,以备天寒之用。

“此次南来,如若考中,我妻改为夫人,大小子改为大公子,二小子改为二公子,三小子改为三公子,余此类推。此次南来,如若不中,我妻仍为我妻,大小子仍为大小子,二小子仍为二小子,三小子仍为三小子,余不繁赘……往日写信嗦,今日不再嗦,嗦嗦嗦嗦实在可恶……”

上一篇:老婆的位置 下一篇:该死的中文秘书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