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个性化发展的评价方式与策略的思考

时间:2022-10-14 07:07:33

促进个性化发展的评价方式与策略的思考

摘要: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教学重心聚焦在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师定位在授课活动的设计者、问题解决的帮助者、学生探索新知的向导者,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因此,对学生的评价应关注差异,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体现使“每个学生的基本素质得到全面发展”的教育价值。

关键词:多元发展性评价 个性化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2.125

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方向。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评价不应是惩罚的鞭子,而应成为激励的工具”。传统的教育评价方式并不能完全准确地衡量学生的成绩和发展水平,尤其是对学生的个性化综合发展百害而无一利。实施新一轮课程改革以来,学生评价改革成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建立新型教育评价体系的核心内容和关键环节,是新课程实施的重要任务和基本要求。《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样化、评价方法多样化的评价体系,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如何以多元、发展性的评价方法,注重并促进学生个性化综合发展,成为笔者思考与探究的主题。

1 以发展性评价实现学生的个性发展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因此,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学业评价观就是“实施发展性评价”,发挥评价在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课程发展上的重大作用。所谓发展性评价就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的学生评价体系。在原有陈旧的评价标准的指导下,教学活动中,老师们埋头研究教材、教学大纲,却把受教育的主体――学生置于我们关注范围之外;课堂教学中,教师、学生的所用努力似乎也都是围绕一个目标与追求,那就是“分数”。只要是分数高,那么,学生就是优秀的,我们的教学行为就是有效的。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包括笔者在内的一线教师深刻认识到,旧有的评价体系不仅不能适合“为每一个学生发展”的教育理念,甚至是在扼杀学生们的个性发展。如果再不更新我们的评价理念,那么,我们终将被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潮流所抛弃。因此,今天我们在教学行为中以发展性评价方式将评价目标与学生个体发展目标有机的统一,强调以过程为主的、动态的发展性评价,以从根本上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我们实施的评价不再仅仅是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更要发现和发展学生们多方面的潜能,以“传道、授业、解惑”的师者身份转变为学生们学习、成长过程中的伙伴、引领者,并通过采取“发展性评价”的方式帮助学生实现主动发展、个性发展,最终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 以多元化,双向性评价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从新课程理念出发,学生与教师在课堂上处于平等的地位,有教师评价学生,也应该有学生评价教师,这样的课堂才是和谐的课堂。要用教师的评价去感染学生,通过生生自评、生生互评、小组评价等以补充和延伸,通过生评达到师生教学相长的目的。师生之间并非简单的施教者与受教者,更多的是平等的学习伙伴。学生是实现自我个性化发展的主人。尽管学生的认知水平较低,思维不够缜密,但他们的评价往往最直接、最率真、最真实。因此,要大胆地改革评价体系,由学生进行评价,“把评价还给学生”。

调动多重因素,采取形式灵活多样的评价手段即采取多元化评价,只有这样才能更有效地发现、发展学生的优势智能。质的评价能够较好地描述被评价者的本质特征,所以我们应把量的评价和质的评价相结合,以评价能挖掘学生的多元智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优势发展为我们实施评价的终极目标。

3 立足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教育必须重视学生具备会思考探索问题的本领。人们解决世界上的所有问题是用大脑的思维能力和智慧,而不是搬书本。”《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普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因此,我们的评价要整合、发现学生的多元智能,在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的前提下,突出学生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的地位,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精神搭建一个平台。在评价时应该把过程性评价、动态性评价和静态性评价(考试测验)相结合,这样不仅可以准确了解学生的实际水平,而且能够合理地评价学生潜在的发展水平,并在一定程度上对个性化综合发展起指导作用。“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应当始终是衡量评价方式是否科学的首要标准。

4 运用个性化评价方式,关注个体差异,重视非预期结果

心理学和社会学的研究表明,每个学生具有不同于他人的先天素质和生活环境,都有自己的爱好、长处和不足。这使得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目标以及发展轨迹都呈现出一定的独特性。个性化评价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学生学习与行为方式。通过对方式的评价,将学生的方式引导到深层式的方向上来。比如,评价中的学生自评、互评的方法,可以使学生逐步把握正确的学习和行为方式,树立正确的动机,从而真正地促进学生的个性化综合发展,其结果是形成“深层式学习或行为方式――高层次结果――深层式行为或学习方式”的良性互动。

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教学是“教师引领下学生自主、长效活动的发展过程”,让每个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充分尊重,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实现学生的主动发展、个性发展的一个重要推动力就是评价体系的改革与完善。建立多元的、发展性的综合评价体系,发挥教育评价的导向、诊断、激励、反思等促进发展的功能,促进学生自主发展、自我评价、自我调控,实现学生的个人价值,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参考文献:

[1]任长松.新课程学习方式的变革[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2]周卫勇.走向发展性课程评价――谈新课程的评价改革[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王涛(1972-),女,本科,中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为高中历史教学,山东省青岛第二中学分校,山东青岛 266071

上一篇:标准教材与选编教材的合理搭配 下一篇:多媒体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