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法教学的实效性初探

时间:2022-10-14 04:36:30

经济法教学的实效性初探

摘要:21世纪的今天,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我国对经济、管理、金融专业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懂经济又通晓法律的多方位人才是我们培育的主要目标。本文从经济法的特性出发,结合经济法的特点,分析当前我国经济法教学中的问题和不足,从而为经济法教学的有效性提供一些可行性的意见,并对如何提高经济法教学谈了几点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经济法;教学;实效性;对策

中图分类号:D912.2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9166(2011)017(C)-0201-01

一、经济法的教学目的

经济法教学方法为的是培育学生的经济知识和法律意识,故而经济法教学的目的应该以培育学生的经济和法律意识为前提。目前经济法课程是作为通识教育而存在,为的是增强学生的人文素质,为的是让学生不仅富含经济法知识,同时在思维方式和应变能力上也有相应的提高。从而成为将经济、管理和金融等专业于一身的复合型人才。经济法教学应使学生具备几点基本素质。

1、思想素质。思想素质是以维护社会公平公正为己任,含有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同过自己学到的经济和法律知识,充实自己,服务社会。

2、人文素质。一个人的人文素质,指的是他不仅含有丰富的知识,而且有着获取知识的能力以及与社会交流的能力。所谓社会能力是我们在社会上与他人交流合作,以及在同一环境生活与工作的能力。故而,人际关系便成了社会能力中的重点,在我们的生活中,人际沟通是我们时常遇到的问题,每一个工作者都需要具备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所以这就需要我们拥有良好的人文素质。

二、当前经济法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缺乏学习能力的培养。古语说的好:“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知识固然重要,但是学习知识的过程才是我们最终培养的目标。在教学生素质教育的的时候,我们应该首先要求学生会学习,能够主动而有效的汲取知识。如今,经济法的法律条文的数量以令人震惊的速度不断增加,其修改和变化的速度同样令人目瞪口呆。如此多的知识全部灌输给学生不仅不现实,而且不可取。关键是在于使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和使用法律,培养学生持续学习的能力,教给他们学习经济法的学习方法,而不是单纯地灌输某种既定的、凝固的知识。

2、缺乏实践能力和操作能力的培养。在当前的经济法教学中,大家都侧重于各种职称考试,如此一来,便轻视了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操作能力的培养,这样的话,便难以提高学生的素质,从而不能适应时代要求。

3、教学方法单一,缺乏活力。传统的经济法教学方法是一种既定的、凝固的教育方法,它是一种自上而下的传统式的灌输模式。在经济法教学过程中,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很少有自己的观点,故而更难以坚持自己的观点。长此以往,学生便思维定势般的接受即成的真理,而不去思考“真理”的多样性和现实生活的丰富性和变化性。

三、提高经济法教学实效性的方法

1、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和互动:教学应该是一个互相的过程,而不是老师简单的传授,学生简单的接受。这样的话,会导致教与学的脱节。知识的播撒需要高效的传道方法与技巧。在我们的传统教学里,老师单向的信息输出与输入,往往忽视了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重要价值,这样将不利于学生分析判断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实践综合能力的培养。所以在经济法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建立起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在设置教学方案时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的特殊性,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学生选取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做到因时制宜,因材施教。将教师主体和学生主体有机结合起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充当引导者和指路人的角色,激发学生参与教学的热情,唤起学生学习的激情,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优化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

2、以教师为主导,重视教师理论素养。韩愈曾在《师说》中言道“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授业解惑的老师,首先必须要有扎实的理论功底,注重知识的传承与创新的关系,才能起到引领解惑的作用。而且经济法是一门融法律性、社会性、知识性、综合性和实践性于一体的课程,其中基本理论丰富,而且还包括经济组织法、市场监管法、宏观调控法,涉及到国民经济领域的方方面面,这便对教师理论素养的要求较高。所以一个合格的经济法教育者必须学习财务会计、金融、经济、法律等多学科知识,不断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和文化素养。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结合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新问题新情况,理论联系实际,认真调整教学内容,理顺教学思路,在教学中注重知识的系统性、理论的科学性和实践性,增强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体现教学的实效性。

3、转变教育观念,改善教学手段。要提高教学效率,就必须抛弃传统教学中的一些偏见,大刀阔斧的进行教学改革。在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的积极性,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想实际,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结论:总之,教是为了不教,对于我国当前的经济法教学来说,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授课对象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我们教学的目的为的是培养符合21世纪高素质人才的需要,为的是培养既懂经济又通晓法律的全方位人才,所以,我们在实施经济法教学时,应合理的设计教学方法,提高经济法教学的实效性,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和人文素质,这才是教育的最终目的。

作者单位:惠阳区广播电视大学

参考文献:

[1]吴艳华.案例分析法在经济法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探索,2010(5).

[2]邵俊武.法学教学方法论要[J].法学评论,2000(6).

[3]李宾,张宗浩.论“经济法”教学内容的设计和方法更新[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

[4]孟繁超.经济法教学实践性模式探讨[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2).

上一篇:浅谈人文关爱在中职学校班级管理中的作用 下一篇:浅谈中职学校《基础会计》课程教学中行为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