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记 第6期

时间:2022-10-14 03:45:11

欧阳修出生于四川绵州,北宋时期的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他字永叔,谥号文忠,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是“唐宋家”之一。著名的《醉翁亭记》 便是出自于他的手笔。

我是大人身旁的随从,名叫子金。

自大人被贬为滁州知州时,我便时时刻刻陪着大人。

滁州城的四周都是山,雾多时,古城宛如披着薄纱,美丽极了。大人喜欢城西南方一座名叫琅琊的山,经常在山上的亭子里饮酒。

这座亭子上的四根柱子雕刻着细碎的花纹,红色的柱子与褐色的瓦顶相互辉映,在幽深秀丽的山中成为一道淡雅的风景。造这座亭子的人是山中僧人智仙。

至于“醉翁”的由来,便得从大人说起了。大人常与客人来亭中饮酒,一边欣赏着山水之乐,一边把快乐寄托于酒中,于是喝得不多便醉了。又因为自己的年龄是客人之中最大的,所以大人为自己取了个别名——醉翁。于是这座亭子也美其名曰:醉翁亭。

至于琅琊山的景色,大人可是看不够,乐趣也便无穷尽了。早晨的时候,林中雾大,景色朦朦胧胧,像隐藏在薄纱之中。当太阳升起来时,雾气便慢慢消散,烟云浑为一体,阳光从茂密的林里中斜斜透射出淡粉色的光彩,如婴儿的肌肤一般红润。山谷中光线却变得昏暗,或明或暗,隐隐约约,让人疑似在仙境之中。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景色各有不同。在春天,野花盛开,满山飘香;夏季,树林葱郁,百鸟争鸣;到秋天,风高霜结,秋高气爽;而冬季则水落石出,寂静清寒。

一日,大人要在亭中设宴。我随大人一同前往。大约在山中走了六七里路时,便渐渐听到潺潺水声,这是酿泉。亭子的四角翘起像鸟的翅膀靠在泉水上方,不一会儿便到了亭中。

客人们也陆续到了,个个满面红光。时而坐下,时而激昂大喊,时而低声絮语,好不热闹。大人眼中含笑,我不禁感叹大人好兴致。顺着大人的目光,我看到山路上出游的滁州百姓们:有的人背着东西边走边歌;有的赶路人在树下休息;有的人在前面呼唤,后面的人回应;老人和小孩有大人搀着,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相同的是,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发自肺腑的笑容。

看着看着,大人的笑意也蔓延开来。客人们尽情地欢乐,大人却醉态可掬地坐在众人中间,满面酡红,说话含糊不清,眼中的笑意却真真切切。

大人醉了。醉在山水之中;醉在宾客的欢笑之中;醉在百姓的安乐之中;醉在自得其乐中。

“子金,满上!”耳边传来大人响亮的声音,大人还要开怀畅饮。

夕阳西下后,我随大人回到太守府中。我问:“大人,子金不解大人被贬后,为何还能乐得如此畅快?”

大人说:“山上的鸟儿只知山中乐趣,不知人乐趣;人们只知跟太守游山有乐趣,却不知太守自有太守的乐趣。太守是因大家乐才乐的。”

大人就是大人,胸怀自是比我们宽,气量也比我们大,眼光自然也比我们远。

翌日,在整理大人书房时,我看见大人新写的游记,名为“醉翁亭记”。

敢问我家大人是谁?庐陵欧阳修是也。

教师点评

作者巧妙地变换写作角度,从太守随从的角度来观察,更易于展现太守的风范。作者依托欧阳修《醉翁亭记》一文的思路,以优美的语言,描述了醉翁亭周边的环境,给人美的熏陶。然后着重突出与民同乐的太守的形象,融入自己的想像,合理布置写作内容,以现代文的形式,很好地诠释了《醉翁亭记》的内容。

(指导教师:江 煜)

上一篇:采访地球 第6期 下一篇:走过四季 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