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提单中的仲裁条款为视角论仲裁协议的效力

时间:2022-10-14 03:31:42

以提单中的仲裁条款为视角论仲裁协议的效力

[摘要]目前,由于各国的密切合作和交往促进了国际贸易、经济及海运业的蓬勃发展,同时也带动了作为解决争议的仲裁制度的发展进程。本文主要以提单中的仲裁条款为视角来探讨仲裁协议的效力,结合各国的法律和有关的国际公约加以分析,试图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关键词]仲裁协议;提单;仲裁条款

[中图分类号]D91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08)48-0036-02

1 仲裁条款的效力

仲裁协议是当事人在纠纷发生之前或之后达成的将可能发生或业已发生的纠纷提交仲裁的协议,它包括合同中的仲裁条款和独立存在的书面仲裁协议。

按照《纽约公约》或《国际商事仲裁示范法》的规定,一项有效的仲裁条款需具备如下条件:①当事人签署的仲裁条款或仲裁协议书;②当事人未直接签署,仲裁协议载于当事人往来的书信电传电报或提供记录的其他电讯手段中;③在申请书和答辩书一方当事人声称有仲裁协议,他方未作否认表示的;④当事人在合同中提出援引载有仲裁条款的文件,如果该合同是书面的并且这种援引足以使该仲裁条款成为该合同的一部分。而《汉堡规则》第22条的规定却没有要求当事人必须签署协议。如果严格依照《纽约公约》的规定,提单的仲裁条款通常是无效的,原因在于提单的仲裁条款与普通仲裁协议相比有如下特点:①提单不会有双方当事人的签字,原因是提单的仲裁条款,多以极小字体密密麻麻印制于提单背面,未经当事人之间的反复协商及双方签署。②不存在书面协商的过程,这一点主要体现在班轮提单的仲裁条款中。班轮提单的仲裁条款完全是班轮公司拟定的。③不存在书面交往,体现在租约提单中。根据租约已获得的授权,承租人或托运人还可以代表船长自行签发提单。

不过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纽约公约》或《国际商事仲裁示范法》的规定给国际远洋运输带来一些困难。因为提单持有人是收货人或提单受让人时,如果要求他们在承运人签发提单之时签字,这在实务中根本行不通。并且,提单持有人取得提单就享有收受货物的权利,随之也该负有相应的义务。所以提单仲裁条款可以只由承运人单方签名,并由提单持有人默示接受提单仲裁条款,这样即构成书面仲裁协议。这种观点实质上是对仲裁协议作宽泛的解释,不要求双方当事人签字,与《汉堡规则》的规定相似。

根据仲裁协议的定义,仲裁协议应是当事人一致同意将争议提交仲裁的意思表示,如果没有当事人一致同意,便不存在有效的仲裁。我国《仲裁法》第16条对仲裁协议有相应的规定,即应具有“请求仲裁的意思表示”。根据我国《仲裁法》和《纽约公约》对仲裁协议的形式要求,提单中的仲裁条款都因提单自身所具有的特殊性而缺少双方当事人的书面合意,因此提单中的仲裁条款不具有有效性。但是否可以判定提单中的仲裁条款都归于无效来排除仲裁管辖?实践中并非如此,因为如果一律都判定提单中的仲裁条款无效的话,对于原本想通过仲裁解决争议的船东而言不太公平,这将不利于仲裁制度的发展,甚至会影响整个航运业的发展。所以,对于提单中的仲裁条款的效力问题,我们应该具体的分析。

2 确定提单仲裁条款有效的意义

仲裁较之诉讼相比更具有灵活性,体现在三个方面:

2.1 仲裁方式本身具有的优越性

主要体现在当事人的自治性和制度的灵活性上。在国际商事仲裁中,双方当事人享有多方面的选择自由。双方当事人可以选择仲裁机构、仲裁地点、仲裁员、仲裁程序、仲裁适用法律等。而制度的灵活性主要体现在仲裁审理的方式上,它可以避免许多烦琐的程序,并且可以选择具有专业知识的人士作为仲裁员,这就加快了解决争议的速度,同时程序的简化、期间的缩短,也降低了解决争议的成本。

2.2 仲裁条款有利于稳定管辖权

目前,我国航运企业正在修订提单条款。中国远洋运输公司原来的格式提单中没有仲裁条款,只有管辖条款。但是承运人主要关心的是在争议发生后如何对争议进行以及在什么法院对自己更有利的问题,而单独的管辖权条款对承运人的保护不是很充分的,因为在海事争议中,提单管辖权条款往往得不到其他国家的尊重。为此,各国普遍提出要加强提单仲裁条款的效力以确保管辖权的执行。提单中订立管辖权条款并不能排除提单相对人通过扣押船舶或通过对物诉讼方式在自己有利的法院,并使得该法院取得管辖权。《汉堡规则》第21条虽然对提单管辖权做出有关规定,但并不排斥当事人通过扣船择地诉讼的权利。择地诉讼方式的存在,带来很多不稳定。但若提单中订有仲裁条款,这些问题基本上就可以解决了。

2.3 仲裁裁决更容易得到各国承认和执行

因为外国法院判决的承认和执行会涉及一国司法及外国法院判决的域外效力问题,所以在实践中判决很难得到执行。但是仲裁裁决则不同,它的色彩较为淡薄,并且在国际上有公约对其效力加以规定,如《纽约公约》统一规定了申请执行外国仲裁裁决的条件,各缔约国对符合条件的外国仲裁裁决有承认和执行的义务。

3 我国立法中的法律实践

我国的立法,尤其是《海商法》和《仲裁法》对提单仲裁条款的效力问题没有做出规定。我国1993年《海商法》第95条规定:“对按照航次租船合同运输的货物签发的提单,提单持有人不是承租人的,承运人与该提单持有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适用提单的约定。但是,提单中载明适用航次租船合同条款的,适用该航次租船合同的条款。”由此可见,上述条款只是明确规定了提单作为合同凭证的法律性质及提单条款签发人与承租人及其他提单持有人之间的效力问题。

我国现行《仲裁法》第16条第l款规定:“仲裁协议包括合同中的仲裁条款或者以其他书面形式订立的请求仲裁的协议。”第2款规定:“仲裁协议应当具备的内容:一是仲裁的意思表示,二是仲裁事项,三是仲裁委员会。”由此条款来对应提单,不难发现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提单是否属于第16条第1款中的合同,二是提单的仲裁条款是否属于书面形式。对于第一个问题,如果是未经转让,只是托运人和承运人之间的运输合同的证明,双方当事人之间是否存在仲裁协议应当是运输合同中的约定。我国《合同法》第11条规定:“书面形式是指合同书、信件和数据电文(包括电报、电传、传真、电子交换数据和电子邮件)等可以有形的表现所载内容的形式。”此条并未就双方是否应当签字做出规定,因而提单的仲裁条款是否符合书面形式的要求,目前尚无定论。但如果将第11条扩大解释,就有利于提单仲裁条款的效力提供必要的空间,是顺应当今世界普遍接受提单仲裁条款的趋势。

在实践中,我国最高法院做出的司法解释明确承认了提单仲裁条款对提单持有人的约束力。《关于福建省生产资料总公司与金鸽航运有限公司国际海运纠纷一案中提单仲裁条款效力问题的复函》中指出:“本案上诉人福建省生产资料总公司虽然不是租船合同和海上货物运输合同的签约人,但其持有承运人签发的含有合并租约和仲裁条款的提单,并明示接受该仲裁条款。因此,该条款对承运人和提单持有人均有约束力。”在此司法解释中最高人民法院强调了提单持有人“明示接受该仲裁条款”这一要件,因此,我国司法实践对提单中仲裁条款的认定是以提单持有人的“同意”为前提条件的。

必须指出的是,由于我国理论界仲裁条款法律效力的认识尚不统一,我国立法上对此也还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我国海运实践中出现了普遍排斥通过仲裁解决有关争议的做法。长期以来,我国大部分远洋运输公司的提单上均没有订入仲裁条款,相反,大部分提单中对争议的解决都规定了“应提交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法院审理”的法院管辖权条款。与此同时,为了应付国外货物索赔人在“方便法院”的诉讼行为,我国有关船公司则会面临申请国外法院中止诉讼的高额费用,使其陷于非常被动的局面。

为了适应中国加入WT0的新形势,一些国内航运公司在其印发的提单中载入了仲裁条款,中国海运集团公司在其油轮运输提单中的仲裁条款便规定:“凡因本提单产生的所有纠纷或争议,均应提交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在北京仲裁,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

4 结语

综上可以看出,提单仲裁条款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司法实践中通常都被认为是有效的仲裁协议,只是在形式方面,由于《纽约公约》及《联合国国际商事仲裁示范法》的有关当事人签署的规定,给提单仲裁条款的效力带来一些不确定的因素。但是尽管目前在书面协议要求方面尚有一些问题,但在提单中订入仲裁条款仍有其价值。如果仍要双方书面签字,会严重束缚仲裁的健康发展,对国际贸易的发展也造成障碍,造成商业的不稳定。仲裁的解决比诉讼具有快捷的优越性。对于仲裁方式给中国收货人带来的不利之处,也可以通过灵活的方法加以克服。因此,在实践中确定仲裁条款的有效性是有积极意义的。

上一篇:谈我国货币市场信息不对称现象及成因 下一篇:论我国高技术医疗器械产业发展中政策法规的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