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我国体育场馆运营现状及对策分析

时间:2022-10-14 03:15:08

21世纪我国体育场馆运营现状及对策分析

[摘要] 通过分析我国体育场馆目前的运营现状,从中发现了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笔者的一些对策,希望能为我国的体育场馆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帮助,以利于体育场馆在我国得到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 体育场馆运营对策

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体育场馆的运营的方式将产生新的变化,以适应当今社会的新形势和新情况。在这种新环境中适应社会,继续发展,将更多的群众吸引到体育场馆中来,使体育场馆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更好地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一、目前我国体育场馆运营现状分析

1.我国体育场馆的性质与分类。改革开放之前,我国体育场馆基本上属于国有性质,用于运动队的训练比赛或学校及企事业单位的内部体育活动。改革开放之后,特别是经济体制改革以来,伴随着体育的社会化和产业化,体育场馆的性质和分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1)依产权性质分类。目前我国体育场馆依产权性质可分为国有、集体、个体、外资、(含中外合资)、其他。这5类体育场馆所占比例依次为:国有,占75.40%;集体,占12.40%;个体,占5.10%;外资,占4.70%;其他,占2.40%(如表1)。该表显示我国目前体育场馆的产权性质已呈多元化状态,虽然国有体育场馆仍占四分之三以上,但其他类型的体育场馆已占有相当比例。这标志着体育从纯政府事业开始了向着社会化方向的转移。

资料来源: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

(2)依经营者性质分类。①政府管理。政府作为体育场馆的所有者和经营者,体育场馆的设施经营开发和维护都主要由政府来负责,这种方式在我国目前还是体育场馆主要的经营方式。政府管理,体现了我国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集中国家力量办大事,但是,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逐步基本确立,国家来管理体育场馆的方式显现出,诸如政府不熟悉体育业务,容易陷入具体事务的泥潭等问题。政府应该积极探索新的经营方式,以适应社会的发展。②法人管理。是将场馆的经营权在一定时间内移交或委托给经营性公司、非赢利性社团进行管理,该方式的不足之处在于:它容易滋生短期行为,难以保证大型公共体育场馆的公益性和社会效益。

2.我国体育场馆运营存在的问题。(1)体育场馆布局不合理。这个问题主要表现在大型体育场馆的建设方面。另一种情况是在原有的基础上扩建。(2)体育场馆向群众开放和运行成本高,资金不足。目前我国体育场馆开放率过低,尤其是国有体育场馆。由于过去主要用于运动队训练比赛以及单位内部职工体育活动,利用率低是可以理解的。然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向社会开放,既缓解群众体育设施不足的燃眉之急,又解决自身经费不足问题,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3)体育场馆配套设施服务水平较低。我国的体育场馆大多较注重场馆本身,而对于体育场馆的配套设施服务则没有得到它应有的重视。(4)体育场馆管理水平低,缺乏较高的经营意识。目前,我国体育场馆存在经营方式和经营项目单一,管理方式滞后于经济的发展,场馆经营者的经营意识观念低,缺乏懂经济,会管理的人才,同时在这方面的理论和政策的研究,产业方向,产业政策不够明确,从而导致体育场馆开发的市场发育不健全。(5)体育场馆的经济效益较低。体育场馆的投资大,回报期长,运营成本和维护费用很高,加之很多场馆要兼顾公益性和社会效益,到目前我国体育场馆在扣除固定资产折旧费用后,能够赢利的屈指可数。

二、我国体育场馆开发与运营对策

1.制定和完善体育场馆经营管理的政策法规。应对这一事物的管理政策进入决策程序。对其应有的价值,在分析评估、方案选优、试验验证的基础上,加以认真普遍的推广。各级体育管理部门应设立专门机构对所属场馆进行统一管理和调配,一方面可以保证场馆在业务和经营活动中高效率地运行,免受多头领导的行政干预,另一方面还可以对场馆的业务和经营活动进行监督、检查和调整。还应根据所属的内外部因素,对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分期分批地进行场馆管理方式的转变,避免“一刀切”和“一哄而上”的盲目决策。从政策上给予体育场馆一些支持,规范体育场馆的发展方向,只有在政策上得到保障,才能促使场馆的经营管理这一新型模式呈现良性、健康地向前发展。

2.合理规划和建设体育场馆。体育场馆由于占地面积大,并且相关的配套设施较多,因此体育场馆一般建在城郊,或者城乡结合部。我国体育场馆要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在场馆的布局和设计上一定要合理规划,详细考察,慎重选址,体育场馆要尽可能建在较多居民集中居住的地方,能够吸引较多的人们便捷地来场馆观看体育比赛或者参加健身活动。

3.加强体育场馆多功能综合开发,拓展经营项目。保证体育场馆的运作更多的还是要靠经营创收,必须走多功能开发的道路。纵观国内外大型体育场馆,可归纳为以下主要方面:竞赛表演、竞技训练、大众健身娱乐、大型汇演、大型博览会、物业开发、广告出租、包厢出租、餐饮、住宿等。

4.创新体育场馆融资机制,加快体育场馆建设市场化。当今国际上通常采用的方式一般有:BOT,TOT,PPP三种方式。我国体育场馆要引入国外的先进方式并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采取适应我国体育场馆融资的方式,以促进我国体育场馆的发展。

5.提高体育场馆的管理水平,注重人才培养。切实加强对场馆改革的领导和指导。体育管理职能部门要充分发挥宏观管理和业务指导的作用,做好牵头和协调工作,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的综合手段来指导和管理场馆的改革工作;及时发现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把场馆改革不断引向深入。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下,我国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体育场馆的发展也要适应这种新情况,以这种新形势为契机,适宜地在体育场馆的运营上进行改革,建立先进的管理方式,扭转体育场馆目前的经营不利的局面,以促进体育场馆在我国的发展,为我国体育发展做出有利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李炳武:陕西省体育场馆的改革与发展[J].体育文化导刊,2003.6

[2]魏靖儒:不妨运用PPP方式[N].中国经济导报,2004~5~10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基于政府管制的我国电力产业价格研究 下一篇:我国体育中介市场发展现状及出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