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子》中的城市生态规划思想

时间:2022-10-14 02:53:50

《管子》中的城市生态规划思想

自春秋中叶以来。奴隶制日益没落,封建制逐渐勃兴。齐国上卿管仲在对西周以来城市建设实践的理论总结基础上形成了一套明确而完整的城市生态规划和建设思想。从城市分布、选址、防洪及求实重俭的城市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和实践。这一思想集中体现在《管子》一书中,在当时和后来都产生了深刻影响。

一、根据环境容量分布城市

管仲重视环境容量对城市布局的影响。他提出要根据区域土地状况安排城市。控制城市分布密度。《管子・乘马》指出:“上地方八十里。万室之国一,千室之都四。中地方百里,万室之国一。千室之都四。下地方百二十里,万室之国一,千室之都四。”即根据土地等级安排城市。土地肥沃,耕地产量高,可供养较多的城市人口,故城市分布密度大;反之,则城市分布密度小。《管子》重视环境容量,强调城市与农村的配合关系,因之产生了这种按土地等级与城市人口比例关系来分布城市的理论。《管子・八观》对此进一步做了阐述:“夫国城大而田野浅狭者,其野不足以养其民:城域大而人民寡者。其民不足以守其城”。“凡田野,万家之众,可食之地方五十里,可以为足矣。万家以下。则就山泽可矣。万家以上,则去山泽可矣”。从这些补充叙述,使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管子》根据环境容量分布城市的主张。

二、城市规划因地制宜

自然环境条件和城市的规划建设关系密切,它不仅影响城市的布局形式、结构,影响城市内部各物质要素的用地选择,而且直接关系到城市居民的生活和生产活动。对此。管仲十分清楚。故《管子》主张建设城市要注意自然条件。应因地制宜。“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毋近旱而水用足,低毋近水而沟防省。因天材,就地利。”(《管子・乘马》)即认为建城宜选择依山傍水的地形,以免受旱涝之害,并节省开渠引水和筑堤防涝的费用,强调充分利用天然资源,凭借地势地利。

三、注重城市防洪

管仲在城市规划中注重防洪体系的建设。他在《管子,度地》中将城市所面对的自然灾害归为五种,并指出“五害之属,水最为大”,因此重点论述了在城市营建当中如何防治水害。他认为首先应从选址上避免水害,所以在《乘马》中指出城市选址应该“高毋近旱而水用足,低毋近水而沟防省”。其次要建设好城市的堤防和沟渠排水系统,他在《管子,小匡》中提到要“渠弥于沟睹”,在《管子・度地》中又说,“内为落渠之写,因大川而注焉”,“地高则沟之,下则堤之。”为了做好防洪工作,他认为应当加强组织与管理。在《管子・度地》中他指出:“请为置水官,令习水者为吏大夫、大夫佐各一人,率部校长官佐各财足,乃取水(官)左右各一人,使为都匠水工,令之行水道。城廓、堤川、沟地。官府寺舍及洲中当缮治者,给卒财足”。还要“常令水官之吏。冬时行堤防,可治者,章而上之都,都以春少事作之,已作之后。常案行”。又在《管子・问》中建议国君应督促防洪建设,“若夫城郭之厚薄、沟壑之浅深,门闻之尊卑,宜而不修者。上必讥之”。最后管仲还对修筑堤防的最佳时机作了选择,他认为“春三月,天地干燥。水纠列之时也。山川涸落。天气下、地气上,万物交通。故事已,新事未起,草木荑生可食。寒暑调,日夜分。分之后,夜日益短,昼日益长,利以作土功之事。”(《管子・度地》)。由此可见,从城市选址到堤防、沟渠排水系统建设、管理、监督等方面,管仲都作了详细论述,形成了古代完备的城市防洪学说。

四、城市建设求实置俭

“禁侈崇俭”是《管子》生态实践观的一个重要方面,这一思想在城市建设中的体现是:建筑讲求实用,宫室应有俭治。《管子・法法》明言:“官室台榭足以避燥湿寒暑”即可,而“不求其美”、“不求其大”、“不求其观”。“美”、“大”、“观”就居住而言皆非实际所需,所谓的“美宫室。高台榭”不仅不实用,且只会多耗费财力、物力,转嫁为人民的负担。

《管子》认为城市的建筑量应与实际所需相当,并把这作为是衡量一个国家“侈”与“俭”的尺度。如果为人所居的建筑大大超于居民实际所需求,这就是奢侈浪费。“室屋众而人徒寡者,其人不足以处其室……侈国之俗”(《管子・八观》)。在城市建设方面,《管子》认为:“台榭广,则赋敛厚矣。轻用众,使民劳,则民力竭矣”(《管子・权修》)。《管子》疾言,滥建官室会激化统治阶级与下层民众之间的矛盾,甚至会成为亡国的一个因素:“台榭相望者。其上下相怨也”(《管子・八观》):“台榭相望者,亡国之庑也”(《管子,七臣七主》)。《管子》认为如果能做到俭治宫室,那它同其他方面(如节车驾,服饰等)一起,会使国家富足实力地位提高。

五、结束语

《管子》一书中的这些思想是对西周以来城市生态规划和建设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它对春秋战国之际的旧城改造或新城建设都产生了深刻影响。可以说,春秋以来第二次城市建设高潮中所经营的城市,基本上都是本着这种理论来规划的。自春秋战国之际直至秦汉这段历史时期内,大量城市建设的实践表明,前期封建社会的城市规划制度就是建立在这些理论的基础上。

[该论文为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E2007000034。]

张慧、赵晓峰:河北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张锦秋:河北工业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上一篇:职业技术学校英语学习者语用能力调查和分析 下一篇:高校保卫工作对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