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外商直接投资的现状及启示

时间:2022-10-14 01:40:08

陕西外商直接投资的现状及启示

陕西地处中国东西结合部,加之其特有的资源禀赋优势,使其成为西部大开发的桥头堡和第一阶梯。改革开放以来,陕西的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虽然与东部省市相比差距较大,但与西部省市相比,尚位于前列。近年来,外商直接投资已成为陕西省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因素,对于承接国际、国内东部资本和产业的向西转移,并带动西部地区扩大对外开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近年来陕西外商直接投资的现状

1.总体排序:位列全国中游靠后,西部第三

自1983年陕西省诞生的第一家外商投资企业起,到2004年底,全省累计批准外商直接投资项目4111个,合同外资93.16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47.79亿美元。十年来陕西每年新批的外商直接投资项目数增幅不大,但合同外资额和实际利用外资额呈现稳步增长趋势。以西部大开发起始年的1999年以及2003年、2004年作为比较时点,来看陕西实际利用外资的实绩:1999年,陕西在全国内陆地区的31个省市中名列第22位,占全国实际利用外资比重为0.6%;2003年,陕西列第19位,占全国比重为0.62%,位列中部的吉林省和山西省之前,在西部居广西和四川之后列第三;2004年占全国比重有所上升,达0.87%,在西部居四川和内蒙古之后继续列第三。

2.投资来源:投资强势国家为主,自由港及欧盟投资增加

截至目前,共有69个国家和地区的投资商对陕投资,形成了以港、台、美、日、欧(盟)、新加坡、维尔京群岛等国家(地区)为主的多元化投资格局。近五年来,投资来源国的排序发生了变化。依实际利用外资额看,2004年排前十位的分别是:维尔京群岛、香港、日本、美国、泰国、新加坡、开曼群岛、印尼、萨摩亚、英国,占所有国家和地区对陕投资实际利用外资总额的85%。依项目数和实际利用外资额来看,投资来源表现出三个特点:一是前十位的投资国家和地区中有来自太平洋岛屿的自由港避税区英属维尔京群岛、开曼群岛、萨摩亚,无论从项目数还是实际投资金额都处于前列,尤其是2002年、2004年的实际到位金额超过了香港,列第一。二是欧盟的德国、英国和亚洲的韩国、泰国的对陕投资有明显增加趋势;三是近年的日本企业对陕投资项目较少,与其整体对华投资增加相比不相协调。

3.产业结构:制造业仍是重点,第三产业比重扩大

制造业依然是外商投资的重点领域,第三产业投资呈现增加趋势。2000年以来,总体上呈现第一产业的投资下降,从2000年以前所占比重约6%下降到目前的5%以下;第二产业仍然是投资的重点,主要集中于化学原料及制品、医药、电子及通信设备、专用机械设备、普通机械等,包括建立研发中心,这些领域在陕西具有比较优势。随着第三产业的投资呈现增加趋势,第二产业的比重也稍有下降,平均值在65%以下,而第三产业上升到30%以上。加入WTO以后,我国在服务贸易领域的开放逐步放宽,外商开始进入,投资规模加大。如金融业的香港东亚银行在西安开设分行,加拿大丰业银行和国际金融公司(IFC)参股西安市商业银行,商业领域的德国麦德龙、正大集团等也进入西安等。

4.投资方式:独资化趋势明显,特殊方式有所突破

陕西省批准的外商投资企业中,合资仍为外商投资的主要方式,所占比重近50%。但近年来,外商独资企业在新批准设立的企业中所占比重明显上升,从项目数看约占40%,从实际进资额看,比重超过了20%,相反,合作企业的比重逐年下降,不足20%。另外,股份制外商投资企业已有3例。陕西省在吸收外商投资方式上进行过许多新的探索,继1996年陕西省成功地以TOT方式实施了西临高速公路经营权的转让,以及渭河发电厂部分股权转让之后,2002年又有外资收购陕西移动等重大外资项目,标志着陕西省在吸收外资方式上有了新的突破。国际主流的直接投资方式―并购投资开始显现,并呈增加趋势。截至目前,陕西已批准23个并购投资项目,并购方式以股权并购为主。此外,随着国家鼓励东部外商投资企业的再投资,陕西的外商再投资也呈现增加趋势。

5.投资规模不断扩大,500强投资渐行渐近

陕西外商直接投资规模总体处于上升趋势,从单个项目平均合同外资金额来看,1995年时项目平均合同外资额为152.7万美元,近年来上升速度明显加快,如2000年为232.2万美元,2001年上升为329万美元,2002年达414万美元,2003年为364.3万美元,2004年为387.1万美元,均超过1990-1999年累计平均规模154.2万美元的水平。

截至2004年底,世界500强企业中日本的富士通、NEC、日立,美国的联合技术、强生,德国的西门子,瑞典的沃尔沃等29家已在陕投资,共设立了33家企业,项目总投资额5.8亿美元,其中合同外资额为2.03亿美元,项目平均合同外资规模为634万美元,比陕西全部项目平均外资规模高出200多万美元。其中麦德龙、汉高、丰业银行等9家为近五年对陕投资的企业,四年引进的500强企业占500强对陕投资总数的31%,9个项目投资总额为2.1亿美元,项目平均规模为2333万美元,显著高于2000年以前引进的20家500强项目平均规模为613亿美元的水平,说明500强对陕投资的力度正在加大。

6.投资地域:关中“一线两带”占绝对优势

由于陕西省各地经济发展存在较大差异,导致外商投资地域分布极不平衡,85%以上的项目集中在关中“一线两带”的西安、宝鸡、咸阳、渭南、铜川和杨凌农业示范区。总体来看,有如下三个特点:一是在西安的外商投资项目占全省的比重呈逐年上升趋势,项目数占全省的70%;二是关中的“一线两带”所占比重上升达85%;三是陕南和陕北的吸引外资所占全省的比重较低,小于15%。

近年来陕西外商投资企业绩效分析

1.外商投资经济对资本形成的效应

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对陕西省经济发展的效应主要体现在弥补了陕西的“资本―储蓄”缺口,增加了资本的存量,促进了经济增长。对资本存量的增加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由于乘数效应,通过前后关联,引发陕西当地企业扩大投资;二是带来了外资的追加投资;三是引发其他外国企业的关联辅助投资;四是为陕西省内企业调动金融资源和其他资源做出了贡献。另外,由于陕西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外商投资陕西,对于国际资本从东部向西部转移起到了重要的承接作用,同时也带动了西部地区的对外开放。将实际利用外资额占GDP 的比重定义为外资依存度,选择1995年、2000年、2004年三个时点进行对比,则陕西省外资依存度1995年达2.71%,2000年为1.5%,2001-2003年提高到了1.6%,2004年为1.51%。由此可以看出,陕西与全国的外资依存度变化趋势相一致,但却明显低于全国的情况,说明陕西的利用外资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较之全国平均水平尚有一定差距。

2.外商投资占工业总产值和工业增加值的比重

近五年陕西外商投资企业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继续保持逐年上升,占全省的相应比重总体高于90年代中期水平,呈相对稳定。从规模以上企业的工业增加值来看,陕西外商投资企业的工业增加值占全省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从2000年以后开始呈现下降趋势,一是说明陕西的规模以上国有企业及股份制企业的工业增加值增速较快,而外商投资企业中的大企业工业增加值增速却较慢,从中也说明陕西的外商投资企业规模还不够大。

3.外商直接投资对陕西省固定资产投资的作用

改革开放之初,陕西省的固定资产投资主要为政府投入,逐步转化为政府与民间共同投资,在这一转化过程中,外资起到了重要的作用。1991-2004年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占陕西固定资产投资比例平均达到4.86%。实际吸引外资占固定资产的比重从九十年代中期显著提高,1997年达到了峰值11.93%,之后大幅下降,至2001年起稳定在3%以上。其变化趋势也与全国的情况相似,但全国的峰值时间是在1994年,达17.08%,2000年、2001年下降到了10%左右,2003年继续下降到7.95%。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弥补了陕西省建设资金的不足,促进了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了投资环境。到目前为止,外商投资基础设施数十亿元人民币,如:投资高等级公路建设资金3亿多元,合作兴办陕西渭河发电有限公司利用外资28亿元人民币以及外资投资西安的水厂建设等。

4.外商直接投资对陕西省税收的贡献

外商投资企业上缴的税收已经成为陕西省财政收入新的增长点。涉外税收是陕西增长最快的税源之一。近年来外商投资企业数量不断增加,经营效益趋于良好,企业纳税额不断增加。特别是2002年以来,外资掺股陕西移动通信等重大项目的进入,使外商投资企业纳税额大幅增长,根据财政汇总决算报表的不完全统计,2002年、2003年陕西省外商投资企业增值税、营业税、所得税等涉外税收总数达20亿元以上,2003年达23亿元,比2002年增长8.71%,比2000年增长54.3%。

5.外商直接投资对陕西省对外贸易的作用

外商投资企业对促进陕西对外贸易的发展,优化出口商品结构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二者密切联系、相互促进,外商直接投资可以改善省内相关企业的营销状况,增加最终产品的贸易并且带动出口,提高进出口产品的结构。外商投资企业出口总额占陕西省的出口比重总体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如1991年占3.58%,1995年占4.03%, 2000年占8.86%, 2004年占9.46%(表3)。说明近年来外商投资企业出口能力较上世纪九十年代有所提高,但与全国平均水平(占比约50%,2004年高达70%)比较差距仍然较大。

6.外商投资经济对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的作用

吸引外商投资不仅引进了陕西短缺的资本,同时也引进了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生产技术,并由此产生了扩散效应和示范效应,促进了陕西利用外资行业的技术进步和劳动生产率的相对提高。如表4所示,自2001年起,省内外资企业的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产值利税率、每百元固定资产实现利税、每百元销售收入实现利税能力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且同一年度中又表现出港澳台商投资企业高出内资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又高出港澳台商投资企业的规律,反映出近年陕西外商投资企业劳动生产率和实现利税水平显著提高。

7.利用外资的就业效应

外商投资企业对陕西省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和人力资本积累也产生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并通过改善人力资本的积累、提高劳动力的就业能力,间接影响了劳动力的就业水平和就业结构。据近几年参加年检的部分外商投资企业反映的就业人数来看,2000年年检企业最多,反映出的就业人数为9万多人,2001年后由于年检企业减少,反映出的就业人数有所减少,但从陕西外商投资企业稳定发展的情况推测,实际在外商投资企业的从业人员远高于这个数字。如外商投资的五星、四星和三星级酒店也至少吸纳了近4万人就业。因此,据推测目前在外企就业人数应在15-16万人。

主要问题与启示

从陕西吸引外商投资的现状及其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来看,成绩是显而易见的,但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即陕西省内整体城市化水平较低,导致外商投资地域分布极不均衡,整体的对外开放意识薄弱,市场经济发育较差,政府部门的服务意识薄弱等,导致其投资环境不如东部和中部省市,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总量少,未能形成对经济发展具有明显拉动效应的项目群或产业链,也未能产生外资的“聚集效应”,企业投产开业率低,对国民经济的促进作用较小,其绩效与全国平均水平相差较大等。对此,我们应从中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即把握西部大开发的机遇,加大对外开放的力度,在吸引外资的同时,不断提高管理和技术水平,加快陕西经济全面协调快速发展,并采取相应的对策。

1.提高城市化水平,不断完善投资环境。

针对陕西经济的二元结构特点,从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战略目标出发,不断提高全省的城市化水平,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要充分认识完善投资环境是吸引外资的最基本条件,是扩大开放的“生命线”,因此不论是硬环境还是软环境,都要从与国际接轨的视野出发加以改善和优化,提高竞争力,降低外商投资的运营成本,特别是强化服务意识,减少隐性成本,并注意改善陕南、陕北以及关中其他城市的投资环境,使全省经济整体协调发展。

2.加大招商力度,承接国际资本与产业的转移。

当前国际资本的流速加快,流量加大,中国又是国际资本和产业转移的重要承接地,作为中国重要的装备制造基地的陕西,更应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创新招商机制,扩大宣传,研究和学习新的国际资本投资方式及成功案例,重点吸引跨国公司在西安设立地区总部、配套基地、采购中心、物流中心和运营中心,利用科技实力雄厚等的比较优势,加大承接软件和服务外包;加大利用外资改组改制国有企业的力度,并注意吸引中小企业为跨国公司做配套。对于重大项目可委托国际知名投资机构,强化项目包装或实行委托招商。随着服务业对外资的开放,要设法定向吸引金融保险机构、会计师和律师事务所、投资咨询、旅行社等入驻陕西,从与国际接轨的对外服务体系上完备投资环境。

3.发挥比较优势,做好产业分工布局。

充分发挥关中、陕南、陕北各自比较优势,按照将关中建成高新技术产业、现代装备制造业基地和旅游胜地,将陕北建成能源重化工基地、将陕南建成现代中药产业基地、将渭北建成绿色果品基地的产业布局,在全省范围内合理规划、明确细化产业布局,吸引外资向形成优势产业集群的方向发展,形成产业的“集聚效应”,做大产业链,避免产业结构趋同,造成低水平的“让利竞赛”。

(作者单位:李志军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博士后,翟北秦陕西省商务厅)

上一篇:利用外资促进我国保险业的发展 下一篇:中外企业知识产权纠纷:现状、原因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