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慢”“懒”也成为数学课堂的和谐元素

时间:2022-10-14 12:28:07

让“慢”“懒”也成为数学课堂的和谐元素

“和谐”指事物或现象各方面的协调、配合与多样性的统一。学校教育的和谐旨在创设和谐的育人氛围,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得到和谐发展。课堂的和谐是指以人为本,在教学活动中师生能充分交流、默契地协调与配合,促使每一位学生和谐发展,激发学生的潜在发展能力,以适应人的终身学习的需要。《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如今,师生相互理解、师生的民主平等、课堂教学宽松宽容、数学与生活的融合、预设与生成的精彩、知识与能力、合作与探究的完美结合……都早已成为数学课堂的和谐主旋律。但重知识、重考试、重分数的“不和谐”因素仍充斥着我们的课堂,种种的不和谐引发我们的思考,究竟怎样才真正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下面我用另一种视角来谈谈数学课堂的和谐元素。

一、数学课上,恳请老师放慢脚步

夸美纽斯强调“自然并不性急,它只慢慢前进。比如,一只鸟儿并不把它的卵放在火上,去使它们快些孵化出来,而让它们在自然温度的影响下慢慢地发展。后来它也并不用食物填它的小鸟,去使它们快些长大,而是小心地为它们选择食物,按照它们的脆弱的消化力所能支持的分量慢慢地给它们……”“慢”在课堂上意味着老师要放慢“节奏”,即给学生留出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然生长”。现在的课堂,教师的设计环环相扣,密不透风,为了知识的延伸与拓展,也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导致课堂容量大,梯度大,课堂节奏快,课堂上几乎没有多余的时间让学生停留思考。我们常常见到的现象是:一道难题出示不到3分钟,好的同学刚刚有些眉目,部分差的学生题意还没理解,更不要说摸着门道,老师就已经喊学生让他们停笔,急不可耐地把方法教给学生;小组讨论时,一个小组刚有一同学在组内发言,其他同学还没有来得及讨论,老师就在喊停,要求各小组进行汇报……究其原因,老师要赶进度,要完成教学计划,如果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思考的话,教学任务就完不成,巩固练习就来不及做,就会影响考试的成绩,但是教师这种功利的思想真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吗?现举两个常见的例子可见一斑,一节六年级的《圆周长》的公开课上,老师组织小组活动,用你们喜欢的方法量出圆的周长(一共要测量3个大小不同的圆的周长),再用计算器算出每个圆的周长除以直径的商,并把下面的实验报告单填写完整。活动开始约1分钟,有学生还没动手测量,还在商量用什么工具,采用什么方法测量,老师就催着学生:“快点,快点。”大约3分钟,老师又一次催促:“快一点,还有1分钟结束。”开始约4分钟的时候,老师喊停。这时全班8组同学只有一组完成任务。另一节是四年级的“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的随堂课上,老师出示例题420÷30后让学生估计商,学生还在思考时,教师就给出了提示:如果商是10,那10×30会比420……如果商是20,那20×30会比420……所以商在谁和谁之间。完成例题后,教师又给出了两个巩固练习420÷40,420÷50。学生完成后,教师让学生同桌讨论:“为什么有的商是两位数,有的商是三位数?”大约1分钟,学生汇报,由于四年级刚接触三位数除以两位数,表达有些疙疙瘩瘩,教师有些不耐烦,让学生坐下后,立即板书出示:被除数的前两位>除数,商就是两位数;被除数的前两位<除数,商就是一位数。然后余下的时间是学生进行枯燥的练习,一节课下来,学生依葫芦画瓢,虽然也能学会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但学生的思维有会有多大的发展,长此以往,学生的思维会有一定的深度与广度吗?

二、数学课上,允许学生酌情偷懒

在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绝大多数聪明的学生往往有点懒,因为他们想偷懒,他们就动起了脑筋,想出了比别人更好、更快、更有创意的方法去学习,他们不愿意被条条框框所束缚,不愿意做那些机械、重复、枯燥的作业,他们更喜欢完成那些自己感兴趣、需要探索、具有挑战的研究性作业。但这样的学生往往得不到老师的表扬,老师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这学生聪明是聪明,就是有些懒,有些散。”老师对这些学生的要求也是不许偷懒,作业必须按照要求逐步完成。

如在一堂“解决问题”的研究课上,老师出示情境:“一条裤子38元,上衣的价钱是裤子的3倍,买一套衣服多少钱?”学生先画线段图,然后尝试练习。4名学生板演,其中一学生列式是38×4=152(元),教师问“4是哪里来的?”学生回答:“从图上可以看出,裤子的价钱是一份数,而上衣的价钱是裤子的3倍,所以是3份数,那么一套衣服一共是4份。”可老师却在4的旁边打了个大大的问号,说:“我们应该把过程写完整,因为题目里没有4,不能直接写38×4,应先算1+3=4,然后再算38×4=152(元)。听了老师的解释,那位板书的学生轻声嘀咕:一下子就知道是4还要写。果真如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常常会要求我们的学生把解题过程写完整、写具体,美其名曰,帮助学生养成好的习惯,其实不少学生明明知道结果是多少。尤为明显的是不少的简便运算,其实许多学生看了题目就已经知道结果是多少,可非得一步一步写下来,原本该简便的却因此变得更加复杂,难怪有学生会说浪费时间。

我们不是提倡教育要培养有创造性的新型人才,试问,这样的循规蹈矩怎么能让我们的学生思维有创新。所以,我们有的时候不妨让我们的学生适度偷点懒,少一点不必要的详细与具体,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对于学生一语能说出解题关键的就允许学生“偷懒”,对学生的“偷懒”还应给予热情鼓励、细心保护,切不可漠然置之或斥之为“干扰了分析程序”,更为重要的是教师要尽可能的创设情境,让学生去“偷懒”,从而培养学生迅速把握问题关键、预见进程和结果的能力。让学生严谨、勤奋地学数学固然重要,但让我们的孩子适当偷些懒也不见的是坏事。其实,大千世界也是因为懒,才有了许多的发明创造,因为懒得爬楼,于是发明了电梯,因为懒得走路,于是制造出汽车、火车和飞机,因为懒得每次去计算,于是发明了数学公式……当然懒不是傻懒,要懒得有方法,懒得有创意,懒得有价值。

和谐是一种美,更是一种境界。要构建和谐的数学课堂,我们要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宗旨,并努力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落实,真正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张扬每个学生的个性,从而达到促使每个学生都能和谐发展。

(作者单位 江苏省张家港外国语学校〈小学部〉)

上一篇:化学实验装置和操作方法的改进 下一篇:英语选择题高效答题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