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入”与“浮出”

时间:2022-10-05 04:56:31

【案例】

《草原的早晨》这样开头:“‘啪!啪!’响亮的鞭声打破了黎明的宁静。铺满新绿的草原醒来了。”如何帮助孩子理解和掌握这个“打破”呢?

师:小朋友,“打破”这个词语你在生活中听过、见过或者做过吗?

生:我做过!有一次我请小朋友到我家玩,我们在捉迷藏时,一不小心把柜子上的花瓶打破了。

生:我见过!妈妈在煎蛋之前,先要把鸡蛋打破。

生:我也做过!我上次帮奶奶洗碗时把一个饭碗打破了。

生:我听过!在奥运会上,有的运动员打破了世界纪录。

师:小朋友真能干,一下子给“打破”找了这么多朋友。我们发现“打破”是表示动作的词,接下来老师就来演示这个动作,请你注意!

(师演示打破鸡蛋)

师:小朋友,黎明的宁静就像这样被打破了吗?

(生哈哈大笑)

师:嘘!(学生安静下来)

请大家闭上眼睛。(创设大草原黎明宁静的情境)

(描述)天还没有亮,无边的大草原上静悄悄的,没有一点儿声音。(稍作停顿)啪!啪!响亮的鞭声打破了这黎明的宁静。睁眼!(展示课件:大草原的早晨;播放歌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勤劳的牧民开始了他们愉快的一天,大草原又迎来了它美丽、热闹的早晨。

师:小朋友,现在你明白“打破”在这里的意思了吗?

生:哦!老师,我知道了!这个“打破”是说鞭声使大草原从宁静到不宁静。

生:我觉得这个“打破”是说响亮的鞭声把牧民和小动物们唤醒了,大草原突然变得热闹了。

生:我觉得这个“打破”就是大草原上本来静悄悄的,鞭声一响,它就马上热闹起来了。

生:打破鸡蛋是把鸡蛋壳真的弄破,课文中的“打破”没有弄破什么东西,只是鞭声把牧民、羊群、牛群、马群叫醒了。

师:小朋友说得真好!那在我们生活中,你觉得还有什么声音会打破黎明的宁静呢?

(出示:“!!”打破了黎明的宁静。醒来了。) 生:“叮铃铃!叮铃铃!”清脆的闹铃声打破了黎明的宁静,被窝中的我醒来了。

生:“嘀嘀!嘀嘀!”响亮的汽车喇叭声打破了黎明的宁静,安静的城市醒来了。

生:“叽叽喳!叽叽喳!”动听的小鸟歌声打破了黎明的宁静,睡梦中的我醒来了。

【反思】

现代建构主义教学论的灵魂就是人的认识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通过自己的经验主动地建构。生活世界是科学世界的基础,是科学世界的意义源泉。教育必须回归生活,回归儿童生活。教师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看成重要的教育资源。据此,词语教学特别是低年级的词语教学要重视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要让词语教学引领学生在生活经验中“潜入”与“浮出”,并尝试以生活为展现平台,以词语教学为技术支撑,不时做几个“漂亮动作”。

“打破”一词学生并不陌生,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用到、听到、见到它。于是案例开始教师就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潜入”自己的生活经验,提取有关“打破”的信息。并让学生在交流中互相启发、拓宽思路。接着,教师演示把鸡蛋打破,兴奋不已的学生在再现的生活场景中,巩固了对“打破”一词的理解。继而,老师问文中的“打破”与打破鸡蛋意思是否相同,学生哈哈大笑,这就说明他们领会了其中的差异。但此时的学生处于“愤”“悱”阶段,很难表达出词语抽象的意思。细心的教师接着设计一个情境,不动声色地“启”“发”学生,于是学生接下来流利的表达就水到渠成了,实际上这时的学生已经从生活经验中“浮出”。最后设计的练习说话,就是引导学生在模仿的基础上通过想象,创造性地完成“漂亮动作”。

陶行知先生说,我们要获得别人的经验,必须有从自己经验里发生出来的知识做根。一旦我们断了生活这个根,教育教学的生命之树怎能焕发生机?我们何不就从小处着手,借助“词语教学”引领学生在生活中游一游呢?

(作者单位 江苏省张家港外国语学校)

上一篇:加强学生计算能力的训练应从哪几方面下工夫 下一篇:《医学实验仪器基本操作》课程的教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