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70年代台湾留美学生的保钓运动

时间:2022-10-14 09:44:52

上世纪70年代台湾留美学生的保钓运动

北京和新竹的清华大学图书馆分别设有专门的特藏室,珍藏了上世纪70年代台湾留美学生为主体的保钓运动的资料,北京清华大学图书馆还成立了“保钓资料收藏研究中心”。目前学界对于上世纪70年代台湾留美学生保钓运动的学术论文有三篇,都从各个方面对这一运动进行了论述,但囿于原始资料的缺乏,从历史学角度上来看,基本的历史史实还有待做进一步的厘清,笔者就利用查阅到的这部分原始资料,对保钓运动的整个过程展开论述。

一、保钓运动发生的原因

(一)保钓运动发生的直接原因

群岛(台湾称钓鱼台),由、黄尾屿、赤尾屿、南小岛、北小岛和3块小岛礁,即大北小岛、大南小岛、飞濑岛等8个无人岛礁组成,其中最大的面积约4.3平方公里,总面积约6.344平方公里,隶属于中国台湾省宜兰县头城镇大溪里管辖,向来是闽台渔民作业的场所。最早有关的中方文献记载是目前珍藏于牛津大学波德林图书馆约成书于明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的《顺风相送》,至于中国使者使琉球的记载中有关的文字更是不绝于书,自古属于中国实为铁证。实际上,明治维新前,日本找不到独立言及的文献,日本人对的真正发现是在1879年吞并琉球,并将琉球国改为“冲绳县”之后。1884年,日本福冈县人古贺辰四郎为了获取上的信天翁海鸟羽毛,向日本政府申请开发该群岛,这是日本人发现的最早记录。1895年1月,日本趁甲午战争清政府败局已定,通过“内阁决议”将编入其版图,并秘密在岛上建立桩标。同年4月,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攫取了台湾及等附属岛屿。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后,根据先前的《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的规定,本应作为台湾的附属岛屿归还给中国。但是,二战后美国托管冲绳,并根据1951年所谓的《旧金山对日和约》把划入冲绳。对此,中国政府当时发表声明:《旧金山对日和约》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参加,因而是非法的、无效的。到了1969年联合国远东经济委员会发表《埃默里报告》,指出钓鱼台岛群岛周边可能是世界上石油储藏量最丰富的地区之一。这份报告引起了日本对群岛的野心,于是意图与美国私相授受。争议出现后,1970年9月台北《中国时报》的记者登上群岛中最大的,随后日本迅速派人销毁台湾渔民在上避风的一切设施,这激起了全美华人的强烈愤慨,台湾大学哲学所硕士生王晓波和政治所硕士生王顺的文章《保卫钓鱼台!》发表在《中华杂志》1970年第11月号,而《中华杂志》的主编胡秋原将这期刊物寄给在美国留学的儿子胡卜凯,胡卜凯觉得留学生必须要为保卫群岛做些事情,于是胡找到了为创办《科学月刊》而在美高校建立了广泛联络网的林孝信,于是轰轰烈烈的保钓运动在美国就展开了。

二、保钓运动的经过

保钓运动最先在普林斯顿和威斯康星大学展开认真的讨论,其他地区的大学紧接着响应。纽约成立“保卫钓鱼台行动委员会”,各地也纷纷成立了分会。同学们就群岛的地理、历史及法律等问题编辑成《钓鱼台须知》小册子,在各校间流传。威斯康星大学的同学们还集体创作了至今仍然传唱的《钓鱼台战歌》,旋律激越振奋,“只要有保钓的活动,它的上空就回荡着雄壮的保钓歌声。”自1970年年底开始,以台湾留美学生为主体的保钓群体开始筹划地区性的示威游行,集会,公听会,散发传单,开办讨论会、野营会,编印钓运刊物等。“中华儿女正义的呼声,响遍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下面兹将保钓期间的主要活动简述如下:

(一)举行集会与示威游行

1、北加州地区“一·二九”示威大会与游行

从1971年1月29日上午十二点开始,陆陆续续就有很多中国留学生及同胞向示威大会的地点旧金山华埠圣玛丽广场聚集,示威大会在十二点四十分正式开始,大会由北加州保卫联盟发言人、加州柏克莱大学政治学博士生刘大任宣布了北加州联盟的立场,郑重呼吁全体留学生、同胞团结一致为保卫神圣领土群岛而奋斗。随后一行500余人进入华埠游行,中途有部分青年侨胞也加入了游行队伍,最后队伍集结在台北驻旧金山“总领事馆”,刘大任代表保钓群众向其递交了抗议书,抗议书正告事件承办人员,必须对全体中国人民负责,“二十一条”不许重演;坚决反对日本军国主义侵略,反对美日勾结阴谋剥夺中国经济权益。下午游行队伍又赶到日本领事馆,日领事馆如临大敌,大门紧闭,海渥州立大学刘虚心同学就在外面大声朗读致日本领事馆抗议书,抗议书痛斥日本军国主义二战期间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滔天罪恶,正告日本政府妥善处理问题,“音调高亢,情绪激动,街上行人为之动容”。最后日领事馆同意在馆内设桌台,接受中国同学代表递交的抗议书。

当天参加示威大会和游行的主要是金山湾区的中国留学生,还有华埠的爱国侨胞及美籍人士。洛杉矶地区200多名中国留学生也于当天前往日本领事馆与美国联邦政府大楼进行了抗议。

2、“一·三”全美各地举行的游行

继北加州地区1月29日的示威游行之后,1月30日,纽约、华盛顿、芝加哥、西雅图、檀香山等地的中国留学生也同时举行示威游行活动。当天规模最大的是纽约的游行,有来自30个不同院校,17个地区超过1500名中国留学生参加。

综观“一·三”全美各地游行,用一位示威亲历者的话说“近百年来,中国饱受外强,究其原因,擢发难数,有血性的中华儿女,每近代史无有不伤心暗泣。我们这群异域游魂,在概叹效国无力之余,唯有发起这次示威游行,以实际行动来表示我们一点点爱国的心意。我们的行动当然不是到此为止,但有一口气在,我们还要继续奋斗下去”

3、保钓运动的高潮——北美“四·一”华盛顿大游行

“四·一”华盛顿大游行有超过2500人参加。主要是来自北美各地高校的中国留学生,除了学生外,还有在贝尔实验室,IBM做事的“美东专业人员协会”的同胞。下午一点,示威群众在林肯纪念堂前集合,游行队伍到达第一个目的地是美国国务院,由三位抗议代表进入国务院递交抗议书,接着,游行队伍前往日本大使馆进行抗议并递交抗议书。

“四·一”华盛顿大游行是海外中华儿女保卫钓鱼台运动规模最大、代表性最广、影响力最大的一次示威游行。彰显了海外赤子保土爱国的力量和决心,是1970年代海外保钓运动高潮的标志,亲身经历者永远将这次游行刻印在了自己的脑海里,并影响了很多人的一生。

(二)致尼克松总统及国会议员公开信

公开信的发起者是柏克莱陈省身教授,由洛克菲勒大学王浩教授和哥伦比亚大学李浩教授拟写信稿,然后送给各校传阅,得到著名学者杨振宁和林家翘等的支持。公开信在1971年5月23日的《纽约时报》整版篇幅登载,据“致尼克森公开信委员会”的统计,实际上截止到6月10日共计收到捐款19076.36元。在公开信上签名的有600多位华裔大学教授与专业人士以及2000多中国留学生。

公开信要求美国承认中国对群岛的,谴责日本侵犯中国的行为,呼吁尼克松总统和国会不能因国际政治权宜之计而牺牲中国人民的合法权益。

(三)成立参院说服小组,迫使美方举行听证会

上世纪70年代美国参院试图通过琉球归还日本条例,但必须获得参议员三分之二以上的赞同,“若我们能说服足够的参议员,使他们相信我们是对的,我们可以把这个条约修改,修改到何种程度不敢说,但只要修改了,将来中日交涉这个岛屿对我们的地位会强硬很多”参院说服小组经过数月的努力,迫使美方就群岛问题于1971年10月27日举行为期四天的听证会。著名教授杨振宁、吴仙标、邓志雄以及约翰芬查(John Fineher)等在外交委员会作证,为中国辩护,当天还有六位美籍人士作证,另有盛宣怀孙女,持有一份慈禧太后将与赤尾屿赐给盛宣怀采药之用的敕令,这是群岛属于中国铁证如山的证据。虽然11月10日美国国会批准了“归还”琉球条约,但美方的报告指出:美国国务院的立场是有关群岛美国权利的唯一来源,来自,《旧金山对日合约》;依据此合约美国只获得行政权,却没有获得。因此,美国转移行政权予日本的行动,既不构成基本的转移,也不影响任何国家对尖阁列岛或称群岛的要求。所以美国将群岛交给日本时说仅仅是将“行政权”移交给日本,而非。至于的归属争执,由中日两国自行解决。这是保钓运动取得的最直接成果。

(四)保钓运动期间出版的学生刊物

李雅明认为“各地所出的刊物,不下百种”。龚忠武甚至认为大大小小不下三四百种之多。钓运期间出现的这些刊物以左派刊物为主,也有少量、中间派和“”刊物。可以说随着保钓运动的发展,在全美中国留学生中出现了各种刊物的百花齐放,比较有影响的刊物有初期美西的《战报》,对保钓运动具有指针作用的《群报》以及芝加哥的《钓鱼台快讯》等。比如由西南地区十一个保钓分会组成的西南保钓联合会编印的《西南通讯》,由各成员轮流举办,这些刊物多数为学生手抄,也有少数铅印,有的不定期发行,有的为月刊、双月刊等。刊物的生存有用户订阅,更多则是捐助,这些刊物有的只出刊两三期如《战报》,有的则坚持七、八年如芝加哥《钓鱼台快讯》和《群报》。就刊物的内容来说,对于各地钓运讯息的及时报导、串联,提高留学生对国事的关心,对的进一步认识,尤其对于重新认识社会主义新中国,促进留美学生觉醒、认同、回归都起到重要作用。以《群报》为例,发刊号就以《向伟大的钓运致敬》开章明义,指出群众是钓运的灵魂,必须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另外一个在钓运期间发挥重要作用的刊物就是芝加哥大学保钓会发行的《钓鱼台快讯》,以信息报道为特点,多为其他各地区高校所转载。

三、结语

综观留美学生保钓运动,刚开始纯为爱国保土运动,但当局不仅在涉及领土这一问题上显出“怯于外,勇于内”的本质而无所作为,更是相继派人赴美对爱国学生进行所谓“疏导”,防止“中共统战”。并以留美学生在台湾的家人、亲戚甚至吊销他们的护照相威胁。当局的言行不一,让广大爱国学生看到了多年奴化教育的本质,更让他们看到了解决群岛问题寄希望于当局是不行的,只有两岸统一了才是群岛回归之时。他们开始走出象牙塔,不再埋首书堆之中,而是更深入地探讨,进而重新认识社会主义新中国,他们的社会意识、政治意识都得以高涨,最终在1971年底将保钓运动推进到下一个阶段——中国统一运动。我们通常所说的狭义的保钓运动到此就基本结束了,但从广义上说,中国统一运动阶段也隶属于保钓运动,“统运”是“钓运”的进一步发展和升华。我们看到,参加中国统一运动的学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返联合国急需外语人才的时候进合国工作如龚忠武、刘大任、郭松棻、傅运筹等,还有部分人回到大陆工作如吴国祯、林盛中、杨思泽、廖秋忠等,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都做出了成绩。

上一篇:茅台蝉联“标王” 央视三分醉 下一篇:益民红利成长蒋俊国 上任一年业绩垫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