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后传染病控制措施效果和报告分析

时间:2022-10-14 08:15:42

灾后传染病控制措施效果和报告分析

【摘要】 目的 研究灾后传染病的控制措施效果以及报告分析。方法 实施具有针对性的疾病防控措施。进行随机性抽样的灾民问卷调查。对防控的效果实施快速评估。结果 重灾区住户消毒比例为96.1%。消毒平均的频次1.8。生活垃圾集中处理81.6%。厕所消毒的比例92.6%。厕所消毒平均的频次1.6。厕所粪便清运比例51.7%。轻灾区相应数据为95.4%。1.7。59.3%。87.8%。1.5。51.6%。同时灾区人民仅饮用瓶装水占比0.9%。饮用瓶装水或集中供水占比10.6%。饮用井水(未消毒比例)为88.3%(2.2%)。饮用河沟水(未消毒比例)为3.9%(35.7%)。自制食物为99.2%。食用凉拌菜为5.1%。食用剩饭菜为12.9%。结论 实施的控制措施具有科学有效的特点。但也还需要着更长时间对其加以验证。

【关键词】 灾后;传染病;控制措施效果;报告分析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6.782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503-01

大灾以后常常会产生大规模的传染病肆虐[1]。据研究统计,曾经在近几年来,于世界各地出现的特大灾难中。暴发了各种疾病的大流行。对人类社会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影响和危害[2]。本文通过我市各乡镇灾后的实际情况。采取一系列的防控措施。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统一部署和指挥 成立灾后传染病防控总指挥部。该组织负责日常的有关整体工作。通过实施每日碰头对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对各级统筹安排工作。并对下一天的工作实施安排部署。并且对疫情实施每日监测。密切关注。

1.2 及时对尸体进行处理 在灾难发生之后。务必对寻获的各种尸体进行消毒处理。集中进行尸体转运以及统一埋葬。其中埋葬深度在一米五之上。如果尸体未按标准的埋葬。则要执行相应的重处理措施。具体为用漂白粉和水按规定稀释后喷洒于掩埋地。之后将土层加高到一米以上。亦可以重新火化后集中埋葬。

1.3 执行一系列防治传染病的工作 将周围派遣的有关专家安排入组。带头到各乡村进行相关的消毒知识指导学习。对于灾区的尸体以及生活垃圾等地点依次按规定杀毒灭菌。尽可能消灭灾区易传染疾病的蚊虫。及时发现预防过程中的不良问题并进行指导改正。

1.4 食品和安全饮水的控制措施 严格监督负责配送食物和饮用水源的有关人员仔细安全的进行相关操作。对于各项卫生制度要坚决落实。及时对水源进行检测。防止传染病的发生。

1.5 开启应急预防机制 灾区人民的各项疫苗要强化注射。尤其是幼儿要对其注射甲肝或者乙脑疫苗。打造全面的免疫盾牌。对有可能发生感染的其他类传染病要做好相应的应急准备。一旦爆发出传染疫情。要立刻给易感人群接种预防。

2 结 果

2.1 灾后环境消毒的情况 重灾区住户消毒比例为96.1%。消毒平均的频次1.8。生活垃圾集中处理81.6%。厕所消毒的比例92.6%。厕所消毒平均的频次1.6。厕所粪便清运比例51.7%。轻灾区相应数据为95.4%。1.7。59.3%。87.8%。1.5。51.6%,见表1。

2.2 灾后食物及饮水情况 仅饮用瓶装水占比0.9%。饮用瓶装水或集中供水占比10.6%。饮用井水(未消毒比例)为88.3%(2.2%)。饮用河沟水(未消毒比例)为3.9%(35.7%)。自制食物为99.2%。食用凉拌菜为5.1%。食用剩饭菜为12.9%,见表2。

3 讨 论

各种自然灾害都会严重影响到人类的繁衍生息和社会的发展。全球因为其严重的能量释放灾害会产生非常重大的死亡和损失[3]。有些地震灾害动辄造成以亿计算的美元损失。而且灾害发生之后。食品和水源安全往往需要非常好的保障才能防止传染病的发生。原因是生活环境的变化让人们更容易与致病媒介产生接触[4]。同时,由于人流量大。相应的疾病抵抗能力也会随之降低。此种因素也非常易促使暴发传染病。本文通过研究发现。对于这些致病因素进行行之有效的约束和管控。可以达到预期的控制目标。灾后并无重大疫情出现。也无其他类突发性的卫生事件。证明采取的防治措施准确有效。不过灾后人群普遍生活在简陋环境中。其机体抵抗力降低。这也会给传染病的发生产生机会。而另一个方面。在评估看来。4%左右的人群以及10%的厕所并无环境的消毒。而40%的生活垃圾未及时处理。这些情况会导致蚊虫加速繁殖。影响到人们的身体健康。而且,灾后人群的饮食不当,无规律。食物匮乏。存在一定的肠道传染病流行风险。综上所述,要落实以上重点的控制措施之外。还应该在灾区建立好敏感的传染病有关的监测系统。及时监测发现。定期评估防控措施效果。大力开展对传染病防治和宣传教育。不断使灾区的群众增强防病意识。提高防病的能力。宣传准而有度。防止产生不必要恐慌。不断增强灾区中疾控人员应急处置突发性传染病的疫情。若传染病发生。要及时且有效地对其进行控制。

参考文献

[1] 丁国平,张鉴,罗赫.汉源县地震灾后传染病控制措施及效果分析[J].公共卫生和预防医学,2009,20(5):59-62.

[2] 孙光红.2005――2010年广元市中小学生传染病流行特征分析[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11,9(10):112-114.

[3] 宾远忠.常见自然灾害对传染病的影响及其预防控制措施[J].中国医药指南,2011,10(22):55-56.

[4] 王畅,袁秀丽,秦晓明.绵阳“5・12”地震用中医药防治传染病的问卷调查与分析[J].中医临床研究,2012,4(7):116-118.

上一篇:检验科管理与质量控制分析 下一篇:六味地黄软胶囊治疗更年期综合征(肾阴虚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