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西北走茶馆

时间:2022-10-14 07:00:00

自古以来,品茗场所称之为“茶寮”、“茶室”、“茶肆”、“茶坊”、“茶屋”、“茶楼”、“茶摊”,以及如今盛名称呼的“茶馆”。各谓各异,但内容却大同小异。有人说茶馆是城市的一道风景线,更有人说茶馆是城市的一张名片,透过它们,能真切感受那个城市的风情和韵味。在这里,笔者选择了东(杭州)、西(成都)、南(广州)、北(北京)四个代表性城市的茶馆,带你真真切切地感受一下:

杭州:喝文化茶

当今的杭州茶馆,可能不如四川成都数量多,但是,若比茶馆的文化气氛,杭州绝对大胜一筹。整个杭州城,宛若一个“大茶寮”,透露出文化三味。

仙味。在杭州,各种茶馆一般皆典雅、古朴。沿湖而行,苏堤、白堤,茶馆中体会到的是湖天一气,人茶交融。西冷印社之侧,茶人之家的内外,书画诗文,更构成自然的儒雅风格。所以,你到杭州茶馆,体会茶的“文化味道”,不应单从烹茶、调茶程式、方法来领会,而要从那种历史氛围中去感受。面对葛洪、济颠、白娘子的遗迹,那茶中也自然沾上了“仙气”。所以,在杭州茶馆饮茶,如果对吴越历史文化不理解,你难以成为真正的西湖茶人。

真味。杭州茶馆贵在一个“真”字。杭州人喝茶,主要讲西湖龙井,真正绝品龙井一般人自是难得。但稍好一点的特级、一级龙井,也大可品尝了。龙井茶属典型绿茶类,它最好地保持了茶的本色。到杭州,游西湖,上灵隐,虎跑水加上等龙井,那是极大享受。妙就妙在无论茶与水,都不失真味。对茶中色、香、味的体验,不需雕琢粉饰。人们常说:“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西湖茶馆也如此,不论在亭台楼谢之中,或是山间幽谷之处,或繁或简,总透着自然的灵气。

山水味。整个杭州城山水是构成西湖茶馆文化的自然氛围。参天的竹林,重间石径,山间云雾,和路旁卖鲜茶的大嫂,自然使你明白,为什么茶人喜欢伴以竹林松风。那种幽隐的韵律,你在其他城市茶馆,绝难体味。整个杭城,茶与人、与天地、山水、云雾、竹石、花木自然契合一体,人文与自然,茶文化与整个吴越文化相交融了,这便是杭州茶馆表面无特色,内中最有特色的道理。

广州:喝点心茶

广州人嗜好饮茶。最明显不过的是,他们早上见面打招呼就是问“饮左茶未”,以此作为问候早安的代名词。

同其他现代城市相比,广州茶馆显得“富贵气派”多了。因为,在这里,茶馆被称为茶楼,而广州人所说的饮茶,实际上指的就是上茶楼饮茶。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在流连之后,我算是一睹茶楼真容了。广州的茶楼一般高三层,底层有六七米高,二三层各高五米左右,四面是高框玻璃窗,空气流通,地方通爽,座位舒适,厅内悬挂字画、条幅、楹联等,环境布置清雅。或许是竞争激烈的缘故,我发现不少茶楼在建筑风格上也较上了劲,有的临池而筑,石舫画廊;有的假山叠石,清幽雅致。如果“楼”称得上是广州茶馆的一大特点,那茶中点心就是广州茶馆的招牌了。

来之前就听说,广州人上茶楼,习惯“一盅两件”,即泡一盅茶,吃两件点心。果不其然,刚上得茶楼入座,服务小姐就先上了一壶配茶,然后放着点心的小车就“迎”了上来,各种广东小吃琳琅满目,脆皮统鱼角、鲜酥、莲蓉堆、煎酿禾花雀、马蹄糕、荔枝奶冻、豆汁排骨、凤爪、鸡翅等等,不一而足。看来,广州茶楼要比其他城市的茶馆“累”多了,不但要比环境、茶质等“规定项目”,还多了点心的“自选项目”,难怪,各大茶楼都动足脑筋,推出自家的招牌点心。

这“累”的是茶楼,“乐”的却是茶客。广州人管喝茶叫“叹茶”,“叹”是广州的俗语,为享受之意。只要你愿意,可以一天“叹”个够,据朋友介绍,当地的茶市分为早茶、午茶和晚茶。早茶通常清晨4时开市,晚茶要到次日凌晨一两点才收市,有的则通宵营业。一般地说,早茶市最兴隆,从清晨至上午11时,往往座无虚席。特别是节假日,不少茶楼要排队候位。饮晚茶也渐有兴盛之势,尤其在夏天,茶楼成为人们消夏的首选去处。

成都:喝闲适茶

人们常言:“四川茶馆甲天下,成都茶馆甲四川”。到了成都,无论你走进哪座茶馆,都会领略到一股浓郁的成都味:竹靠椅、小方桌、三件头盖茶具、老虎灶、紫铜壶,还有那堂倌跑堂添水的功夫,现代的气息与古朴的民风在那里交汇,形成了独特的都市风景线。

成都有句老话:“天上晴日少,眼前茶馆多”。当你漫步于蓉城的大街小巷时,就可以发现此话一点不假。高、中、低档的茶铺、茶楼、茶坊给这个现代化都市增添了几分雅致,闲适的神韵。再一看那店名,“漱泉”、“闲居”、“东篱”、“听音阁”……颇有隐士的闲云野鹤之趣,又有雅士的行云流水之势。

踱进茶馆,但见竹榻藤椅,小巧精致,古风犹存,坐上去柔软舒适,最宜闭目养神喝闲茶。茶馆里的“堂倌”(北方人称“茶博士”)应声而至,他们个个身怀绝技。待一桌茶客落座后,他右手提着锃亮的紫铜壶走过来,左手五指分开,夹着七八个茶碗、茶盖、茶托,一挥手,叮当连声,茶具各自就位,紫铜壶犹如赤龙吐水,一翻一盖,动作干净利落,一气呵成,桌上不洒一滴,充分体现了茶道“精华均匀”的精神,好的东西,共同享受,同时又展示了堂倌精湛的技艺。欣赏这一沏茶过程是一种享受。

低头品茶时,发现茶具(即盖碗茶)也很雅致,三件一套。有茶碗、茶盖、茶托,而外地的茶馆,其茶具多为壶和杯。造型上大下小的茶碗,易于茶叶的冲转和浸泡渗透;茶盖既可控制水温,又可用其搅和茶叶,饮茶时阻挡浮叶入口;茶托有端碗不烫手、茶溢不湿衣的妙处。想不到,其中的奥妙这么多!

茶馆里,不少人在摆龙门阵,有些老人在逗鸟。在一些名茶馆里,还设有四川民间曲艺专场,能欣赏到大鼓书以及诙谐的现代“散打”剧种。坐在茶馆里,静静地享受那一切。用四川话对堂倌说:“来一碗盖碗茶!”然后,静静地品味这份清香,这份闲适。

北京:喝主题茶

如果说成都茶馆以综合效用见长,杭州茶室以幽雅著称,广东茶楼主要是与“食”相结合;北京的茶馆则带有首都的风范:集各地之大成。

北京茶馆遍及京城内外,形式多样,有大茶馆、清茶馆、书茶馆、棋茶馆、红炉馆、野茶馆等等。在书茶馆里,饮茶只是媒介,听评书是主要内容。而棋茶馆顾名思义是专供茶客下棋的茶馆,设备虽简陋,却朴洁无华,以圆木半埋于地下,上给棋盘,或以木板搭成棋案,两侧放长凳。每日下午可聚茶客数十人,边饮茶,边对奕。至于清茶馆就在一个“清”字,光饮茶,不搀和下棋,也和评书无关。不过,真说到北京茶馆,大茶馆是绝对不能漏的。

老北京的大茶馆是一种多功能的饮茶场所,既可以饮茶,又可品尝宫廷细点和风味小吃;既可以供生意人聚会、文人交往,又可为其他三教九流、各色人等提供服务。西城区的京味大茶楼则玩得更绝,在这儿完全将老北京民俗文化实景再现,有天桥老艺人的杂技表演,老北京茶馆的扔手巾把儿,连走街串巷的吆喝声这类老把式都“搀和”了进来。饮茶、饮食、社交和娱乐全能表现,大茶馆想不火都不行。在这里,茶确实仅仅是一种媒介,茶人之意不在茶,茶的社会功能远远超过了它物质功能本身。

(责编 邱淑群)

上一篇:身价六个亿的“流浪猫” 下一篇:我和我的德国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