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网络VS百年影像

时间:2022-10-14 06:25:05

十年网络VS百年影像

屈指算来,互联网传至我国到今年,正好十年。十年网络对于已过百年的影像事业,可谓是“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从1997年,丁磊携区区50万元创办网易公司,张朝阳紧锣密鼓的筹办搜狐,新浪的前身四通利方网站上体育论坛正火,到今日,大量影像专业网站丛生,影像博客门庭若市。已过百年的影像借助网络再度焕发了青春。然而,网络的风行,也带来了诸多的问题,比如摄影师的道德问题等。但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正像若干年前竖立在中关村的广告牌:“全世界计算机联合起来,英特耐特就一定会实现。”

本期就请诸位网络大虾就互联网与摄影的发展高谈阔论,一庆网络十年,二谋未来发展。

杨 浪

财讯传媒(seec)集团副总裁,中国证券研究设计中心媒体管理部副总经理

博客――摄影传播的第四种

形式

数码摄影成全民摄影

固定影像走向动态、网络影

展即成流行

在传统传播手段下,任何一个摄影师的作品与大众见面只能有三种方式:第一是发表在传统媒体;第二是参与展览;第三是出版摄影集或印个挂历什么的。然自博客产生以后,它对传统摄影传播方式的影响是颠覆性的!

网络所提供的空间比任何传统媒体都巨大,再通过网络聚集他的读者。于是,摄影传播的第四种形式出现了!这个事对摄影的意义可太大啦!

博客改变了摄影界的生态环境。自打这玩意普及以后,专业和业余摄影的界限就开始模糊了,技术解决了许多过去由经验和设备解决的问题,剩下的就是对视觉的判断了。所以这两年一下子涌现了一批摄影博客和带摄影的博客!几年前就有评论家预言数码摄影会带来摄影的极大普及,诚哉斯言!

那么,网络技术和数码技术的发展还可能为影像世界的繁荣带来什么?

首先,我相信网上影像的发展方兴未艾,会有更多的专业和非专业摄影者加入博客大军;其次,视频技术、个人DV、3G手机会使“固定影像”走入动态,而且吸引越来越年轻的人群加入影像世界;再次,网络影展即成流行。

柴 选

中国摄影报总编室副主任

写图时代与滥图时代

数码相机的普及和互联网传播的全新模式,让摄影迅速成为全民的记录和表达工具。有人说,目前已从“读图时代”进入了“写图时代”,也有人惊呼市民记者正在蚕食着专业摄影记者的领地,而FLICKR等自发形成的图片库的资源也让像盖蒂般巨头们不敢小视。

图像的书写能力将成为人们能否完全融入影像文化时代的一个重要标准,而网络提供的平台又让这种影像书写有了展示的空间和舞台。当人人都往论坛里发帖子,都在博客上贴照片时,我们又会面临另一个问题,这些海量的图像是不是有些滥了,我们的眼睛要想从中找寻那些经典性的画面,也变得更难了。

当然,网络伴生着的图像垃圾与文字垃圾是同质化的,专业的人士或有着明确诉求者还是能方便地利用互联网很容易地找到为自己所用的图像资源的。我们在看到这种图像泛滥的大趋势的同时,也应该为互联网带给社会公众的自由影像表达空间而叫好。因为有了平台,所有的普及都变得便捷而高效。

霄 虹

博联社成员

网络让我们的距离拉得更近

5月12日我的个人网上影展:“眸子里的光影――霄虹摄影展”在博联社的帮助和支持下成功举办了。我收获了很多激动人心的场面和很多兄弟姐妹的问候,更没想到的是久仰大名的老师们也来驻脚助威!

我在开幕式说到:我去的首要目的并不是拍摄,5000米以上的高度才是我最想尝试的体验。然而在小胜自我之后的镜头里,我发现了平视藏族同胞眸子里的感觉让我震撼和感动。

“影展”对我来说门槛还是满高的,我更喜欢的是把博客里记录的旅程光影与伙伴们做一些沟通交流,更愿意让这些眸子与我们大家对视。这也是网络平台发展方向的意义之一,也是我们每个普通人应有的宣传态度和义务。

我个人开博较早,因为我比较喜欢吃,常拍些菜肴图片,偶然的被《贝太厨房》杂志编辑发现,并约了稿。网络虽小,却让我结识了许多朋友,听到了许多对我有帮助的留言。我早上五点起床,第一件事就是上网观看朋友们给我的留言,每天至少三次。当然留言也有无礼取闹的批评,但大多数都是非常善意的建议,对于无礼取闹的我会一笑置之,但呼吁构建纯净的网络空间。

华 威

大众摄影网网管

网络文化与现实评判标准不同

网络上的“人”是匿名的,但是他们都来自现实生活。按理说,他们的价值观、道德观应该与现实生活非常接近。但是实际情况却绝非如此,经过人群的过滤,网络世界拥有了它们自己判别事物是非曲直的标准。

今年“六・一”节的时候,腾讯网的“今日话题”()推出了这样一个话题“曝光不让座者照片也不道德”。引子是青岛一孕妇在网络上照片曝光不让座者,引起各方不同反应。与传统媒体不同,网络媒体为各种不同的意见提供了平等论说的空间,有孕妇解释为什么这样做的理由,有质问发贴人是否有这些照片的权利??实际上,如果将这个问题简单化,那就是权利和道德的问题,它提出的问题是:因为没有被让座,孕妇是否有拍照的权利?是否在网络上有这些照片的权利?能不能使用网络这样一个公器进行道德的批判?是否为了维护某种道德就可以跨越权利的边界?这个事件的后果是让人深思的,被曝光者中的一个被解除试用合同,成为事件的直接受害者,这无疑达到了孕妇最初发贴的初衷,也成为网络舆论暴力的明证。

所有这些都显露出网络环境仍然宽松,不论是表达的尺度,还是政府对网络的监管,都相对宽松。尽管这样,关于权利的话题,当下绝对是网络上一个敏感又热门的话题。

相关链接:

鲍昆:互联网、博客技术的出现,让陌生的人们成为朋友,让遥远的地域缩短了距离,让曾经融膜的心灵彼此靠近。

POCO:在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时代,一个人出名需要至少10年,在互联网出现之后,一个人出名要用1年时间,而在博客、web2.0的时代,一个人出名只需一天就够了。

一瓢饮:摄影部落客所再现的,并不只是自己内在的声音、思考与观点所转化而成的影像,更重要的是,这些影像也勾起了观者内心深处的记忆、刺点与知面,而两者就这样在博客上触发起回应的效应。

吴家凯:有了网络,学习摄影的门槛就降低很多了。有那么多人关注你、指导你、鼓励你,你很容易就产生更大的兴趣,也会进步得很快。网络摄影交流及时而快捷,传播速度快,同时能看到其他摄影师的各种作品,这往往带给我很多的启发,非常难得。所以,我觉得,网络摄影非常好,也很重要,摄影圈的发展,以后这是大趋势。

《淄博日报》摄影美术部主任吴新华:无论如何,新闻摄影数字化、网络化,是当前新闻摄影的大势所趋。每一个新闻摄影记者必须迅速熟悉网络,熟练地运用网络,才能适应这一趋势。

许林:博客已经从初始的个人日志式载体状态,转化为向大众传播信息式的传播载体状态。

蒋铎:网络真是太神奇了,牵扯的面太广,谁都可以参与,而且非常快捷。

美联社主编协会: 传统纸媒要想继续生存,必须要向网络版转型。

上一篇:空明简静 坝上雪魂 下一篇:也谈风光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