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EVA集成成本系统及其在资产配置中的应用

时间:2022-10-14 05:07:35

ABC―EVA集成成本系统及其在资产配置中的应用

摘 要:传统的作业成本法以企业内部作业链为主进行成本分析而忽视了资本成本,导致成本核算不够全面。在作业成本法的基础上引入经济增加值的思想所构成的集成成本系统将资本成本纳入成本管理过程,能有效地弥补传统作业成本法的缺陷。

关键词:作业成本法;经济增加值;资产配置

中图分类号:F23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217(2006)05―0068-04

一、集成成本系统产生的背量

目前,全球竞争日益加剧,企业必须能够及时满足顾客的个性化需求,快速高质量地生产多品种小批量产品。随着直接人工成本的大幅度下降,制造费用的发生与直接人工成本渐失相关性,传统成本计算方法以直接人工作为分配间接费用的基础,必然扭曲产品成本信息,进而导致成本控制失控、决策失败(汪方军,万威武,王子心,2004)。

20世纪80年代中叶,卡普兰等所提倡的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ABC)成为成本会计的一项革命性变革。ABC以作业为中心,通过反映成本发生原因的成本动因来分配经营成本,能提供相对准确真实的产品经营成本信息,在一定程度上改进了成本信息在决策中的相关性、有用性,提高了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作业成本法以“成本驱动因素“理论为基本依据,根据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资源耗费、作业和最终产出的关系,对成本发生的动因进行分析,以作业为基础来计算和控制成本(李延喜,马琳,2004)。“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是作业成本法的基本思路,它将企业的生产经营环节视为满足顾客需要的一系列作业集合,按照产品形成顺序组建企业作业链,以作业中心为基础来构建成本库并汇集费用,然后按引起费用发生的多种成本动因将其分配到产品中去。作业成本法与目前成本计算法的主要区别是制造费用的分配,作业成本法以“作业”为中心,通过对作业成本的确认、计量和分配来计算产品成本。

目前,ABC在欧美国家中的应用已较为普遍。然而,ABC计算的成本信息只包含了利润表中的经营成本,不包括债务资本成本和权益资本成本。企业的目的在于为企业创造财富,产品创造的价值应当能够弥补资本成本。因此,忽视资本成本这一机会成本的ABC成本信息无法直接支持企业的长期决策,甚至可能误导企业决策。

经济增加值(Economic Value Added,EVA)于1991年由斯特沃德(Stern Steward)公司提出,是一种评价公司业绩的新指标,它在考虑了投资的资本成本的前提下,衡量公司为股东创造的价值,成为传统业绩衡量指标体系的重要补充(胡玉明,2002)。

经济增加值的本质是企业财务利润超出资本风险机会成本(包括机会成本和资本的风险成本)的剩余部分。当资本的投资回报,即企业的净利润大于资本的风险机会成本时,即为企业创造价值;否则即为毁灭价值。因此,公司要为股东创造价值,管理者必须能够使公司产生足够的价值来弥补其资本成本,如果投资回报率低于资本成本,将会毁损股东财富。目前许多世界知名的跨国公司,如盂山都、宝洁、通用电气、联邦速递等大公司都先后采用该方法评价企业及内部各业务部门的经营业绩。可口可乐公司是较早在管理上应用EVA业绩评价方法而获得巨大成功的典范。《财富》杂志更是将其作为“当今最热门的财务观念,并将越来越热”。

Hubbell(1996)首次提出将ABC与EVA指标进行集成,以改进企业成本信息质量。Cooper(1999)认为,ABC与EVA的集成成本系统对企业的长期决策是必要的,并分析了企业内资本的特征。L5JRoztocki(1999)在Hubbell研究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了ABC与EVA相集成的模型。该集成成本系统是在运用经济增加值(EVA)原理对作业成本法(ABC)进行改进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新的管理会计方法,是现代企业开展价值管理、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的有效管理工具。因此,将资本成本纳入作业成本法,用来核算经营成本和资本成本,使公司的成本核算和业绩考核与为股东创造财富的目标相一致。在改进后的作业成本法中,除了保持传统作业成本法的精髓外,还将资本成本作为一个特殊的指标纳入业绩评价体系中,它所揭示的成本目标不仅包含经营成本,而且包含股东期望的合理资本回报率。

二、集成成本系统的应用原理

根据EVA的基本理论,当一个成本对象(产品、工作、客户或服务)能够以高于其全部成本的价格出售时,那么从经济上来说便是有利可图的。换言之,一个成本对象在经济上要有利可图,就必须能够弥补其全部成本,包括直接经营成本(如直接材料、直接人工)、间接经营成本(如管理费用、租金)和资本成本(使用资本的成本)(陈华亭,2004)。

(一)经营成本的计算

直接经营成本由于具有明确的归属对象,因此,可以直接追溯至特定的成本对象。但间接经营成本则要按如下的程序处理:

1.确认主要作业和作业中心。确定主要作业首先需要进行作业分析,作业分析可借助作业流程图进行,应跨越组织结构的界限和部门的束缚,一个部门可有多个作业,一个作业又可跨部门进行。完成作业分析之后就可以进行作业合并与分解,从而确定主要作业和作业中心。

2.将消耗的资源分配到各个作业中心的成本库中。这一步的关键是确定资源动因,即决定作业中心资源消耗量的因素。明确了资源动因,即可根据有关资料计算资源动因率并以此为依据进行分配。

3.将各个作业中心的成本分配到各个成本对象。这一步分配的依据是作业动因,即决定成本对象消耗作业量的因素。确定作业动因之后,即可根据有关资料计算作业动因率并以此为依据进行分配。

4.计算各成本对象的经营成本。将各个成本对象的直接经营成本加上间接经营成本,即可得出其总的经营成本。

(二)资本成本与集成成本的计算

特定成本对象的资本成本应按如下程序加以确定:

1.确定企业资本总额。企业资本总额是在企业资产负债表中资产总额的基础上调整得来的。一般的调整方法是从资产总额中减去无息债务(如应付账款、应计费用、应付税款等),即资本总额由股东投入的股本总额、所有的计息负债(包括长期和短期负债)及其他长期负债构成。

2.计算企业资本成本率。企业的资本成本率等于债务资本成本率与权益资本成本率的加权平均值,其计算公式为:企业资本成本率:债务资本/(债务资本+权益资本)x债务资本成本率+权益资本/(债务资本+权益资本)x权益资本成本率。

3.计算资本成本。资本成本等于资本总额乘以企业资本成本率。

4.将资本成本追溯分配至特定成本对象。关于资本成本向成本对象的追溯分配,最初有研究者

认为应该将资本成本先分配到每个作业,然后按照ABC的成本计算程序,将作业成本分配计人各成本对象。后来,有学者提出了“产品-资本”相关性分析方法,直接将资本成本追溯分配至成本对象。例如,我们假定一个公司生产两种产品:一种产品是在交货时付款,另一种产品是先交货,然后开出一张票据。在此例中,公司因为第二种产品的应收账款而发生了费用。假定公司有10000元的应收账款,资本成本为8%,那么800元的资本成本就要被迫溯分配至第二种产品。

在计算出成本对象的经营成本和资本成本之后,将二者相加即可得出该成本对象的集成成本即完全成本。

三、集成成本系统的应用条件

ABC与EVA的集成成本系统是针对作业成本法对资本成本的忽视而进行的,所以主要适用于资本密集型的公司,尤其是资本成本很高的公司。在应用该集成成本系统时要注意以下应用条件:

首先,公司必须是已经实行作业成本法的公司,公司的生产流程已经按照作业成本管理的要求进行了改进,满足应用作业成本法的要求。

其次,集成成本系统是否具有提高成本信息质量的潜力,主要取决于企业的资本成本与经营成本的比较情况。如果资本成本相对于经营成本比重很低,则在计算产品成本时即使纳入了资本成本,对提高成本信息质量的作用也不大;只有当成本对象中资本成本的比重较高时,才有必要考虑采用该集成成本系统。我们通常用资本成本占经营成本的比率来判断,国外的经验性标准0.1,即当资本成本与经营成本的比率大于0.1时,就应该考虑采用ABC与EVA集成成本系统(陈华亭,2004)。

四、集成成本系统在资产配置中的应用案例

作业成本分析与经济增加值分析的结合是自然的,它们都是为了提高信息在决策与控制方面的有用性。作业成本分析法修正了将公司间接费用主观分配进产品的倾向,也修正了没有将其他间接费用分配进产品及客户的问题。经济增加值分析法修正了以往业绩在财务报表上的表达问题,即在得出获利数字之前,辨明资本成本,并将它作为经济费用处理。当将这两种方法一同使用的时候,管理者就能得到一个清晰的获利能力与经济损失的概念,并将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到发生经济损失的地方。下面我们通过具体案例解释ABC与EVA的集成成本系统在资产配置中的应用。

某单位的利润表如表1所示。表1反映了一个获利能力达到边缘的业务部门,其营业利润占销售额的9%,在分配了12%的资本成本后,出现了负的经济增加值。

当主管经理面对企业负的经济增加值时,他首先的反映是寻找途径来增加边际利润。他们会要求业务单位负责人削减销售费用或管理费用,全面调整价格,削减辅助费用,降低存货及应收账款水平,以增加他们报告的经济增加值水平。但是,这些削减“浮肿”的全面调整活动可能最终会导致企业严重的生产及销售混乱,给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我们进一步假设该部门拥有两条不同的生产线,第一条生产线有效运作、生产过程集成化,且拥有长期合作关系的顾客;另一条生产线则是为进入一个全新的市场而建造的,这是一个顾客化程度较高的业务,产品品种多样,生产期短,具有较高的销售费用与促销费用。通过作业成本分析,可将表1分解成按生产线编制的利润表,如表2所示。

表2中用作业成本法编制的财务报告表明,对于所有成本“一刀切”是危险。生产线1没有任何问题,有效的生产过程、忠实的客户使之能够取得较高的毛利润和边际贡献。任何尝试进一步降低成本或提高价格的活动都会对这个有吸引力的部门产生不利影响。这个部门的获利能力和经济增加值问题都源于生产线2,部门管理者不应致力于全部支出的削减,而应针对生产线2的获利能力开展特定的行动(ROben S.Kaplan,1998)。

五、集成成本系统的评价:代小结

以作业成本法为基础开展成本计算,虽改进了成本计算,但因仅考虑营业利润而忽视资本成本,容易引起业绩考核结果不实,从而做出错误决策。将经济增加值的思想引入作业成本法后,一方面通过增加资本成本信息弥补了传统作业成本法信息反映不全的缺陷,提供真正的“完全成本”,有利于引起管理者对资本成本的足够重视,督促管理当局加强控制、提高资本使用效率,从而更加合理有效地利用资本,杜绝或减少资本的浪费;另一方面将经济增加值融入作业链和产品成本中,赋予了经济增加值新的使命,使资本成本与整个生产过程相连,有利于企业领导层从股东利益最大化的观点出发,依靠精确、全面的成本信息做出正确的经营决策,帮助管理者提高公司业绩,有利于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我国环境保护投融资机制创新研究 下一篇:盈余管理:动因及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