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合汉简写素心

时间:2022-10-14 04:40:17

毛峰 字山翥,号引岚斋。1945年10月生,四川简阳人。早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绘画系。曾任四川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四川省书学学会副会长,《重庆晨》报副总编辑,重庆大学艺术学院特聘教授,重庆大学书画研究所名誉所长。现為中国书法家协会培训中心教授,重庆市人大书画院艺术顾问,重庆市政协书画院艺术总监,重庆市书法家协会顾问,重庆书画院院长,四川美术学院特骋书法教授,《重庆日报》报业集团高级编辑。

与重庆毛峰兄是老朋友,虽因天南地北,谋面不多,却经常在书展、报刊上见其作品。毛兄在当代以一枝独秀的汉简创作而饮誉书坛。其作品如春梅、如夏荷、如秋水、如冬雪,清而爽、健而逸,典雅而高贵、灵秀而奇崛;欣赏其作品,一如坐在清冽的小溪边,静静地听着潺潺的流水和草丛中的蛙声,轻柔、宁馨,似已直入清纯的诗化境界,真真是一种美的享受。

毛兄的生活、读书、创作环境可谓当下一流:其书房坐北朝南,窗含南山影,卧听长江潮。在是室内,按其先师冯建吴先生指导,习汉简书30余年,从敦煌、武威到长沙、睡虎地等17个省、区、市,凡100年来出土简牍出版物,他收罗几至尽净。听着长江涛声,观赏着窗外绿如毡毯的山峦,临习着这些一两千年前的文字,再糅以汉隶、章草、今草,创造着自己心中所魂牵梦绕的作品,有所感则写些倾吐胸中块垒的诗句,此中惬意,决非局外人所能体会得到。

毛兄何以独钟简牍?一是它古老,从公元前17世纪到公元4世纪的两千多年间,可谓之简牍时代;二是它记录了中华文明的大量典籍,有着令人意想不到的文化厚度;三是其独特的结体和用笔,构成了中国书法史上至為亮丽的一道艺术美的风景线。当代已发掘收藏的26万件简牍,可谓之从中国大文化再具体到书法取之不尽的艺术宝库。当然,更重要的是毛兄对美感悟极為敏锐的那一颗心,与之发生了碰撞,简牍爽健、淳厚之美深深地征服了他,一如遇到心爱的人,从相识、相恋到相爱,他走了数十年令其心灵一直不断悸动的路程,且始终不渝,他已将自己的大半生交给这一书体,恐怕后半生也不会出现“情变”。

独享不如众享。毛兄多年来一直有个愿望:将自己学简牍的经验总结出来,一方面对自己是个总结,且能為喜爱简书的朋友提供一条正确的学书之道,于是数年前开始着手编写《汉简临摹与创作》一书。如今在我书案上放着一册精美的出版物,反复摩挲、欣赏,获益良多。全书共分12部分,从概况、选帖、书写姿势、点画写法、结字特征、临写方法到章法布局、创作、临摹与创作示范,最后附录汉简经典之作等,内容系统,环环相扣,可谓关于简书及临创方法的百科全书。以下是我逐章学习的心得。

开篇《汉简书法艺术概况》中说,简牍补了书法史上从战国到汉的空白,尤其是墨迹,其原始美的可贵性,是规范化的刻石远远替代不了的。他指出,简书的美学特征是“自然生趣、落落大方、粗犷拙朴,使转用笔较速而不拘谨做作”,且“以它顽强的艺术生命力,直接影响着中国书法的多种流派。从简牍中可以看到中国书法发展到汉代,真、行、草、隶、篆全已经齐备”。而学书者欲得中国文化中和之美,线条自然流动之美,追求萧散之气,讲究书卷之风,直接从简牍书中取之则是一条重要途径。

第二章节為《汉简的选择》。因汉简出土量大,种类浩繁,风格多样,流派众多,初学者往往不知从何入手,此节从地区、风格、字体3个方面进行了梳理,以便使学简书者选帖时有了个明确的思路。以区域分,南方多用竹,北方则以木為主,如扦儿松、云松、毛白扬、水柳等。以风格分,大致有雄强、透逸、古拙、奇异等类,每类又列出数种,并附以图示。以书体分,基本上楷、行、草、隶、篆五体,简书均有其代表作品。

第三章节列出了古今人书写简书的执笔方法、姿势的区别,因执笔法往往决定一位书家的风格和走向。书中附有各种执笔照片,对学习、研究者均有参考价值。

第四章分析了简书的点、横、竖、撇、捺、钩、拖等笔画的特征及写法。在大量插图中,作者以黑色重点突出了所强调的各种点画。我不太写简书,对此不了解,仔细翻阅,惊叹简书中各种笔画竟然是如此丰富。良口以“点”论,有方点、圆点、三角点、刀形点,有上翻、下翻、左起向右、右起向左、左下向右上、右上向左下点,甚至多处以各种横画(蚕头雁尾、平拖、右上行等)代替字中的四点和两点,真是变化万方,令人拍案击节。其他笔画的示范亦如此,一种笔画有数十种形态,尤其“拖笔”,其形状变化更是丰富和奇特,上小下大、上尖下圆与今草以中锋為主的长画在用笔上是两种概念,差异甚大,难度也极其明显,但如果能熟练地掌握这一切笔法,在创作上能自如地应用,当会借鉴到其他书体上。书法的变化、发展,具体到形质,就是用笔、结体等基础的东西互相借鉴,这也是“千古不易”的一个定理。而在本书第五章中,简明地指出了汉简的结字特征:缘出篆书、错落欹侧、疏密收放、同中求变,这几点也是掌握简书的关键。

在《汉简的临写》一章中,作者以自己多年的经验指出,学简应先掌握隶书、章草、楷书、篆书技巧后,才能开始学汉简,因為汉简已融会了这几种字体的全部技巧。无多年的实践和深厚的艺术修养,很难得出这一学简之关捩的。

从《汉简的章法布局》《汉简的书法创作》《汉简临摹示范作品》到《创作参考图例》《历代汉简书法经典作品选》几部分,均是围绕创作在论述,其中“表形”“表意”是其理论上的核心要求,而最终、或者说对书家的最高要求,则是要形成自己的风格。而欲达此,书家必须把握准自己的性格、气质、审美倾向,以此选择经典简书中可供自己创作用的种种因素,再结合时代大的审美走向,逐步找到属于个人独有的艺术语言。而书中所附大量作者临摹及创作作品,全面地向我们展示出了作者的艺术功力、文化素养及独具的审美追求。本文开篇所写对毛兄作品的感觉与评价即主要由此而出。我们不仅在其临作中看到了他如何将古人的经典化為自己的艺术语言,更多的是领略到了作者糅百家為一体的那种出神入化的本领。我们是否可将之称為“毛家简”?我想在当代书坛,或再往前看100年来的近现代书史上,恐怕能如此全面、深刻探讨简书创作理论并付诸实践、取得如此成就者也应当说是凤毛麟角。我评论当代人,历来不用“大师”

“巨匠”的称谓,但用“大家”还是可以的,我这里不妨说个十分肯定的话:毛峰兄可谓当代简书集大成者的“大家”是当之无愧的。

论及毛兄及这本书,我想有几个第一:毛兄是100年来以数十年时间专攻汉简的第一人,其简牍创作水平可谓当代第一家;此书是系统研究、总结简牍历史沿革、艺术特征并主要涉及欣赏、临摹、创作的第一本著作。这几天我一直在反复地翻阅毛兄此书,读着朴素的文笔、切实而不浮夸的书论,欣赏着他那四边空白甚多的“引岚斋”稿纸及宣纸上各种形式的作品,仿佛亦身在其斋,轻轻地吟咏并沉醉在他那副自撰联的境界中:

案合敦煌汉简,

手抚羲之尺牍。

窗含南山剪影,

卧听长江大潮。

上一篇:我们去寻找一盏灯 下一篇:心灵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