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应具备的特性

时间:2022-10-14 04:11:34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应具备的特性

摘要 在教学中创设情境已经成为数学课堂教学越来越普遍的教学方法。情境教育在课堂教学中能激起学生热烈的情绪,使他们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过程。教学情境的创设要突显出数学教学的价值和意义,应具备学科性、形象性、生活性、问题性、情感性等基本特性。

关键词 教学情境 基本特性 学科性 形象性 生活性 问题性 情感性

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入,创设教学情境已经成为课堂教学越来越普遍的教学方法,也成为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然而,很多时候创设的情境并没有实质的意义,形式主义现象普遍存在,情境真正为教学服务的实质没有得到有效的体现。《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创设情境应体现数学教学的价值。创设有价值的教学情境,是新课程教学改革中教师的重要追求,也是实施有效教学的重要方法。

依据情境在教学中发挥的功用,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可以分为智力情境和非智力情境两大类。但无论是哪一类情境,要突显出数学教学的价值和意义,还应该与学生的年龄特点、生活经历与经验、教学内容等相联系,体现出情境所应有的学科性、形象性、生活性、问题性、情感性等方面的特性。让情境的创设体现出学科特点,利于学生经历数学的学习过程,将学习的内容化难为易,同时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在宽松、和谐、愉悦的氛围中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过程,使学生的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有机结合,从而促进学生数学潜能的开发与良好个性的发展。

一、创设教学情境要突出情境的学科性

数学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应该体现数学特色,必须紧扣教学内容,突出学习重点,设法化解学习难点。教学情境要具有学科性,就是要求创设的教学情境要能展现数学知识产生、发展的过程,或数学知识在生活、生产中的意义和价值,帮助学生准确理解数学知识的内涵,提升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在教学苏教版数学第五册“长方形的周长”时,我用多媒体创设王大爷给菜地围篱笆的情境:“王大爷家有一块长方形菜地,小鸡、小鸭常跑到菜地里吃菜,王大爷准备在菜地四周围上篱笆,菜地长6米,宽4米,王大爷要怎么围?要买篱笆多少米?”教学中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围绕“菜地是什么形状”“每条边多少米”“怎样来围”“菜地的周长是多少”“长方形的周长怎么求”等数学问题展开,而不是把时间花在“种了什么菜”“怎么去赶跑鸡和鸭”等无关的问题上。

强调教学情境的学科性,意味着教学情境除了要区别于其他学科外,还应符合数学的严密性、逻辑性等自身学科的特点。

二、创设教学情境要注重情境的形象性

众所周知,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小学生的思维特征以形象思维为主,并从中低年级的形象思维逐渐向中高年级初步的抽象思维发展。教学情境的形象性要求,就是要解决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强调情境的形象性,为的是重现数学知识的产生与发展,使学习者有身临其境的感受与体验,在具体形象的情境中经历数学知识的内化,发展抽象思维的能力。

在教学苏教版第七册“找规律”一课中,为了研究“一一间隔”的规律特点,教师根据教材内容的安排,创设了兔子乐园的活动情境,乐园里小兔子排队跳舞,此时小兔排的队伍、栅栏与木桩的连接、毛巾与夹子的连接都形象地再现了“一一间隔”的现象,非常形象直观。学生研究的时候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通过感受与分析,逐渐抽象得出“一一间隔”的规律现象。然后再请学生用小棒和圆片照样子摆一摆,使抽象的规律变成了可感知、可操作的现象,促进学生的思维在抽象与形象之间进行互动与提升。

这些形象具体的情境,把抽象的知识、数理转化成了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情境,有效地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纳抽象,促进学生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升华。所以说,在数学教学中创设情境应符合学生的思维特征,要突出形象性要求,要能有效地刺激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甚至体验,使学生能够超越个人狭隘的经验范围和时间、空间的限制,获得更多的经验,掌握更多的知识,同时促使学生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互动发展。

三、创设教学情境要注重情境的生活性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与理解,思考与探索。”强调情境的生活性,这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要求,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建立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的关系,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新课程呼唤科学世界向生活世界的回归,引导学生感受知识的本源与发展。

教学苏教版数学第五册“认识分数”时,为了引导学生认识分数,根据教材内容创设了野餐活动的情境。活动中,两位同学平均分食品:从平均分两瓶水、两个苹果,到平均分一个大蛋糕。这样的情境,来自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体验多,经验丰富,易于理解情境中所蕴含的数学知识,而且学习起来轻松、愉悦。从这里可以看出,数学教学中创设情境,要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学生的日常生活、周边环境、交往活动、娱乐锻炼中发现、挖掘创设教学情境的资源,充分挖掘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历和经验,引导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抽象的数理知识。充分挖掘和利用学生的生活资源,树立“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是教学活动的起点”的教学理念,创设具有“生活性”的情境,一定能调动学生学好数学的热情,促进学生新旧知识的建构,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四、创设教学情境应注重情境的问题性

有价值的数学教学情境一定会内含教学、研讨、探究所需的问题,使情境具有思维的价值。看一看、听一听、读一读,能有效地引发学生的思考,这样的情境才可能成为感知和思维的对象,从而在学生心里产生一种悬而未决但又必须解决的求知欲望,触发学生的问题意识,诱发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产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机和行动,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在教学苏教版数学第六册“小数加法和减法”时,创设了小明购买文具用品的情境。结合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并提出要解决的问题,在实际情境中引出课题: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然后利用学生熟悉的“元、角、分”的知识,帮助学生学会小数的加减法计算。整个过程,不仅自然而巧妙地引出了课题,而且因为购买文具的经历贴近学生生活,学生对“元、角、分”有了一定的使用经验:“元与元相加减、角与角相加减、分与分相加减”是理解小数加减法算理的有效方法,理解得透,当然就掌握得好。

分析以上事例可以看出,创设的教学情境,其问题要注意针对性,问题的预设要围绕教学的目标和任务展开。课堂教学时间有限,不允许漫无目的、随意创设情境,围绕教学目标,有的放矢的问题情境才有价值和意义。

五、应具备一定的情感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平平淡淡,无法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情境,也就达不到教学的理想效果。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情境为教学服务,如果没有兴奋的情绪就无法激励人,没有主动性就无法唤醒人,没有生气勃勃的精神就无法鼓舞人。

教学情境的创设各种各样,丰富多彩。在数学教学中,把握住教学情境的以上特性,灵活运用,充分体现情境创设的意义和实际价值,使情境的创设为教学目标服务,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此,教师要领会课标理念的实质,充分把握教材,深入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以及知识与能力水平,有意而为,在有意中提高教育教学的效果,达到教育教学的无痕。

上一篇:巧用修辞 装扮作文 下一篇:关注生活 感受生活 记录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