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众眼里的电视人

时间:2022-10-14 03:55:51

受众眼里的电视人

2003年10月1日,是上海电视台成立45周年的日子。在上海电视事业走过近半个世纪之际,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特委托社会专业调查公司,组织了一次对上海电视媒体从业人员的社会评价调查,集中了解目前社会各界对上海电视从业人员在社会职能、职业道德、专业素质、工作成效等各方面的评价和意见,希望通过这样的调查,有针对性地改进工作和强化培训、教育。

本次调查采用入户问卷调查方式,执行时间为2003年9月5日~9月9日,由访问员对被访者进行入户访问。样本抽样根据上海市目前人口结构,采用配额抽样的方法,在上海市12个中心行政区抽取了300个年龄在18岁以上、且家庭中无电视从业人员的个人样本进行调查。

本次被访者中男性占50.3%,女性为49.7%,他们的年龄、学历、职业构成如下(见表一、表二、表三)。

表一:被访者年龄构成

年龄 18~24 25 ~34 35~44 45~54 55岁以上

构成 9.7%

15.7% 22.7% 25.2% 26.7%

表二:被访者学历构成

学历 小学及以下 初中及技校 高中及中专 大专及以上

构成

4.0%

25.7%

47.0%

23.3%

表三:被访者职业构成

职业 机关、企事业 科教文卫 机关、企事业 学生 离退休人员

个体、私营业主 其他

单位干部

技术人员 单位职员

或失业下岗人员

构成

4.7%

6.3%

34.0%

7.4%

36.0%

4.3%

7.3%

调查结果及分析

1.大众传媒是公众与电视从业人员接触的主要途径

在电视从业人员中,公众了解、接触最多,依次为主持人、记者编辑、技术人员;接触最少的为行政人员。这同各种岗位的特点有关,从事内容生产的岗位的社会接触率相对较高。

公众了解电视从业人员主要是通过电视节目,其次是书刊、广播和网络等其他间接方式,由此可见,目前大众传媒是公众与电视从业人员接触的主要途径;另外通过听他人谈论来了解电视从业人员的人数也远远高于直接接触。

在本次调查中,只有11.3%的人与电视从业人员有过直接接触,其中主要是因为业务关系的接触交往,其次为亲身经历电视节目的拍摄与制作;在社交圈中与电视从业人员交往的人数比例要高于提供新闻线索、接受新闻采访的比例。

可见,电视荧屏上的电视节目,除了传递节目信息外,同时还承载向社会公众展现从业人员形象的功能,主持人在这方面的功能尤其突出,其形象信息的传递,某种程度上有可能转化为受众心目中全体电视从业人员的整体形象。

2.公众对电视从业人员社会职能的认定,与电视从业人员的自我认定有所差异

2003年初文广集团与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共同完成的《社会转型过程中传媒人职业状况》电视从业人员自我评价的调查显示,“迅速提供信息”、“据实报道事件”、“社会舆论监督”是电视从业人员认为自身所担负的最为重要的三大社会职能;①而本次调查中公众对电视从业人员的各项社会职能满意度最高的前三项分别是“提高观众的文化水平”、“提供娱乐休闲”、“据实报道事件”(见表四)。

表四:上海电视从业人员的社会职能评价比较

评价项目

电视从业人员的职能认知评价 公众对电视从业人员的职能评价

迅速提供信息

4.76

4.13

据实报道事件

4.68

4.16

社会舆论监督

4.25

4.00

反映群众呼声

4.20

4.12

引导公众舆论

4.08

4.00

了解政府政策

4.03

4.08

提供娱乐休闲

3.80

4.19

提高文化水平

3.57

4.20

(以上为五级量表,5分代表非常满意或非常重要)

从传播理论的角度出发,传播信息、反映和引导舆论、提供休闲娱乐、传承文化等是媒体从业人员的基本职责。具体到某类媒体、在特定的传媒环境下,哪一些功能会更突出,需要实证研究来支持。值得关注的是,在目前大众传播已经从传者为中心转向以受者为中心的阶段,从业人员对受众的反馈越来越重视,从业人员对于自己产品的价值衡量标准也逐步从专业角度转向受众角度,从业人员在坚守专业准则的前提下,需要通过具体的节目设计来进一步调整自身对社会职能的诉求,更加符合特定传媒环境下公众的媒体认同感和接触习惯。

3、公众对电视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评价较高

从本次调查的结果来看,公众对于电视从业人员在职业道德方面的评价比较高。在对不同职业人员的职业道德评价中,电视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的平均得分排名第二(见表五)。

表五:公众对各行业人员的职业道德评价

职业

职业道德

大学教授

8.39

电视从业人员

8.21

工程师

7.93

护士

7.76

中学教师

7.49

律师

7.46

医生

7.39

公务员

7.26

出租汽车司机

7.09

警察

6.90

售货员

6.55

保险推销员

5.89

在不同人群对电视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的评价中,离退休及下岗人员的评分最高,为8.21,而科教文卫技术人员的评分最低,为7.42。不过,科教文卫技术人员对所有职业的评价都偏低,从其对所有职业的评价来看,电视从业人员也排在第二的位置。

从公众在本次调查中的评价来看,电视从业人员在职业道德上存在不良行为的现象不普遍,在所有的8项选项中有5项评价均在3分以下(见表六)。

表六:公众对上海电视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打分

评分项目

总体评分

为自己版面或节目联系赞助

3.22

接受被采访单位赠送的礼品

3.09

接受被采访单位的招待用餐

3.07

以“曝光”为由向采访单位施加压力

2.86

对被采访者进行引导、刻意摆拍

2.84

未经被访者同意暗中录像

2.74

凭借电视台的影响力或制作节目的特权“以片谋私”

2.62

节目采编制作中接受“红包”

2.54

(表中1分代表非常不同意该说法,即此现象较少存在,反之,5分代表此现象非常普遍)

调查显示,与电视从业人员有过直接接触的公众认为电视从业人员在职业道德方面存在不良行为的现象更少。他们所打的分值低于公众的平均分(分值越小代表该现象越不普遍),这也说明他们对电视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的评价要高于以其他间接途径了解电视从业人员的公众。

4.公众对电视从业人员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评价较高

电视作为重要的大众传播媒介,对从业人员的业务能力与综合素质有着较高要求。在对电视从业人员的工作评价中,公众认为上海电视从业人员做得最好的依次为:深入挖掘事件真相、报道中能反映多方声音、保持报道的客观公正性。

公众对电视从业人员的工作态度、诚信度评价较高,与电视从业人员有过直接接触的人认为,电视从业人员在工作中对观众或节目参与人员较为尊重,他们在这方面所打的满意度分值远远超过平均分。

公众对电视从业人员各项专业能力及综合素质的评价都在4分以上,但是他们对电视从业人员在遵守日常行为规范上的评价相对较低,为3.94分。

5.公众对电视从业人员的整体印象和综合评价

在本次调查中,电视从业人员在十二类职业的社会地位排名中仅次于大学教授和医生,名列第三。相比于2003年年初的调查,电视从业人员自我评价其社会地位仅排在第六位,列于律师与工程师之后②。这显示了公众与电视从业人员之间,对于从事电视职业的人员职业社会地位的看法,因角度不同而有比较大的分歧。(见表七)

表七:社会地位排名比较

公众评价 电视从业人员评价

大学教授

8.95

8.25

医生

8.46

7.95

电视从业人员

8.45

7.03

律师

8.38

7.69

工程师

8.22

7.13

中学教师

7.93

6.37

公务员

7.92

7.2

警察

7.69

5.49

护士

7.48

4.88

出租汽车司机

5.92

3.64

保险推销员

5.58

3.95

售货员

5.57

3.51

(该满意度调查为十级量表,10分代表最高分)

超过一半以上的公众认为,电视从业人员给人的主要印象是有一定的社会声望与知名度、有广泛社交圈、有良好的文化修养及广博的知识。

在对电视从业人员的整体评价中,职业道德的得分最高,而业务水准的得分相对较低(见表八)。这可能与公众对电视节目有较高期望值有关。

表八:公众对电视从业人员的总体评价

项目

得分

职业道德

4.13

综合素质

4.04

业务水准

4.00

45岁以上的公众对电视从业人员的评价较高,而25~44岁的公众在各方面的评价相对较低。总体说来,各年龄段对电视从业人员的总体评价均在良好以上。

同过去相比,超过七成以上的公众认为,电视从业人员在综合素质、业务能力、职业道德、社会地位等方面提高了,其中认同社会地位提高了的人数所占比例最大,达到78.7%。公众对电视从业人员的整体精神面貌持有较高的评价,特别是电视从业人员的敬业精神为大家所认同,平均分达到4.2分,为各项之首。

大多数人都认为上海电视媒体从业人员的工作强度较大,只有四分之一的人认为电视从业人员的工作强度一般,42%的人认为电视从业人员的工作强度高于平面媒体的从业人员。

另外,电视从业人员在爱心捐赠、失学儿童捐赠等公益活动中的表现得到了74.6%的公众的高度认可。

本次调查显示,公众认为目前电视从业人员最欠缺、最亟需提高的是创新意识,其次是不了解观众需求和缺乏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

针对目前电视从业人员职业道德、专业表现和综合素质的现状,近四成的人认为提高电视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主要应依靠社会舆论的监督,近三成的人认为应该依靠奖惩制度和相关的行业规范,五分之一的人认为需要依靠自我约束。

结论

1.公众对于电视从业人员的总体评价比较积极

调查结果显示,公众对电视从业人员的社会职能与职业道德评价均为良好,值得一提的是,与电视从业人员有过直接接触的公众,其评价要好于一般公众对电视从业人员的印象。总的来看,社会各界对电视从业人员在各项社会职能中满意度分值最高的集中在教育、娱乐功能上,这反映了公众对目前上海各类益智、文化、娱乐类电视节目的认可,同时也说明还有不少节目面临进一步提高的紧迫性。

通过调查可以看到,目前电视从业人员在公众心目中的社会地位相当高,职业道德也为公众所认可,在十二类职业中分别位于第三和第二位。公众在对电视从业人员社会地位方面的评价明显要好于电视从业人员的自身评价。近四分之三的人认为目前上海电视从业人员的业务能力、综合素质、职业道德和社会地位都比以前有明显提高。

2.电视从业人员的社会知晓度需要进一步提高

在本次调查中,许多人对栏目的印象比较深,却往往记不住具体记者、编辑、主持人的姓名,由此可见,目前公众对上海电视从业人员的了解很大程度上是和栏目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栏目成为了上海电视的标识,很多栏目代表了某种品牌。

而事实上,从国际电视业运作的一般规律来看,品牌栏目、节目是由优秀的电视从业人员支撑的,包括名记者、名编辑、名主持。往往他们是电视台或栏目、节目的形象代言人。从这点出发,上海的电视媒体需要进一步提升优秀记者、编辑、主持人的知晓度,以节目、栏目为依托,强化对他们的培养、形象包装和推广。

把从业人员更多地展现在公众面前,有意识地推进电视在公众中整体形象的提升,对于电视的品牌建设将是一个很有效的手段。

3.电视从业人员的自我认定和公众的需求之间仍存在差异

将本次调查同2003年年初完成的对从业人员的自我调查进行比照,发现在诸如社会职能、职业道德、社会地位等很多重要的问题上存在着从业人员与公众之间在认知方面的差别。当然,存在这样的差别有很多的因素,包括不同调查之间的差异、问题诉求所侧重的角度、职业化所带来的业内外不同的理念等等。但是,在某些方面所存在的差别,还是值得从业人员在实际的工作中引起注意。在大众传播由传者中心转向受者中心、媒介环境不断变化的情况下,受众应该是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4.加强新闻职业道德建设,需进一步强化社会监督和制度建设

职业道德建设,无论对整个新闻事业,还是对新闻从业人员而言,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有关专家认为,其主要原因在于:社会转型期各种利益群体对新闻工作的话语要求增加,直接考验着从业人员的职业良知;从业人员在社会转型和媒体改革中面临利益重新分配,存在心态失衡的可能,一旦管理监督不力,易导致有偿新闻等现象发生。③

对于如何加强新闻职业道德建设,本次调查有一点很有启示:公众认为,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建设最重要的途径,依次为社会舆论监督(37%)、制度建设(39%)、自我约束(20%)。除接受社会监督之外,还有很多其他的方法可用,包括:强化行业管理组织(机构)的权威性,加大行业评议和监察力度;进一步强化职业道德制度,使之与专业标准相融合等。

5.电视节目内容需要进一步改进

从本次调查的结果来看,公众对电视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评价要好于对其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评价。如果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进行解读的话,说明电视从业人员所提供给观众的电视节目并没有达到让观众十分满意的地步。

目前在上海,单从收视市场占有率看,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旗下的11个电视频道的收视份额保持在60%~70%,占据着一定的优势。但观众看你的节目,并不意味着他们感到满意。

本次调查中,公众在有些选项上的评价就印证了这个问题,公众认为目前电视从业人员最欠缺、最亟需提高的是创新意识。

看来,上海的电视媒体在不断提高节目质量、以“内容为王”提升自身竞争优势方面,还任重而道远。这将成为我们下一步需要重点突破的工作目标和努力方向。

注释:

①《社会转型过程中传媒人职业状况》,《新闻记者》2003年第1期

②《传媒人的媒介观与伦理观》,《新闻记者》2003年第4期

③《中国新闻工作者的职业意识与职业道德》,《新闻记者》1998年第3期

上一篇:女性与传媒发展 下一篇:弘扬职业精神 围歼四大公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