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班级养花种草中充分发挥其教育功能

时间:2022-10-14 02:46:32

在班级养花种草中充分发挥其教育功能

现今,随着绿色学校创建、温馨班级建设等工作的不断推进,我们的众多班级和师生,也开始了校内、班内的养花种草,在美化环境的同时,也同样充分挖掘了其育人价值,发挥了其巨大的教育功能。

一、从绿色环保迈向绿色德育

也许最初,我们在班级中开展的养花种草,种养各种植物,或是为了美化学习场所,或是用来宣传环保绿化,抑或是将适量的花草点缀在求知的环境中,以适当缓解学生的学习劳累。因为几盆青翠欲滴的绿色植物,一簇色彩斑斓的鲜花,会让我们的师生感受到生命的美丽、环保的意义,这也是教室种养绿色植物的最基本的育人价值。

但仅仅如此还不够。随着对种植花草育人价值的不断探索,我们的教育更可从最基本的美化环境、环保教育逐步深化,实现其教育价值由单一到系统,从浅层到深入的探求历程。这是因为,绿色对于自然,孕育着无限的生机,表现出生命的张力;绿色对于教育,象征着宽广自由的空间,寓示着自主和谐的发展。尤其是在探索“科学、人文、自然、和谐”为核心的“绿色教育”理念的今天,我们更应该让班级学生在种养植物的过程中,真正“处处有教育,事事皆教育”,最大限度地发挥班级及其事务的育人功效。我们要从最初的感受植物的美丽,最终走向感悟人与自然和谐的交流沟通,从而将“绿色教育”理念融合于德育,使外在教育影响和学生内在发展需求和谐统一,构建出的“绿色德育”新模式。

二、从花草品性走向人格培养

班级内的各种花花草草,都有其特定的秉性。如傲骨幽香的梅、虚心有节的竹、清丽脱俗的兰、经霜耐寒的菊……在班级内开展绿色动植物的种养,可以让这些带着高雅的气节品格,承载着思想道德教育的植物,融入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并在学生自己的劳动实践中真正知晓梅花的“香自苦寒来”,兰花的“出幽谷而芬芳”等等,在对花木美好品性的感悟、体验中,激励起学生修炼积极进取的人生之道,达到“育人无痕”的教育境界,提高了班级德育工作的品位。

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在校园内或班级内认养花草,利用课余时间搜集相关花草的图片诗文、格言警句、故事歌曲。在晨会、班队课上探讨、感悟花草的品性,自编相关花草小报或布置班级专栏,在作文、日记中倾吐自己的感想……引导学生自觉不自觉地将花品与人品联系起来,在选择、体验、感悟中求真、向善、立美,获得了愉悦、和谐的发展。

三、在提供植物中感受奉献的快乐

班级中的花花草草,大都是学生带来的,是最真实最可感受的小中见大的奉献精神与集体主义在学生中的集中体现。有经验的班主任,能借为班级提供花草的同学为例,开展奉献教育和集体主义。正如英国谚语“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所说的一样,给班级送来一份小小的植物,本是一件很平凡微小的事情,正如同赠人一枝玫瑰般微不足道。但这种教育与引导,比传统道德说教在内容和方法上都更易让学生理解与接受,它带来的教育效果与温馨感受,会在赠花人和受花人的心底慢慢升腾、弥漫、覆盖,从而引领孩子认识到:一个发自内心的小小的善行,也会铸就大爱的人生舞台;记住别人对自己的恩惠,洗去自己对别人的怨恨,在人生的旅途中才能晴空万里。

四、从关爱植物走向责任教育

责任教育,是现代学生教育的重要内容。古往今来,孔子的“当仁不让”,孟子的“舍我其谁”,顾炎武的“天下兴旺,匹夫有责”,无不显示了责任的重要。今天的学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421的家庭结构,让许多孩子失去了责任意识与责任教育。而且,作为一名未来的社会公民,也绝不可以没有负责的精神。对自己有了责任意识,孩子才会珍惜生命,不断监控自己,激励自己不断进取;对他人有了责任意识,孩子才会团结互助,共建和谐班级。

作为班集体,必须把责任教育融入班建设之中,将责任意识、负责精神内化为每一个人的自觉行动,潜移默化影响他们的行为。班级内的养花种草,同样为学生的责任教育提供了良好地机会。通过班级成员岗位设置的方式,将具体的花草的浇水、管理等事务落实到人,引导学生分工或分时段负责,既让更多的孩子参与班级管理,感受岗位的责任与义务;又给了学生尽职的机会,让他们体验到责任分量。

五、在种养植物中体味生命教育

有些植物的生命力是顽强的,如仙人掌、生石花等,而有些植物的生命是脆弱的。在种养植物的过程中,学生一定会遇到生命力顽强的植物,也一定会感受到有些植物生命的脆弱,遇到过由于各种原因而造成的一些花草枯萎及至死亡的现象。老舍在《养花》中说:“看着一棵好花生病要死,是件难过的事”,但对于经历养花过程,并亲历其枯萎及至死亡的学生来说,未必不是好事情。有智慧的班主任,会十分重视这些植物背后的教育内涵,对孩子进行相应的生命教育,让同学们感受到生命失去的可惜,感受生命关怀的重要,从而更加珍惜生命,爱惜生命。

六、在种养植物中培育科学精神

花草和人一样,是有生命的,需要细心呵护。但即使天天去照管它们,像好朋友似的关切它们,缺乏科学精神,也不一定能把花草养活。如有的花草喜阴,有的喜阳;有的花草要多浇水,有的不耐水。教师要引导学生按照科学方法养化种草,再加上细心和勤勉,才能真正做到“花开不败”。

通过养花种草,逐步培育学生的科学精神,也是不断实现新课程改革所要追求的目标的过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提出:“要倡导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引导学生创新与实践”,要让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要“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在班级种植中,引导学生采用科学的方法,先从普通的、较低档的种类开始,逐渐摸索养花的规律和技巧。摸着门道,花草养活了,而且三年五载老活着,这不禁让师生开心,更可让全体师生真正感受科学意识、科学方法的重要。

当然,细细思考,班级内养花种草的育人价值还有很多,这正如我们所熟知的一样:教育无处不在。相信有智慧的班主任们,在对班级内诸如养花种草等各项事务进行管理的时候,多留一份心,多思考与挖掘一下其蕴含的教育功能,并巧妙利用,将大大提升我们的教育效果,在达成课程改革目标的同时,更好地培养出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上一篇:4部委联合 下一篇:文化产业的忧虑与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