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阶段发达国家贸易保护的主要手段与我国的对策

时间:2022-10-14 01:54:37

现阶段发达国家贸易保护的主要手段与我国的对策

摘要:2008年底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贸易保护主义沉碴泛起。其表现形式多样,对我国的出口贸易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我国政府和企业应积极应对,建立健全进出口贸易管理机制, 加强区域化经济合作和双边经贸谈判突破贸易保护主义的围城,建立贸易壁垒预警平台和快速反应机制,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培育核心竞争力,应用综合国力等手段反制贸易保护主义,保护我国的正当权益。

关键词:贸易保护主义;贸易壁垒;影响;对策

据英国智库经济政策研究中心的世界贸易预警项目监测,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球40%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针对中国。2012年10月,商务部《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2012年秋季)》亦指出,中国是贸易保护主义的最大受害者。

1.我国出口贸易现阶段面临的主要贸易壁垒

1.1 贸易保护主义盛行

发达国家曲解和滥用WTO体制下的反倾销、反补贴 、一般保障和特殊保障等规定,以公平竞争为幌子,大行贸易保护之实。2012年,我国是遭受贸易经济调查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据商务部统计数据显示,我国遭遇21个国家发起的贸易救济调查77起,涉及金额达277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1.6%和369%。今年一季度,我国遭遇12个国家及地区发起的贸易救济调查22起,同比增长22.2%。

1.2 新型贸易壁垒发展迅速

发达国家利用技术优势和标准代差,以保障人类、动植物健康与安全及保护环境等为由而构建针对我国商品、服务和投资进入的措施,在“科学和合理”的名义下 ,设置带有歧视性的技术和绿色贸易壁垒。

1.2.1 技术性贸易壁垒

现阶段,发达国家经济、技术发展水平领先于我国的同时,居民收入与消费水平也高于我国。发达国家目前对质量、安全、健康以及生活环境等方面的技术指标要求高于我国,于是,这些技术法规或标准、或使用特殊的检验与认证程序便形成技术性壁垒,限制或禁止我国商品进入。技术性壁垒主要包括技术法规和标准、合格评定与认证和商品包装和标签的规定。

1.2.2 绿色贸易壁垒

发达国家以环境保护为名义制定一系列苛刻的环境标准,对我国的产品或服务进行准入限制。目前的绿色壁垒主要涉及绿色关税(如碳关税)和市场准入、绿色技术标准、绿色环境标志、绿色包装制度及绿色卫生检疫制度五个方面。

1.3 有针对性地增加国际贸易公约外的限制

在WTO多边贸易协议框架之外,发达国家从我国尚未加入的某些协议出发,恣意妄为对我国的商品、服务设置准入的壁垒。

发达国家将国际贸易与劳工标准、人权标准挂钩,要求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为借口削弱企业的竞争力。因劳工、人权标准等具有复杂性、随意性及多样性的特点,社会责任变身为一种较隐蔽的新型贸易壁垒,被发达国家用以抑制我国迅速发展的出口贸易。

迄今为止,我国尚未加入WTO的政府采购协议,这也成为发达国家限制我国商品和服务准入的利器。最明显的例子就是“购买美国货”条款,2009年,美国总统奥巴马签署批准了总额为7870亿美元的经济刺激计划,法案要求,除非使用国内钢铁产品导致整个工程的造价升高25%以上,否则使用政府经济刺激资金建设的公共工程项目必须要使用产自美国的钢铁。这意味着我国钢铁产品被挡在美国庞大的公共工程建设的大门之外。

1.4 以国家或安全为由对产业资本的进入设置阻碍

发达国家以或国家安全为由,阻碍我国与贸易有关的产业资本的进入。例如2012年10月,美国众议院常设特别情报委员会(House Permanent Select Committee on Intelligence)发表声明,其称华为和中兴的电信设备存在后门,能够泄露美国企业或政府的数据给中国政府。同时要求美国政府对中兴和华为在美国的业务活动进行严厉的限制,这些把普通的商业行为被提升到威胁国家安全的高度,导致华为、中兴等中国企业在美国的相关投资项目受阻。

1.5 利用媒体制造消费者信任危机

发达国家通过媒体以偏概全的夸大、不实宣传影响公众判断,引导舆论,制造消费者对中国产品的信任危机,通过影响消费者购买意愿来实现打击我国商品国际市场的目的。2012年10月,德国爆发大规模校园食物中毒事件,在没有确凿的证据的情况下,媒体已经将怀疑的对象指向来自中国的冷冻草莓,并进行了大肆渲染与报道。当天,德国当局将此情况通报欧盟其他伙伴国,并回收了所有中国冷冻草莓,以展开进一步分析和检测。舆论制造者将个别孤立的质量事件和个人厂商行为与中国出口产品、中国出口产品质量、甚至是中国商人信誉挂钩,夸大影响,有意影响其国内消费者购买选择倾向。

1.6 人民币汇率升值增大出口压力

发达国家通过施压,使人民币汇率升值,以此来提高我国出口商品的成本,抑制我国商品出口贸易。自2005年我国实施人民币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累计升值超过30%,在美国经济增长放缓、失业率高企和国内政治压力增大之际,人民币汇率升值就会把我国商品对美出口贸易推到风口浪尖上。2011年10月美国国会参议院不顾中方坚决反对,程序性通过了《2011年货币汇率监督改革法案》立项预案,此举是把经贸问题政治化,是保护贸易主义措施的典型表现。

1.7 其他贸易壁垒

此外,其他贸易壁垒还包括检验程序和检验手续;计量单位制,如仪器、工具、模具等;电子数据交换等。

2.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

发达国家针对我国实施的各种贸易保护手段,直接导致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国际环境恶化。

2.1贸易纠纷频发导致我国巨额贸易损失

近年来,随着我国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市场多元化,对外贸易额的不断扩大,贸易摩擦进入了高发期,我国企业所遭遇的“双反”、各种保障措施以及技术、环境、劳工等贸易壁垒的限制措施前所未有,涉案金额猛增,使这些企业对外贸易蒙受了巨额损失。金融危机爆发后的2009年到2012年之间,我国遭遇贸易经济调查案件达328起,涉及出口金额534亿美元。

2.2我国出口产品的国际市场环境恶化

2.2.1 我国出口产品国际市场环境现状

目前,发达国家对我国出口产品的市场准入门槛纷纷提高;同时,加大了对我出口产品与企业负面影响的国际舆论宣传。

2.2.2 国际市场环境恶化的原因

由于进口国环境、技术等标准提高,导致我国许多产品无法进入或被迫退出目标市场,农产品尤其明显;同时,进口国往往会实行双重标准, 如对进口产品和本国产品实施双重检疫标准;或者比以往更加严格地执法、增加程序的繁琐度等,从而降低我国产品进入市场的效率;或是对本土产业采取救济措施,通过提升本国产品的竞争力达到限制我国产品进口的目的。

2.3 我国出口产品竞争力被削弱

2.3.1 出口产品价格竞争优势丧失

为了达到国外目标市场的要求,我国企业在技术、环保及改善工人劳动条件等方面都必须增大投入,直接提升产品成本,使产品丧失价格竞争优势,使中国产品丧失通过“物美价廉”来吸引国际消费者的传统优势。

2.3.2出口产品价格竞争优势丧失的缘由在于成本增加

出口产品成本的增加包括一次性的初始成本和持续成本,在生产、检疫等环节进行设备的技术改造所增加的成本是初始性成本,长期质量控制而产生的成本比如验证出口产品符合某项标准所耗费的重复性支出则是持续成本。无论是初始性、还是可持续性的成本都导致我国出口产品价格竞争力下降。

2.4贸易摩擦引发的中国泛滥,进而向经济、政治、军事领域扩散,导致我国国际经济贸易环境的恶化

贸易的巨额顺差已成为影响我国与发达国家政治经济关系的重要因素。2008年底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对美国的出口,每年都存在2000亿美元左右的巨额顺差,美国对我国实施的贸易制裁开始从单纯的针对产品转向对人民币汇率、投资、技术出口等领域全方位地施加压力;在欧盟国家对中国产品频繁设限的同时,一些欧盟国家的企业与我国企业的矛盾、当地民众与华商之间的冲突开始激化,砸店、烧货的恶性事件时有发生,华商的经营无法正常进行,甚至我国公民的人身安全都得不到保证,针对我国贸易壁垒的无形大幕从民间层面至官方政策均可感觉到其在徐徐升起。

3. 我国当下应对贸易壁垒的措施

3.1 全面看待贸易保护主义的特性,持积极心态应对其带来的负面影响

3.1.1 自由贸易与保护贸易是一对恋生兄弟,弱者采取保护措施,强者采取自由政策;同一国家采取什么样的贸易政策是具有相对性的,处在弱势时会采取保护政策,处在上升时期会采取自由贸易的政策;处在某一特定阶段的国家,采取的贸易政策都会具有两面性,既可能伤人也会累己,既可能护己也可能害己。

因此,要正确看待金融危机中采取贸易保护主义的发达国家,其采取的贸易政策是阶段性、相对性、两面性的,甚至是损人不利己的,国家对其应定位在竞争对手的层面,而不是敌手,无论是政治、经济、军事以及文化领域均应如此,应对策略应是良性的、可控制的范围内。

3.1.2贸易保护主义是一把名副其实的双刃剑,除了对我国出口贸易会形成壁垒的障碍,也有其积极的作用,应充分利用正面的作用促进我国企业逐步和国际标准接轨,提高竞争力中科技的含量,提升核心竞争力,促进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3.2 健全符合WTO规则的进出口贸易管理体制

3.2.1加强对发达贸易对象国的宏观研究 ,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技术法规、标准体系和产品认证认可体系,引导企业调整出口产品的贸易和竞争方式,巩固和发展已有的市场。

与国际接轨应是双向的:一是规则向国际靠拢,比如认证标准、认证程序和认证机构等;另一是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和多边贸易规则的谈判 ,提出自己公平、有序和互惠的经济贸易的主张,并融入到国际多边贸易规则中。

3.2.2 对凡涉及安全、卫生和健康的进口商品建立相应的市场准入制度。根据安全、检验检疫协议、产品的认证体系等规定,对进口产品严格执法,并与发达贸易对象国进行产业政策协调和联动,增强在贸易纠纷处理中的对等待遇与反制力量。

市场准入制度的进一步升级就形成我国的贸易壁垒体系,这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保护本国市场,并针对那些对我国产品设置歧视性贸易壁垒的国家或地区,保留必要的压力和报复的权利。

3.3 加强区域化经济合作和双边经贸谈判突破贸易保护主义的围城

3.3.1自由贸易区是区域化经济合作的典型,目前,我国正与五大洲的29个国家和地区建设16个自贸区。其中,已经签署并实施10个自贸协定,正在商建的自贸区有6个。自由贸易区的实质是成员国通过协定把自由贸易优惠安排固化下来,同时取消或降低关税。成员国之间的这种优惠措施和取消关税壁垒是互惠互利、双赢和长效的,正所谓“投之以桃,报之以李”,是我国打破贸易保护主义围城的利器。

3.3.2通过双边谈判扩大人民币互换的范围和总量,使得进出口贸易能有效规避汇率风险、降低汇兑费用,提高出口产品的价格竞争能力。自2008年12月以来,我国已先后与韩国等19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货币互换协议,总额超过1.67万亿元人民币。

3.4鼓励出口企业自主创新,培育核心竞争力

发达贸易对象国对我国竖起“双反”壁垒大都是针对我国出口的档次低、技术含量不高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因此,企业应重视产品质量,走技术创新之路,培育对商标、专利等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和能力,只有提升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层次和核心竞争力才能有效打破这些贸易壁垒。同时,政府应该鼓励、引导出口企业自主创新,大力推动产学研一体化, 国家应加大对自主创新的扶持力度,促进基础研究、产学研和科技成果转化。

3.5培育国内市场刺激内需,调整过分强调出口导向型的贸易战略

我国是一个拥有13.5亿消费者的大市场,2012年人均GDP超过6000美金,消费能力在快速增长,这对我国的贸易政策的制定无疑是一个积极的因素。一方面,我们可以依靠强大的国内市场规模,培育产业的竞争力,纠正过分强调出口导向的贸易战略,降低对国外市场的依赖度;另一方面,充分利用我国市场份额巨大的吸附力,转换成我国对外经济贸易关系谈判和反制贸易保护主义的筹码。

3.6建立贸易保护的预警平台和快速反应机制

3.6.1政府应建立和完善针对贸易保护的信息中心和数据库,收集、跟踪国外有关贸易壁垒的立法、“双反”以及其他贸易保护的措施等信息, 由信息中心对数据进行专业整理和分析,对产品、产业可能触发的贸易保护及时发出预警信息,为企业采取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打下提前量。

3.6.2在信息中心及时发出预警、且“双反”等壁垒最终呈现时,中央与地方、政府与行业协会、企业与专家互动的快速反应机制应被激活,从宏观到中观、从民间到立法诉讼、从企业到专家或律师的立体应诉体系发挥其各自作用。

3.7出口企业和行业应熟悉WTO规则、掌握应对技巧,适时适度使用反制手段,削弱贸易保护主义的可能冲击

企业一旦遭遇反倾销、反补贴等调查,要积极应诉,及时抗辩;要充分利用WTO的

规则来保护自身的正当权益,比如用好60天的评议权利,把握好抵制歧视性标准,利用我国是发展中国家身份的特殊优势获得诉讼中的区别待遇。同行企业应团结起来应诉,避免单独作战,更忌恶性竞争。

3.8 应用综合国力反制贸易保护主义

经济是政治的基础、政治是经济的舞台、战争是政治的延续。积极应诉、按照国际规则走程序走是必要的,但也要通过经济、政治、外交等途径寻求突破点。2010年以来我国GDP排名世界第二,综合国力逐年稳定上升,在国际政治、经济、军事等争端中,我国发挥的作用与日俱增,因此外交适时介入贸易争端的处理、谈判,不失为一个应对贸易保护主义有力、有效的手段。(作者单位: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薛荣久.“新贸易保护主义”思潮泛起,人民论坛,2009/03/A 总第245 期。

[2]王慧敏.隐性贸易保护主义的初步分析,黑龙江对外经贸,2009年第6期。

[3]喻跃梅.技术性贸易壁垒形成机制分析[J].商业研究,2005(22)。

[4]宋波.读懂技术贸易壁垒[N].经济日报,2003-02-24。

上一篇:我国商业银行的房地产信贷风险研究 下一篇:电子商务中消费者知情权的法律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