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高校体育教学与学生体质下降相关的问题探究

时间:2022-10-14 01:32:27

贵州高校体育教学与学生体质下降相关的问题探究

摘 要: 近几年的体质测试结果显示,贵州省的大学生很多方面的指标都不达标。尤其心肺耐力、速度、爆发力、力量素质呈下降趋势,视力不良检出率居高不下。从总体上看,贵州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文章运用专家访谈法、实地观察法、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对贵州省的10余所高校体育教学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发现这些高校体育教学中存在一些与大学生体质下降相关的问题,最后结合贵州高校的实际情况,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 体育教学 体质下降 相关问题

1.引言

什么是体质?体质是指人体的质量,它是在遗传性和获得性的基础上表现出来的人体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和心理素质的综合的相对的特征。影响体质的因素很多,有遗传、锻炼、心理、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卫生保健、生活方式等因素。[1]自2003年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国力强盛,社会稳定,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环境、营养、医疗卫生、体育锻炼等条件比以往优越得多。[1]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贵州省的经济也快速发展。可是,近几年贵州高校学生体质测试结果显示,很多方面的指标都不达标。尤其心肺耐力、速度、爆发力、力量素质呈下降趋势,视力不良检出率居高不下。从总体上看,我省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令人担忧。我通过对贵州省的10余所高校体育教学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发现这些高校体育教学中存在一些与大学生体质下降相关的问题。最后我结合贵州高校的实际情况,提出几点建议。

2.贵州高校体育教学中与大学生体质下降相关的问题分析

2.1体育教学内容的选编问题

我通过对贵州大学、贵州民族学院、贵州师范大学、贵州财经学院、贵阳学院、黔南师院、凯里师院等高校的部分教师和学生的访问调查,发现在体育教学内容的选编方面,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体育课程的项目开设不够丰富,尤其是一些时尚的运动项目。由于受师资和场地器材的影响,导致运动项目开设非常有限,不能满足我省高校大学生的需求,这直接影响着大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二是现已开设的项目中所教授的教学内容偏少。例如,我省高校健美操选项课教学内容主要是健身健美操。有的教师基本只教健身健美操和形体训练;有的教师偶尔也教形体训练、瑜珈、交谊舞、民族健身操等内容,但比例较小。踏板操、拉丁舞、街舞和肚皮舞等更是少见。这些运动恰好是很多学生所渴望了解的。以上情况大大影响我省大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

2.2体育课运动负荷偏小

目前,贵州高校传统的体育课由普修课和专项课两部分组成。即在大学一年级进行篮、排、足、田径、武术、身体素质为主的教学。这一阶段主要以提高身体素质、普及运动技术为主,且以行政班为单位,指派教师授课。在大二时实行选项制,根据个人兴趣选课,打乱行政班,自选项目授课,甚至自选教师。还可按体能状况分班教学。在大三、大四时,我省高校均不开设体育课,不过每年都有体育达标测试。然而许多体育课教学追求的是学生情感的体验,只追求兴趣、玩耍,满足学生的心理要求,做一些一般的活动,活动量很小,不可能使心肺功能得到锻炼的练习,让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产生良好的互动,在追求热闹的同时却没有达到本该有的运动负荷,使体育课失去了最基本的“增强体质”功能,学生的运动负荷上不去,根本达不到强身健体的效果。

2.3安全问题导致教师“谨慎”教学

安全问题一直是困扰学校体育的一大隐患。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应当尽可能地避免体育伤害事故或减到最低程度,不出大事故,但是体育运动与伤害事故存在着某种必然的联系。参加体育锻炼难免会发生伤害事故。一旦学生出事了,学生家长首先就会找学校理论或打官司。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人民的法制意识逐步提高,越来越多的家长在孩子出事之后,选择用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这也使得学校、体育教师在开展体育活动和体育教学中不得不慎之再慎。[2]贵州高校的部分体育老师在开展体育活动和体育教学中也是非常谨慎的。在“安全第一”的思想下,相当数量的体育教师由于过于担心学生在体育课上受伤,怕受到学校、家长的指责,因此在体育课上总是小心谨慎,几乎不敢让学生放开运动:跑步怕摔伤,跳跃怕扭伤,单、双杠怕摔下骨拆,篮球、足球怕砸伤等。以上这些必然会导致我省大学生体质水平下降。

2.4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有待改进

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计划,保证教学质量,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而我省高校有的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较为老套和单一,不能很好地调动或不能长时间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篮球课程的教学中,部分老师过于强调运球、传球、投篮等基本技术的学习,教学方法单一。对于公共体育课而言,一周只有一次,学生每周来都是重复做以上技术练习,就会感到很枯燥,缺乏练习的兴趣。

2.5场地器材问题

近年来,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人们都偏重于眼前经济利益、短期效应,忽视了长远计划。许多高校为了在教育市场占领有利位置,大规模地扩招,超过了自身的承受能力,造成了许多矛盾的激化。在贵州的高校中也存在这种现象,导致体育教学的场地、器材设施严重缺乏,从而影响到学生体育锻炼的效果。

3.建议

3.1科学的竞争激励机制

实行多劳多得,按工作时间、质量进行分配的激励机制。一要实行奖励机制:开拓思路,克服困难,把物质与精神奖励结合起来,奖励及时,形式多样化;二要实行培养激励机制:多给教师业务提高的机会,如:攻读硕士学位、参加裁判等级考试、选派进修等,满足其对专业文化学习的需求;三要实行晋职激励机制:专业技术职务评聘,要打破论资排辈的观念,给予优秀青年教师晋级。[3]

3.2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要尊重、关心学生,耐心帮助学生,激起学生努力学习的情感,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尊重学生的要求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注重教学内容的更新和教学方法的改进,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个学生受益。体育教学内容应选择学生喜欢的、时尚的,有利于学生参加的适合于群体性锻炼的项目,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健康的体育锻炼习惯。在项目上除常见的运动项目外,各校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开展自己的优势项目,形成某个项目的传统优势,创造一个良好气氛,使学生感兴趣,快乐地参与进去。教师还应讲究教法手段的实效性和多样性,如运用游戏教学法、比赛法教学法、录像教学法等。此外,还要注意对学生进行思考、创造、表达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个性的培养,教育学生把刻苦锻炼作为磨练自身意志的过程。[4]

3.3处理好运动技术教学与学习兴趣培养的关系

当前,体育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引导学生通过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获得科学锻炼身体的意识和爱好,从而延续他们的锻炼兴趣和健身习惯,促进他们健康发展,而“运动技能”的学习与提高是实现体育教学目标的“载体”和“途径”。因此,我们应处理好运动技术教学与学习兴趣培养的关系。在进行运动技能教学的同时,要强调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要将运动技能的教学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联系起来,让学生感受到体育运动带给他们的乐趣和成就感。[5]

3.4体育课教学要保证一定的运动负荷

体育课的运动负荷是否适宜,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应随着学生的机能能力的改善和提高,适当地增加运动负荷,这对增强学生体质、掌握和提高运动技能、提高运动成绩、防止伤害事故等都具有重要意义,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在教学实践中,不仅要给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而且要注重体育知识、技术的传授、必要的素质练习和学生刻苦锻炼精神的培养。因此,在体育活动内容的安排上要保证一定的运动负荷。

3.5改善场地器材的设施条件

学校的体育教学场地、器材设施应基本能满足在校生的需求。在可能的情况下,学校可以考虑充分利用学校周边社区或其他单位的现有资源。

参考文献:

[1]甄志平等.中国学生体质测试指标体系演进与发展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2006,(7).

[2]李小伟.学生体质在“安全第一”中不断下降[J].中国学校体育,2006.

[3]刘玲.论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中的几个问题[J].体育科学,2002,(2).

[4]牛雪松.论大学生体质下降趋势对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启示[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体育专刊,2005.12,Vol20.

[5]刘英.浅谈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与应对措施[J].搏击・体育论坛,2006.7,Vol1,(4).

上一篇:中学体育新课程如何结合新型教学方式 下一篇:高校体育教学中游戏性活动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