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让教育回归本位

时间:2022-10-14 01:03:45

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让教育回归本位

减轻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保障孩子的身心健康,愈来愈成为全社会的普遍呼声。过重的负担,尤其是过重的课业负担已成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最大障碍,它消耗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扼杀了孩子自主创新的能力,使他们丧失了学习动力。在大环境及社会大机制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如何“减负”,是当前摆在中小学校面前的一项刻不容缓的大事。

一、转变教学思想,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

为什么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应试教育仍扎扎实实?变相体罚学生、有偿家教、补课等师德问题,学生心理恐慌、信心不足、厌学,甚至出现自杀倾向等心理问题屡屡出现。其实考试、评比、升学这些负担始终是压在教师和学生身上的三座大山,改革考试体制固然重要,但教育观念的更新和教学思想的转变是减负的前提。减轻学生过重负担,落实的关键在学校和老师。因此,学校校长和教师必须转变教育只为升学服务的目标观,树立教育为提高国民素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的目标观;转变以考试分数为唯一标准评价学生的质量观,树立学生综合素质提高、个性特长充分发展的教育质量观;转变只重视少数尖子生,而轻视大多数学生,重知识灌输,轻能力培养的教学观,树立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知识学习与智能发展相统一的教学观;并落实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去。教师应不断提高师德素养和专业水平,倡导教学民主,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的人格;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严格遵照新课程标准,保证各科合理配置

课程是教书育人的基本依托。学校应严格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科学安排教学课时,开足开全每一个学科,保证体、音、美和自习课课时,不随意取消这些课程,完善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等体现地方特色的课程,同时配备专门的学科教师,坚决杜绝主课老师兼代副科的现象!防止班主任及必修课教师挤占自修课及活动课时间。定期举行学生座谈会,用笔谈和交谈的形式了解老师上课情况。要求每位教师做到:1.教师不布置午间作业;2.布置给学生的书面作业,教师要全批全改,不将责任转嫁给家长,不以任何理由和借口惩罚学生做作业;3.教师不得占用副课、活动课及课余时间讲课;课余时间应由学生自己支配,教师不在此期间给学生安排学习任务;4.老师不利用课外时间给学生补课;5.不参与赢利性家教等。这些如果做到了就可以为减轻学生的负担打下基础。

三、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打造以学生为主体的有效课堂

课程改革后,教学观念须更新、教学方法也须改革。学校应引领教师围绕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师生从学生的教学负担中解放出来,促进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等方面开展研究。定期召开座谈会,着力探讨课堂教学效率的最优化方法,鼓励教师大胆探讨课堂教学效率的最优化方法,要求教师教学方法要巧妙,以最少的时间获得尽可能高的训练效果。同时安排专人对全体教师进行现代教育观念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大力开展教育教学手段的改革,鼓励教师积极采用多媒体教学,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解放学生的手脑,改革作业布置方式

长久以来,家庭作业一直是学生脊背上的一座大山,使他们不胜重负。传统的作业布置是一刀切的,其存在三种弊端:1.优生“吃不饱”;2.差生“吃不了”;3.机械性的作业重复。

所以,改革作业布置形式,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是问题的关键,我们应积极尝试有针对性、多样性、开放性的作业,考虑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严卡作业时间,按照“限时、分层、有效”的作业设计原则,精心设计数量少、质量高的作业。形式灵活多样,或书面作业、或口头作业、或搜集整理类作业、或观察性作业、或游戏性作业、或视听性作业,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避免机械地背诵、抄写和训练。最终给学生创造一个充足的自主时间,使学生能充分发展自己的兴趣、想象和特长。教师应改变学生做题越多越好、教师批改越细越好的传统观念,把作业检查的标准主要放在作业的布置是否科学、学生作业有没有提高、教师批改的导向性如何等问题上。

五、改变评价方式,采取多角度考评

以单一的学科考分评价学生是长期以来评价学生的主要手段,这是导致学生片面追求分数、加重学生负担的一个重要原因。基于此,学校应从考核成绩、品德表现、个性特点、爱好特长、身体素质、在家表现等众多方面对学生进行考评,侧重学生是否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改革“三好”评选方法,设立更多奖项,如:“进步之星”“朗读之星”“文明之星”“体育标兵”“卫生标兵”“学习标兵”等,从多个层次、多个角度来评价学生。

把考试成绩作为奖惩、评价教师的唯一依据,必然导致题海泛滥,加重师生负担。学校应制定教育教学综合考核办法,从德、勤、能、绩等多方面综合考核教师,如师德、教改、教学水平、教师基本功等,让考试成绩仅作为众多考核项目中的一项。让职称考核、评定,优秀教师等评选都依照“综合考核德为首”的方法进行。

六、消除减负误区,注重家校共建

“这边学校减负,那边家教热乎;学生都喊‘万岁’,游戏老板暴富。”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固然有“分数论”的大环境影响,但不能说不是部分家长对“减负”片面理解所致,最终导致家长不信任学校,社会不认可学校。所以,减负需要得到家长的支持和认可,注重家校共建方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著名教育学家潘光旦说:“教育的唯一目的就是叫人得到‘位育’。位的注解是‘安其所’,育的注解是‘遂其生’,安所遂生是一切生命之大欲”。目前,学生之所以承担过重的课业负担,归根结底是不少学校简单地把教育等同于学习,把成绩的好坏作为衡量学生优劣的唯一标尺。教育应该回归它的本位,最好的教育就是离开学校若干年后,所学的知识都忘记了,而在人生过程中留下来的那一部分东西。教育不仅要让孩子们变得优秀,而且要让他们体验到快乐。

上一篇:在初中数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下一篇:高中生应重视力学解题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