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丘市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与对策

时间:2022-10-14 01:01:59

任丘市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 F3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5)05-0025-01

农业信息化是指信息及知识成为农业生产活动的基本资源和发展动力,信息和技术咨询服务业成为整个农业结构的基础产业之一,以及信息和智力活动对农业的增长的贡献逐渐加大。农业信息化就是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与信息系统来为农业的产、供、销以及相应的一些管理、服务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这样就可以提升农业的综合生产力以及经营管理的效率。

1 农业信息化的发展概况

经过多年的累积效应,任丘市的农业信息化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农业信息化体系已经基本的完善。全市19个乡镇(办事处)全部按“六个一”标准,成立了信息服务站。信息员已达到524人,农业的龙头企业、合作组织以及种养大户达到1800户。建立了一支从上到下完整农业信息队伍,形成了以农村信息员、农业龙头企业、种养大户为一体的农业信息体系。

1.2 信息服务功能显著增强。一是涉农互联网网站较多。以市委的农业信息网为主导,各乡镇都建立了农业信息网、农产品交易网以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网站等。二是基本形成了电视有专栏、电话有专线.手机有短信、报纸有专版、电台有热线。

1.3 信息系统应用逐步加快。近几年,我市逐步应用了政府公文交换系统、信息公开、农情调度等信息系统。开展了测土配方、病虫害防治等专业系统的应用和推广。

2 农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任丘市农业信息化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在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背景下,目前的农业信息化水平还是初级的、低水平的。

2.1 政府对农业信息化的投入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各级领导对具体实施方法和所需要的支撑体系不够了解。有的领导认为,虽然互联网、信息化很重要,但现在实施起的作用还不是很明显,存在着等待、观望的思想。

2.2 农业信息采集渠道不规范,采集方法欠科学。目前采集的农业信息准确性差,权威性不强,主要是因为信息采集渠道不合理、不规范。信息采集方法不科学、采集制度不健全、信息采集点不足等也影响了信息的准确性和代表性。

2.3 农村的信息服务不到位。主要服务于农业第一线的植保站、农技站等部门,资金的实力比较弱,内部人员的素质比较悬殊,管理服务部门不够健全,其中一些植保站、农技站根本没有给农民提供到有效的咨询与服务关于农业技术方面的,只是充当了买卖农药的“小卖部”。

2.4 农民的经济能力与信息意识影响农业信息化水平的提高。由于农民的收入比较低,通讯网络设备缺乏,而且农民在信息意识与信息的运用上的自觉能力差,导致农业的信息化水平的落后。如农村的电话装机率、微机装备率、计算机基本知识普及率、联网率、受大学教育人数等都很低。在这种情况下,农业信息产业的发展有待于政府的资金投入和信息消费群体整体素质的提高。

3 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加快发展农业信息化,可使政府在宏观调控中,通过信息流动,使物质流、能量流、资金流在时间、空间及流量上取得同步协调,农业资源被合理地配置到效益较好的环节上,大幅度提高农业生产力。

3.1 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是“三农”工作发展的必然要求。

信息技术具有双重性,如果运用得好就有可能为落后地区、落后产业超越先进提供很好的支撑,反之,差距将越来越大。虽然今年来看,我们的农业在信息体系建设上已经取得了相当的成绩,但相比于发达的国家,在市场实际需求方面上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因此,应该加快建设农业信息体系的步伐。

3.2 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是适应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

现代农业实质上是市场化农业,也是信息农业。因为,农民种什么、怎么种、如何管理、如何买卖都离不开信息。而信息服务又不到位,所以农业生产经营者完全是靠自己的直觉与以往的经验来进行决策,以至于生产时造成了盲目性,最终导致农产品在市场价格上的大起大落,生产经营呈周期性波动,社会资源浪费巨大。

3.3 加快农业信息化是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迫切要求。

当前,任丘市广大农村正进行农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指导农民搞好结构调整,抓好市场问题是关键。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无论什么样的调整都必须有市场,才会产生效益。所以,只有完善农业信息的服务体系,尽量为农民提供有效的信息服务,通过信息来引导农民的自觉性了,从而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这样才能实现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

4 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4.1充分发挥政府在农业信息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主要通过制定相关的信息产业政策,对发展农业信息产业的意义、目标、发展重点等做出明确规定来实现。政府的作用体现在三方面:第一,整合农业信息资源,解决好农村信息服务滞后问题,全面推进农业信息化进程。第二,以农业信息服务为目的,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以农业信息网络设施建设为基础,以农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重点,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第三,合理制定农业信息化发展规划,明确方向,完善配套体系。

4.2 加大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农业信息化建设是高技术、高投入的社会公益性项目,在信息化发展初期,只能靠服务所得很难维持。首先,可从财政支农等资金中适当安排一定份额,设立专项资金,专门用于农业信息化建设。其次,政府应鼓励和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农村信息化建设。再次,信息运营企业要大力开发适合农村需要、贴近农民生产和生活的新业务,不断满足农村不同层次对信息通信和网络的需要。

4.3 重视农业信息网络和农业信息系统的建设。通过建立和完善适应于当地经济水平的信息网络平台。只有完善了农业的信息网络,才能有效的提高农业信息水平,从而增强获取和农业信息的能力。

4.4 加快适应农业信息化要求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在农业信息化的实施过程中,作为其中比较重要就是需要一批具有农业信息方面的人才。在积极发展农业信息化促进农民增收的过程中培养复合型人才是最为关键的。多培训些既懂农业知识又掌握科技信息的复合型人才,让这些“农村能人”带领广大农户共同致富。要强化农业信息化培训,完善农业信息化人才管理机制。

4.5 构建完善的信息网络。采取政府投入和农民自主建设相结合,根据不同信息需求确定相应建设水平,尽快完成由市县乡村的信息网络基础硬件建设,切实解决从乡级到农民的信息传递问题。

上一篇:思政课教学中加强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下一篇:无创机械通气在急性呼吸衰竭中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