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当今高校辅导员工作方法的转变

时间:2022-10-14 12:43:59

论当今高校辅导员工作方法的转变

摘 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高等教育逐步发生了由传统培养人才到现代观念的转换,与之相对应的是辅导员不能再是“保姆型”的角色,而应该成为真正的思想教育工作者和对大学生生活、学习的整体性引导者,是一个能因势利导掌握全局,引导学生顺利适应大学生活,把自己培养成为社会需要人才的指引者。

关键词: 辅导员 工作方法 运用

一、辅导员的思想认识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高等教育逐步发生了由传统培养人才到现代观念的转换:要求所培养的人才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但很多高校在学生管理上还是无法突破传统的管理方法,管理的主导思想还是以“管”为主,以条条框框来规范学生。随着信息社会的飞速发展,学生的阅历、信息量越来越丰富,这样的管理思维方法显然已无法使当今的大学生满足,简单粗暴的方式只会让学生产生反感与叛逆。

与之相对应的是辅导员不能再是“保姆型”的角色,而应该成为真正的思想教育工作者和对大学生生活、学习的整体性引导者,是一个能因势利导掌握全局,引导学生顺利适应大学生活,把自己培养成为社会需要人才的指引者。作为一名学生辅导员,必须在思想上有以下三点清醒认识。

(一)以学生为本,做好学生工作。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实践已在广度和深度两个层次上展开。这一历史性的变革使原有的教育理念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和挑战。持续的扩招导致在校生人数急剧增加,各高校在学生工作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问题。表现在:在校生规模的迅速扩大导致学生工作量激增;生源素质的多层次导致学风建设难度加大,导致学生和家长对学校工作期望值提高;竞争加剧导致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增多;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越来越突出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做好为学生服务的工作,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观念。[1]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育人,作为高校基础工作的学生工作,它的最根本问题就是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问题,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提供教育、管理、指导和服务。因此,只有以学生为本,做好学生工作,才能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也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新形势的需要。

(二)转变工作观念,由管理型向引导型转变。

辅导员的角色更多应是引导者,包括对学生个体或群体所进行的学习引导、生活引导、交往引导、人格引导、发展性的引导等。辅导员必须做到尊重、关心、理解、体谅学生,逐渐建立起一种体现关爱公正精神的教育模式。老师和同学是师生关系也是朋友关系,这种人性化的管理可以化学生的被动管理为自我的主动管理,有利于他们增强驾驭大学生活的能力,尽快实现角色的转变。

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应以服务为主,从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全面成长,解决学生最关心、关系最密切的实际问题出发,急学生之所急,想学生之所想,如帮助贫困生解决勤工助学、申请贷款的问题;组织大型课外活动丰富同学们的业余生活;注意了解倾听同学们对学校工作不足之处的批评建议,等等。

(三)把握辅导员工作原则。

首先要坚持辅导员与学生互动平等的原则。深入学生宿舍和教室,了解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引导学生在思想上与辅导员达成共识,这样才能增加学生对辅导员的信任和依赖,才能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其次是坚持真诚可信的原则。辅导员的工作必须以真诚为本,必须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不回避社会消极现象,也不放弃正确的理论引导,不对学生说假话、大话、空话,要对学生尊重和对社会负责。要不断寻找新角度的灵活性原则,摆脱陈旧的方法,不断寻找新角度进行工作,等等。[2]

二、辅导员工作中具体方法的运用

观念的更新还要结合行之有效的方法。作为一名辅导员,对高校的教育方针的贯彻必须体现在其具体工作中,因此辅导员在工作中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以班级为基地,抓好学风建设。

班级是大学生在大学生涯中最稳定、最直接的环境群体,优良的学风、班风能促进同学互相学习、互相竞争。因此,辅导员要努力加强学风、班风建设,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促进全体同学的全面发展。首先是要重视入学前教育。辅导员在学生入学前要反复研究学生的个人资料档案,对学生的过去做到心中有数。学生入学时,辅导员要让他们在思想、行动上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其次是选拔培养班干部。辅导员要善于发现、认真挑选和培养班干部,对他们的工作给予具体指导,相信他们,鼓励他们大胆工作。最后是想在学生面前。要从总体上去把握学生,及时而有预见性地看到他们将来面临的问题或者最近将会出现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把事件解决在萌芽状态,更好地引导学生而不是单纯地管理。

(二)利用学生的网络动态,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

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来临,传统高等教育受到了巨大的冲击。网络逐渐成为当代大学生获取知识、传递信息、交流情感的主要渠道,它正改变着大学生们的学校、生活模式,影响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因此,辅导员应该充分认识网络的重要性,把日常工作延伸到网络空间。要加强自身对网络信息发展趋势的了解,辅导员必须先在思想上重视网络对学生现实行为的影响力,积极应对,密切关注和研究信息网络发展的新动向,学习、掌握运用网络化知识,适应网络环境。辅导员也可以有意识地在网上引导信息,了解和帮助学生解决在思想、生活、学习上的负担、压力、情绪等问题。在实际工作中,辅导员必须对广大学生进行网络德育教育,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观,提高大学生的自律意识和自控能力,使他们在与各种不同的网络道德准则发生冲突时能做到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三)管好学生组织,引导学生成才。

大学生是一个思想活跃、开放的群体,喜欢群体性活动,较容易受到社会各种思想的影响,辅导员应该时刻关注学生组织和发展状况,如学生会、分团委、学生社团等学生组织的发展情况,掌握成员的思想动态,掌控其活动的大体方向,一旦出现不正常情况,应及时调查,弄清事实,以便将不良思想消灭在萌芽中。辅导员应经常与学生组织的负责学生沟通、交流和谈心,以积极的心态和思想去影响他们,时刻关注他们的活动,必要时以充足的物质条件去支持他们,以保证所举办的活动能朝着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方向发展。

(四)做好贫困生工作。

关注贫困生,为其建立档案,并注意各种类型的助学金、贫困补助金名额的合理分配。做好助学贷款工作,建立贫困生沟通、反馈渠道。

1.把思想教育与贫困生工作相结合

思想教育对贫困生的成长有重要作用。首先要让贫困生认识到资助是党和政府及学校对贫困生的关心,使其振奋精神,奋发成才。并要引导他们对我国的国情和现状有充分的认识,做事情要从个人的实际情况出发,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

2.把感恩教育与贫困生工作相结合

要让贫困生能平等地对待周围的人和事,树立良好的心态去学习和生活,不攀比、不虚荣、不自卑,并能够把自己所受的帮助用于回馈社会,增强他们对父母的感恩之心。部分贫困生对家庭状况感到羞愧,甚至会对父母产生怨恨和抱怨不公,因而要改变他们偏激的心态与行为,帮助他们更好成长。

3.把良好校园氛围与贫困生工作相结合

学校以育人为根本宗旨,贫困生问题的解决也应遵循这一宗旨,高校要十分注意加强学校、班级、宿舍等育人环境建设,营造良好校园环境,使贫困生在入学时能更好地融入大学生活;要充分发挥学生会、社团的作用,积极开展心理互助活动,最大限度地消除经济贫困给贫困生带来的消极影响;要大力提倡勤俭节约,营造勤奋学习、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

参考文献:

[1]王建国.拓宽大学生荣辱观教育途径与形式.中国教育报,2006.5.24.

[2]王瑞波.构建和谐校园的几点思考.中国教育,2006,4.

[3]雷尊敏.构建以人为本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大学时代,2006,8.

上一篇:论复合型外语人才的培养 下一篇:教务管理系统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