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在职高数学课堂中实行审美化教学

时间:2022-10-14 12:26:26

试析在职高数学课堂中实行审美化教学

摘 要:从数学学科的特点和职高生的审美现状出发,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搭建审美的平台——营造氛围、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勇于实践,让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成为审美创造活动,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审美创造力”,完善学生的审美心理结构。

关键词:职高;数学;审美化教学

一、审美化教学的内涵及其必要性

教学本身是一种对认识进行审美的活动,根据职高生和数学学科的审美状况,在职高数学课堂教学中确定审美的支点,搭建合适的审美平台,挖掘数学学科的审美因素,让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地审视美、感受美、体验美和创造美,让数学的学习过程成为求真、求善、求美的过程,即审美的创造过程。

二、实行审美化教学的具体措施

1.抓契机——营造氛围,激发审美情感

要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用自己的爱和美(人格魅力)去启发和感染每一个学生,关爱每一位学生,赏识每一位学生,赏识就会出现奇迹。“用心灵感召心灵,用人格塑造人格”。在这样宽松的审美氛围中,抓住一切可能的契机,在师生、生生间营造完美和谐的审美空间,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

2.定支点——创设情境,诱发审美注意

审美注意是对审美对象的一种最初的惊羡,这可能是短暂的瞬间,但往往是主动的、强烈的,这可以引发一系列的后续的积极审美心理活动。诱发审美注意,感受与体验数学的美,培养审美情趣的具体做法是:

(1)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创设情境,让学生知道数学其实并不神秘,也并非想象的难。数学源于生活,数学美就在我们身边。如在全民皆股的今天,通过讲解“股民赢利面大小比例”激起学生学习概率的兴趣。

(2)利用多样的、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对事物的审美热情。如向量概念的引入,可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一只老鼠向西逃窜10米,假如猫向北或向西北方追去,猫能追上老鼠吗·用多媒体动态地、立体地(声、像、色)演示“猫追老鼠”的动画,学生很快把握向量的本质特点:向量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

(3)用数学史和数学家小时候的趣事诱发审美兴趣。如在学习等差数列前n项公式时,引述大数学家高斯7岁时不到一分钟就解决了1+2+3+…+98+99+100=5050这个问题,学生蠢蠢欲动,很快发现了“倒项相加法”这种奇妙的构思方法——高斯法,从而轻易地推导出等差数列前n项的公式。这种体现巧妙与简捷、对称与和谐、完备与抽象的解题之路,无疑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4)借助数学实验,让学生动手操作,更能感受数学的奇妙。如在椭圆的教学中,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画椭圆,学生在对图形的对称美、和谐美、奇异美的感受中,把握了椭圆的概念和特性,在数形结合中受到美的感染。

3.扫盲点——自主探究,追寻思维之美

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契合了人的本性,是一种创造性的智力活动,扫除了学生审美思维的盲点。在“椭圆”(补充内容)的复习课上,老师给学生出了一道简单的题:已知椭圆两个焦点坐标,再添补一个什么条件,可以求出这个椭圆方程·学生被分为4个组,组与组竞赛,看看哪个组能创编出更多的题目来。学生从简单的条件的入手,然后发挥想象,问题越编越多,越编越巧。在这个审美活动中,解析几何的各种位置关系得到充分的展示,教师诱导学生追溯为什么,说出自己的想法,让学生在反思中把握数学思想方法。

4.补黑洞——勇于实践,享受审美创造

审美愉悦是在活动中产生的,实践是创造性的源头活水,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实践活动,在自由的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和创造激情,发掘学生身上蕴藏的创造潜能和丰富的美感,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力——填补“知识黑洞”的能力。

如在教“圆”时,抓住解析几何的本质特点,引导学生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来推导“圆”的方程的标准式与一般式。学生对圆有了更深层次的审美感触:圆是美好的象征,代表圆满,激励自己笃学深思,一步一步地去圆自己心中的梦想,圆体现着柔和、完善、流转之美。学生突发奇想,用这美的曲线来美化生活。下午从批发市场买来各种丝网花、花叶、花托、花枝、花苞、铝丝等材料,用丝网花和铝丝做成各种颜色大小不同的圆形,由于圆的对称可变性,学生根据自己不同的喜好和特长,制作各种样式的花:高贵的牡丹、含苞欲放的郁金香、娇艳的玫瑰、灵气的水仙。各式各样的花插放在不同形状的花瓶里,真是栩栩如生,形态各异,美不胜收。

参考文献:

[1]叶澜.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上一篇:浅谈青少年田径运动员心理素质训练 下一篇:团体心理辅导在高职院校大学生团日活动中的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