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巴马以绿色发展助推县域脱贫研究

时间:2022-10-13 11:09:53

广西巴马以绿色发展助推县域脱贫研究

摘要:推进绿色发展、绿色减贫是国际国内的潮流。广西巴马县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同时也是世界闻名的长寿之乡和全国养生休闲旅游名县,以绿色发展助推县域脱贫是一个最佳的扶贫路径选择。当前,巴马绿色发展具有初具规模的绿色产业、优越独特的生态环境、多元叠加的政策支持以及渐成共识的绿色发展观念等有利条件,但仍存在部分群众和游客环保意识不强、部分企业发展理念滞后、政府能力不足、体制机制不完善等制约因素。今后应在加强生态文明宣教、大力发展生态绿色经济、推动企业绿色生产、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提高政府引领绿色发展能力、完善绿色发展体制机制等方面加大推进力度,实现突破。

关键词:广西巴马;绿色发展;县域脱贫

中图分类号:D0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494(2017)02-0112-07

绿色发展是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指引我国“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理念之一。坚持以绿色发展理念为指导,将推动绿色发展作为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要抓手,既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又是推动贫困县乡实现永续发展和贫困地区群众精准脱贫的重要途径。巴马地处广西西北部大石山区,既是滇桂黔石漠化片区的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同时还是世界闻名的长寿之乡,被誉为“世界长寿之乡”“中国人瑞圣地”,是我国养生休闲旅游名县,具有“山清水秀生态美”的优势,推进巴马县绿色发展实现县域脱贫摘帽具有良好的基础和条件,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走上全面建设小康之路的最佳选择。一、以绿色发展助推精准脱贫的理论分析

(一)绿色发展的基本内涵

绿色发展是以效率、和谐、持续为目标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方式。从其内涵上说,绿色发展不仅仅是一种发展理念上的创新,更是一种发展模式的创新,而且是在传统发展基础上的一种模式创新,是建立在生态环境容量和资源承载力的约束条件下,将生态保护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重要支柱的一种新型发展模式。目前,虽然学界和政界对“绿色发展”的内涵还没有完全达成共识,但无可否认的是“绿色发展”在强调经济绿色增长的同时,还要求循环发展和低碳发展,并朝着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目标迈进。从本质上看,绿色发展是在摒弃旧的发展模式情况下创新出的一种发展模式,兼顾经济和环境,并把二者的关系由过去的对立转变为良性互动,从而实现协同发展。按照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理解,绿色发展是一种更加主动的、以人为中心的、改进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平衡增长的未来”之路,亦称“绿色改革之路”。说到底,绿色发展,就是要解决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促进一定区域内的人口与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绿色发展助推精准脱贫的理论分析

绿色发展、绿色减贫是当前国际国内的潮流,应当成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的重要指南和实践新模式。

从国际来看,绿色发展已经成为全球环境、经济、减贫等领域的一种趋势和潮流。首先,绿色发展是人类对传统工业化和城市化模式所存在问题的不断质疑和对自身生产、生活方式的反省。早在1962年,美国人卡逊出版了《寂静的春天》一书,对传统工业文明造成的环境破坏作出了深刻反思,引起了各界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继之在1972年,罗马俱乐部发表了《增长的极限》,对西方工业化国家高度消耗、高污染增长模式的可持续性提出了严重质疑。随后,绿色发展问题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联合国先后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绿色新政”“绿色经济”等倡议,近年来的联合国会议也更多地关注绿色发展、绿色减贫问题。比如,2012年在巴西里约召开的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UNCSD)的主题就是“可持续发展和消除贫困背景下的绿色经济”,提出要以绿色增长模式来取代传统的主要依靠资源和环境的增长模式,达到消除贫困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可以说,绿色经济、绿色发展与减贫战略已经成为世界进行政治、经济和外交等关注、交流与合作的热点,日益受到各国所重视。

从国内来看,我国各级党委政府对绿色发展和绿色减贫工作日益重视。党的十将生态文明放在突出地位,提出要将生态文明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实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经济社会发展。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更是从“五位一体”的整体布局出发,将绿色发展作为指引我国“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理念之一,充分凸显了新形势下推进绿色发展的重要性。绿色发展理念的提出,不仅顺应了当前全球发展的潮流,而且还反映了人民群众对发展质量的新期待,深刻体现了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绿色发展包括以下几个要点:一是要将环境资源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在要素;二是要把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作为绿色发展的目标;三是要把经济活动过程和结果的“绿色化”“生态化”作为绿色发展的主要内容和途径。落实到扶贫开发工作当中,绿色发展不仅仅是一种理念指导,还是一种重要的方法和途健4罅Ψ⒄孤躺经济已经成为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要抓手,它同时能确保人民群众拥有更优质的生产生活环境,使扶贫成果更具有可持续性。近年来,国内许多地区都在大力推动绿色发展来助推扶贫开发工作。比如,贵州、云南、湖南、湖北、江西等省份通过绿色发展带动脱贫攻坚,成功走出了一条生态文明建设与扶贫开发融合发展的道路。

总之,绿色发展加快了精准脱贫的进程,提高了精准脱贫的可持续性,通过绿色发展助推精准脱贫是实现区域脱贫致富很好的路径选择之一。就国定贫困县广西巴马来说,绿色是它最重要的底色和最突出的优势,通过绿色发展实现脱贫致富是该县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最佳选择。当前和今后,巴马县应当坚持以绿色发展理念为引领,全面推进绿色发展,努力走出一条产业强、生态美、百姓富的县域脱贫之路。

二、广西巴马以绿色发展助推县域脱贫的有利条件

(一)初具规模的绿色产业

产业是脱贫的根本依托。近年来,巴马县不断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绿色产业蓬勃发展。在农业方面,巴马有机富硒农业(核心)示范区创建取得积极进展,种植面积达12万亩,分布在全县10个乡镇。与此同时,巴马县绿色农业品牌效应日益凸显。如:华昱生态有机农业示范园取得欧盟“德米特”有机认证,巴马香猪获国家地理标志认证,巴马丽琅获中国驰名商标认证,巴马火麻产品成为全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巴马县农业科技园区建设获自治区批准,巴马原种香猪农牧实业有限公司在上海证交所挂牌上市。在林业方面,“十二五”期间全县新增核桃种植面积21-2万亩。2015年全县杉木、板栗、油茶等林业总产值达13.4亿元。在长寿食品加工业方面,以巴马印象、绿野、千百年、正中等为代表的长寿食品产业群初步形成,2015年实现工业总产值6亿元。全县以“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初步形成,并培育发展了巴马绿色长寿食品开发有限公司、巴马百岁寿星健康产业有限公司等10家市级以上农产品加工重点龙头企业。在饮用水方面,以丽琅、活泉、统一、中脉等为代表的饮用水产业初步形成集聚。2015年全县9家已生产水企业完成产量63.5万吨,实现产值8亿元嘲。更值得一提的是,作为“无烟产业”,旅游业已成为巴马县的支柱产业。近几年,巴马相继获得“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中国王牌旅游目的地”“中国王牌旅游景区”“中国县域旅游之星”等称号。“十二五”期间,巴马共接待游客1350万人次,全社会实现旅游总收入达112.87亿元。其中,2015年接待游客373.52万人次、“候鸟人”10多万人次,全社会实现旅游总收入28.84亿元。

(二)优越独特的生态环境

巴马是世界闻名的长寿之乡,地处云贵高原向桂中平原过度的斜坡地带,地势西高东低,海拔大多在500-800米之间,石山地占30%,土山地占69%,水面占1%,生态资源丰富,自然生态环境优越而独特。这里属南亚热带至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一年四季气候宜人,全年无霜期达338天,宜居宜游,是长寿养生福地。据官方通报:巴马是一个天然的大“氧吧”,空气中富含对人体十分有益的负氧离子,一般地方空气中的负氧离子为每立方厘米5000个左右,盘阳河谷和一些长寿村屯每立方厘米高达20000多个,是国内大中城市的几十倍甚至上百倍。近年来,巴马大力实施河道景观、基础设施、城乡风貌、绿化美化、旅游新村等美丽乡村工程项目,创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县,全县森林覆盖率逐年提高,2015年底达到72.01%,分别高出广西9.81个百分点、全国50.38个百分点。目前,巴马打造生态示范屯23个,完成绿化示范屯198个、一般村屯555个,有5个村屯获2015年度广西“绿色村屯”荣誉称号。山清水秀生态美的品牌优势进一步凸显。

(三)多元叠加的政策支持

首先,绿色发展是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指引当前和今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理念。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把绿色发展纳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并加以系统化,高度融入长远的发展规划之中,说明绿色发展正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绿色发展已经成为“十三五”规划最大的亮点。当前和今后,党和国家必将加大力度支持和推进各地绿色发展。其次,国家正全面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巴马位于珠江水系干流红水河的上游,处于生态比较脆弱的滇桂黔石漠化片区之中,是国家和自治区划定的生态功能区,而且被列为国家生态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县、国家西部生态文明示范试点县,巴马县走绿色发展之路符合国家和自治区给予巴马的发展定位。再次,国务院批准实施《左右江革命老区振兴规划》,左右江革命老区振兴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巴马作为右江革命老区必将在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生态经济、保护民族文化和改善民生等方面获得国家和自治区的大力支持。另外,巴马近年来还被列为部级旅游扶贫示范区、国家旅游局定点扶贫县、巴马长寿养生国际旅游区核心区,巴马绿色发展获得的政策支持力度前所未有。2015年5月,广西区人大常委会颁布《广西巴马盘阳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巴马生态环境保护建设上升到了自治区层面。

(四)渐成共识的绿色观念

近年来,随着“两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推进,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大力实施,在各级党委政府、各类媒体、社会各界的广泛宣传下,绿色发展的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已经逐渐深入人心。特别是近几年,在长寿养生旅游热潮的高压下,巴马生态环境遭受很大的破坏,《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环境报》、中央电视台等各大媒体大版面报道了这一情r,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巴马县党委政府借机果断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大生态保护和发展环境整治,取得明显效果。2015年全县共查处涉及擅自改变建设规划的建筑面积、层楼、结构等违建案件130起,组织大行动55次,依法依规拆除“两违户”250户,强拆旅游核心景区巴盘屯乱搭乱建建筑物31间,清理城区、景区及公路沿线各类违章户外广告牌3000多块。与此同时,近两年来,巴马县以推进绿色发展为目标加强城乡规划,先后完成《巴马瑶族自治县县城总体规划修编(2014-2035年)》《巴马瑶族自治县县城区及乡镇重点区域控制性详细规划》等规划编制和县城区及周边10个村庄修规编制。另外,加大环境宣传力度,绿色发展的观念由此进一步深入人心。目前,绿色发展已经成为巴马各界有识之士的广泛共识。

三、广西巴马以绿色发展助推县域脱贫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群众环境意识不强

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部分城镇居民和重点旅游开发村屯群众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意识比较差。在巨大的商机和利益刺激下,部分群众不顾大局和长远,急功近利、贪图私利等思想较突出。主要是一些民用、商用房屋乱搭乱建问题较突出,盘阳河一带的核心景区、村屯“竹竿楼”“握手楼”等随处可见,“两违”案件频繁发生,一些群众为避开“两违”整治工作组检查甚至顶风作案趁节假日和晚上突击抢建“两违”房;一些群众生产生活污水随意排放,污染了河流;一些群众生活垃圾、建筑垃圾随地乱倒乱放,不按照要求集中处理。另一方面,部分山区群众因生产生活需要破坏生态环境。巴马县目前依旧是部级贫困县,按照现行贫困标准还有6.05万贫困人口,约占全县总人口1/5,绝大部分贫困人口居住在山区。由于没有固定经济来源,收入少,有的就到山上砍伐木材出卖以补充家里柴、米、油、盐等生活开支。有的地方土地资源少,光靠耕种平地无法维持生活,群众就开垦一些偏坡上的荒山荒地种植玉米、黄豆、猫豆、火麻、芝麻等作物以补充生活所需,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生态发展。

(二)部分游客环境意识较差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环境保护意识的欠缺是国民普遍存在的问题。千百年来,大自然赋予了巴马独特的土壤、地磁、空气、阳光、水等多种原生态资源,正因为受益于这里的自然资源,巴马人普遍少病而长寿,巴马因此而成为举世闻名的“世界长寿之乡”,被誉为“人间遗落的一块净土”。2008年巴马被中国老年学学会授予“中国长寿之乡”称号。巴马的“长寿现象”吸引着一批又一批的游客和“候鸟人”朝圣般地涌来。2015年,到巴马旅游的人数就达到373.52万人次,候鸟人达10多万人次。这些游客和“候鸟人”来自国内四面八方,人数众多,素质参差不齐,管理起来比较困难,一些低素质的游客和“候鸟人”往往只顾个人利益和一时感受,不惜破坏周围环境。比如:擅自进入河边水源处洗澡泡脚,污染河水;不服从景区管理,乱扔果皮和垃圾,乱涂乱画,践踏绿地,破坏苗木;有的带着癌症等重症千里来疗养,还可能会带来传染病。由此,近两年巴马的生态环境一度“叫痛”,不堪重负。

(三)部分企业发展理念滞后

企业是现代经济活动的主要参与者。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进驻巴马的企业数量也在快速增长。据统计,2013年、2014年两年间,累计新增非公有制经济实体达1672户,其中,私营企业310户、个体工商户1362户,非公有制经济实体实力逐年增强。但一些进驻巴马的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没有绿色发展的理念和意识,在发展过程中只顾及自身眼前利益,缺乏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观念,缺乏社会责任感,对企业推进绿色发展实现经济与环境双重效益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将企业经济效益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统筹兼顾起来,只注重短平快的“立马见效”发展模式,发展手段粗放,没有从理念到设计、从生产到销售、从管理到服务形成一个完整的绿色发展链条,甚至还以为走绿色发展道路会使自己的经济利益受损。一些企业甚至为了降低成本不惜使用一些污染量大的能源和高耗能设备。由于发展理念滞后,许多企业不愿意投入更多资金和人力来进行绿色技术研发、引进和推广。有的企业为了自身利益,甚至违法搞冒牌生产、异地贴牌生产。

(四)政府推进绿色发展能力不足

在旅游经济的强烈带动下,巴马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给政府服务绿色发展能力带来极大的挑战。一是财政投入能力不足。2015年巴马财政收入只有2.32亿元,只占河池的4.12%,不足广西的1‰。由于财政收入低,政府对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投入能力有限,对绿色产业发展扶持明显不足。比如,由于资金短缺,基础设施建设就比较滞后,基本公共服务就明显跟不上形势的需要。广西区发改委领导就曾指出:“巴马环境质量下降的根本原因,就是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无法适应外来人口迅速增长的需求。”二是依法整顿治理能力有限。由于早期旅游发展规划滞后,部门监管不力,数年前群众无序建房发展快,房子乱搭乱建问题已积累到一定规模,如今政府部门只能控制新建和再建部分,对数年前无序建成房子的整治无能为力。与此同时,垃圾集中处理和污水排放整治的L效性、可持续性还面临困难,盘阳河一带村屯污水直接排入盘阳河中。那社乡命河边上已有民房建到“命”字头部,至今难以处理。目前,甲篆镇一带街道以及主干道两旁乱摆设摊点、巴马镇金水桥沿河两岸占用人行道经营夜宵摊等情况比较突出。三是执行规划能力受限。当前,巴马县绿色发展已经有一系列明确规划,然而这些规划都只提供指导性意见,缺乏刚性约束,特别是缺乏明确可靠的资金来源作支持,执行起来难度大。四是干部队伍能力素质还不适应。近年来,巴马县干部队伍结构有所优化,干部视野不断开阔,开放意识、履职能力不断增强,但少部分干部庸懒散慢贪现象依然存在,依法履职、政策理解和运用能力还不够强,服务绿色发展的能力和水平有待提高。

(五)绿色发展的体制机制还不完善

近年来,巴马县委县政府采取措施强力推进绿色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但相应的体制机制依然还不完善,制约了绿色发展工作开展。一是工作协同机制不完善。虽然巴马绿色发展有国家、自治区、市各层面的自上而下推动,有巴马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领导,巴马县部门间也有联合执法的情况,但各部门之间也存在着各自为政现象,尚未建立起有效的统筹协调机制,在具体工作中很容易陷入各唱各的调,统一行动比较难。二是考核评价机制不完善。绿色发展的统计体系和政绩考核机制尚未全面建立,目前干部考核体系仍以经济业绩为核心,GDP、财政收入、民生改善等仍是最重要的参考值,对绿色发展、低碳发展、节能减排、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等指标规范、细化和重视不够,考核结果科学性、客观性、全面性很难保障。三是监督机制不完善。监督是实现绿色发展的有效保障之一。巴马县目前的监督机制与全国各地基本一样,存在着上级监督太远、同级监督太软、下级监督不敢、媒体监督不力、群众监督难等问题,一些违背绿色发展的行为不能得到及时发现和处理。四是缺乏相应的激励保障机制。财政、金融还没有建立绿色发展激励制度,无法充分调动企业绿色发展积极性和自觉性。五是资源开发利益共享机制不完善。以乡村旅游为例,乡村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没有能坚持集体所有、村民共享,地方群众很少能参与到乡村旅游开发、经营、管理中,旅游发展成果很少惠及当地群众。

四、深入推动广西巴马以绿色发展助推县域脱贫的对策

(一)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

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是实现绿色发展的基础性工程,也是一个长期系统的工程。推进绿色发展,需要包括政府、企业、社会组织、个人在内各个主体,都要具有绿色发展的意识。因此,要在全县范围内多形式多层面全方位加强全民生态文明宣传教育,以战略性视角构建全社会生态人格教育体系,提高全民生态意识水平,牢固确立绿色发展理念。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政府网站、政府公告栏、村部公告栏、路边宣传板、社区板报橱窗等媒介,向公众大力宣传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绿色发展的决策部署,宣传国家关于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宣传《巴马盘阳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条例》以及本地破坏环境的典型案件,增强公众的绿色发展意识。要着力创新形式,扩大宣传教育覆盖面,通过广播、开讲座、发放宣传单等形式,利用世界环境日、世界水日等定期开展绿色发展宣传教育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活动,促进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观念进一步入心入脑。要在游客集散地和景点景区、草坪、河边、岩洞口,设立标识,委婉提醒,引导游客自觉爱护环境。要注重树立典型,重点宣传,加强示范引导。注重发现和总结在贯彻绿色发展理念过程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单位和个人,推出对绿色发展做出积极贡献的单位、企业或个人,大力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让全社会学有榜样,仿有模板,赶有目标。

(二)着力发展生态绿色经济

经济发展是实现贫困区域精准脱贫的根本。绿色发展将环境资源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在要素,把经济活动过程和结果的“绿色化”“生态化”作为绿色发展的主要内容。大力发展生态绿色经济应当是广西巴马以绿色发展助推县域脱贫的重点。结合广西巴马实际,要以长寿产业为中心,统筹资源优势、资源分布、环境承载力做好绿色设计,推动绿色经济发展。

首先,优化绿色发展空间。一是构建绿色低碳的城镇空间。巴马镇、甲篆镇、那桃乡重点打造新型养生度假走廊,那社、西山、东山等乡主要发展农林和旅游产业,所略、燕洞等乡主要发展经济林和生态休闲养生农业,凤凰、百林主要发展经济林、生态农业。二是构建持续发展的农业空间。根据农业发展基础、传统、比较优势等,适宜现代农业开发的区域,以提供特色绿色优质农林牧产品为主,重点布局富硒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盘阳河流域休闲观光绿色农业产业带、特色生态养殖业、水果业以及茶叶、中草药精品农业种植基地等。三是构建安全的生态空间。加快创建西山森林公园,重点保护好命河、盘阳河、灵岐河、赐福湖流域等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

其次,推进产业发展生态化。绿色发展的重点在发展绿色经济,而发展绿色经济的核心在于产业发展生态化。要依托巴马长寿资源优势,大力推进产业结构的生态化、产业模式的生态化和产业支撑的生态化,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增加产业发展绿色附加值。坚持走适度工业化道路,杜绝“有奶便是娘”的工业发展模式,着力引进技术含量高、集约化程度高的工业项目,及时关闭和淘汰高耗能高污染企业,走低碳循环工业之路。积极发展新能源,鼓励饮用水、长寿食品、养生医疗器械等企业实施清洁生产。扎实推进一批有机生态循环农业,实施生态农业提升工程,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打造一批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园。大力推动杉木、板栗、油茶等林业产业发展,不断做大林业产业“蛋糕”。大力发展生态交通、生态旅馆、生态饭店、生态景区、生态旅行社、生态商店,促进服务业绿色转型。

再次,推动企业绿色生产。绿色生产是指企业其生产经营活动不会污染自然生态环境,不会对人和社会造成危害,其生产的产品不会威胁人类健康,不会破坏自然生态环境。近年来巴马各类企业迅猛发展,然而很多企业绿色生产意识不强。当务之急是政府要向企业大力普及绿色生产知识,树牢绿色生产理念。要根据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制定奖惩制度,对实施绿色生产、符合绿色标准的企业进行适当奖励,对不实行绿色生产、破坏生态环境的企业进行曝光、处罚。同时,积极鼓励企业引入和开发节能环保技术,帮助企业解决资金、技术等难题,提高企业绿色生产能力。

(三)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要以创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为动力,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加强节能减排和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不断巩固“山清水秀生态美”品牌,建设绿色、生态、宜居家园。一是更加注重生态环境保护。要加强对重要生态功能区的保护,重点抓好沿湖、沿河、沿路生态防护林和绿色乡镇、村庄建设。严格饮用水源地保护,保持水质稳定达标。积极推进盘阳河和灵岐河流域的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及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深入推进生态综合治理以及石漠化治理,积极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加强封山育林、生态公益林管护,持续提高森林覆盖率。重点实施盘阳河、赐福湖、灵歧河及城区周边等重点区域的“绿满寿乡”植树造林工程,抓好西山一带森林保护。严控林木砍伐指标,坚决打击非法占用林地行为,强化森林资源管理,提升森林质量。二是加强环境综合治理。切实解决饮用水源和空气、土壤污染等损害群众健康的环境问题。建立健全企业排污监控系统,限制和淘汰污染严重的落后产业。全面提高城镇污水、垃圾集中处理率和处理水平,加快乡镇和农村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加强环境监测和执法监督,健全完善新建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查和审批、严格准入制度,健全重大环境事件和污染事故责任追究制度。三是强化资源能源节约利用。要按照区域发展规划严格控制开发速度,坚决避免盲目无序开发。要充分利用价格、投资、财政和技术标准等手段,大力推进节能、节水和节地等工作,强化过程监管和目标责任考核,打造资源节约模范区。

(四)提高政府推进绿色发展能力

政府能力是政府开展公共管理和提供公共服务的基础。县级政府作为基层政府,其能力受到政策环境、县域条件、干部素质等影响都很大。而县域条件是既定的,当前和今后关键在于抓住两点:一是要用足用活各个层面政策弥补不足借力发展。当前,巴马县绿色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多重叠加政策环境。如:国家推进精准脱贫攻坚战、实施左右江革命老区振兴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广西深入推进巴马长寿养生国际旅游区建设,巴马县被列入国家西部生态文明示范试点县、全国生态主体功能区建设示范试点县、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全国旅游标准化省级示范县、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试点县、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县、国家旅游局定点扶贫县。同时,巴马还是国家较早批准设立的瑶族自治县。全面用足用活这些政策,有利于巴马破解自身财力小、推进绿色发展能力不足的问题。另外,还要充分利用《广西巴马盘阳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加强环境整顿和治理,打造生态美、人民富、秩序井然的宜居宜旅家园。二是要强化干部队伍执行力建设。干部队伍执行力建O是一个长期、全面、系统的工程。要保持长抓强抓不松懈,需要全面抓系统抓。一方面要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坚持送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进行培训;要加大各级各类高素质专业人才的引进,加强干部交流和挂职锻炼,改善干部队伍结构。另一方面要长期强化作风建设,建立健全奖惩激励制度,完善问责办法,确保干部队伍有激情、有担当、有活力、执行力强,为绿色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五)完善绿色发展体制机制

当前,体制机制还不健全不完善是制约巴马绿色发展的重要障碍。因此,推动巴马绿色发展,还需从体制机制入手,形成正确的导向,构筑发展合力。一是构建相关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协调政府各个部门之间的关系,明确部门各项职责,理顺各部门在保护环境和推进绿色发展工作中的职能分工,从而加强部门联动,形成工作合力,提高监管效能。二是完善绿色发展考核评价机制。建立绿色发展绩效考核机制,把推进绿色发展纳入绩效考评范畴,制定体现绿色发展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引入第三方评估,丰富考核指标体系。在考核权重上,不能唯GDP,要使绿色发展的考核权重足够大,这样才能有效发挥“指挥棒”作用。三是健全绿色发展监督机制。着力在加强社会监督上下功夫,健全重大工程项目布局建设决策过程公开及群众参与机制,推行环境污染群众举报奖励制度。适时组织各级各类媒体到巴马开展采访、调研,加强媒体监督。四是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一方面,通过对破坏环境行为进行严格监管和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制度、制定领导干部离任自然资源资产的审计办法等措施,遏制破坏环境行为;另一方面,通过财政补贴、税收减免、金融支持等手段,对绿色生产企业进行鼓励。五是建立和完善财政金融支持机制。建立健全支持绿色发展的金融机制,在融资上为绿色发展提供支持。制定财政优惠政策,通过贷款贴息或风险补偿等方式,促进资金投向绿色发展项目。六是建立健全资源开发与保护群众受益机制。积极争取国家和自治区层面提高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调动林农保护公益林的积极性。积极探索资源有偿使用、生态环境补偿、群众直接参与开发经营、企业反哺地方等具体办法,让当地群众从资源开发和保护中更多获利。

上一篇:基于贸易畅通视角的“一带一路”切入:贸易制度... 下一篇:创新型人才英语应用能力需求调查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