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创新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活动模式的探讨

时间:2022-10-13 10:51:25

关于创新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活动模式的探讨

[摘 要] 高校学生活动是大学生重要的校园生活内容之一。新时期下,不同专业大学生在性格、认知、思维方式等方面差异明显,本文以艺术设计专业学生为例,探讨了如何针对学生专业兴趣特点,有针对性的开展高校学生活动。

[关键词] 艺术设计;学生活动;创新

一、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特点

艺术设计专业是一门综合学科,其实用性广泛,与很多专业都能相互融合。学生除了要掌握大量设计理论知识之外,还需利用更多的时间完成相关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实现自我的创新思想,充分发挥自身的个性特点。因此,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有其独特的个性特点。

1、思想性格方面

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在上大学前经过艺术课程的训练,在思想方面具有一定的“个性表达超越一切”的艺术家思维,注重个人艺术思想的表达和创作。而艺术设计是一门开放的学科,在设计创作上常常会接受不同形式和风格的设计思潮。因此,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与理工科专业的学生相比,个人视野将变得开阔,观念更为新潮。这就形成了艺术设计专业学生个性独立张扬、思想活跃开放,自我意识较强等特点。

2、思维模式方面

艺术设计的思维“是一种通过人的视觉感受而将客观内容纳入主观心灵并予以对象化呈现的艺术形态。”[1]因此,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具有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发散思维、模糊思维、创新思维等思维方式。从而对于客观世界的理解是直观的,甚至是打破常规的,而不是严谨和理性的。

3、文化基础方面

艺术设计专业招生录取分数线比其他专业低,中学阶段艺术专业教育使学生接受的文化基础课教育时间不足,严重制约了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自身文化素质培养,从而导致在大学课程学习上艺术专业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偏科”、“文化基础课挂科”等现象,其文化水平相对低于其它专业的大学生, 在综合素质培养方面存在一定难度。

生活行为方面

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在生活中追求自由,表现出强烈的自主独立性,不惧怕竞争。专业意识和社会角色要求使他们在行为方式上带有一定的艺术特质。而在与别人相处时大多持强调自我、以自我为中心的态度, 集体观念和服从意识弱。同时在面临困境、解决问题时情绪波动较大,缺乏恒心,容易半途而废。

二、当前高校学生活动的特点与不足

高校学生活动是“具有道德教育意义或功能的个人外部活动,或影响个人道德意识、道德行为、调节人际关系的外部活动。具体说,就是学校道德教育过程中,有学生自主参与的,以学生的兴趣和道德需要为基础的,以促进个体道德的整个发展和社会和谐为目的的现实和社会交往活动”[2]。具有以下特点:1)高校学生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展现个人才能,增加实践经验的平台,提升了集体凝聚力,推动学生自身与组织的全面发展。2)高校学生活动大多紧密围绕当前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点工作和专业特色等主题开展,活动目的鲜明。

以上高校学生活动的特点使其在高校学生生活中的地位日益提升。但由于高校学生的不断增加,以及高校专业综合化的影响,高校学生活动, 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

活动主题和内容受到限制

目前,高校学生活动大部分是由学校结合国家相关部门安排向下级学院任务,学院再指派具体的学生组织或人选负责活动,有时还会指定具体的活动内容。此外,针对学生所学专业开展的主题活动较少

负责人管理机制缺失

高校部分活动负责学生多由老师指派,不存在竞争压力,难以保障负责学生对于活动开展的认可度和积极性。活动负责人也难以提升组织、管理、策划能力,这更打消了学生的积极性。

风险应激能力差,经费预算不合理

学生活动计划性强,但是对于活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意外、突发状况没有充分预知,意外发生时也难以及时处理,缺乏风险评估。这将会造成“虎头蛇尾”的状况,造成“时间”、“人员”、“经费”等一些方面的损失,而活动也很可能以失败告终。

三、创新开展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活动

针对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特点,结合当前高校学生活动开展情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创新学生活动内容及策划机制:

扩宽主题表达形式,增强活动参与度

大部分高校活动需根据当前国家、学院学生工作重心有目的性开展的特点在现今条件下是难以改变的事实,如“雷锋月”活动、“五.四青年月”活动等等。活动主题积极向上,但缺乏一定的灵活时代性,因此,结合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善于吸纳多类文化风俗、思维活跃、自主意识强的特点,在活动主题的体现上,应以主体思想的宣扬为中心,扩宽主题表达形式,扩大吸引力。

组织机构多样化,完善负责考核机制

当前学生活动多由各级团委、各学院学生会负责,造成了任务量大,活动形式难以创新,惰性思想蔓延的后果。可以将学生活动组织权力下放给各年级、团支部和班级,利用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思维活跃、创新性强以及善于竞争的特点,让多个学生子团体针对同一主题进行活动策划,选出最佳策划方案。

丰富活动策划形式,进行全方位思考

针对艺术设计专业学生个性独立,集体凝聚力较差的特点,在活动的策划上要注重加入满足学生个性释放,促进学生合作的内容。同时,可以利用活动缓解学生“偏科”问题,在策划中加入部分课程内容,依靠活动的轻松氛围,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廖军.视觉艺术思维[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1:3-4

[2]戚万学.活动道德教育模式的理论构想田.教育研究,1999年第6期

作者简介:方丹,广东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研究方向:艺术设计。

上一篇:音乐在体育中的作用研究 下一篇:东西方装饰绘画平面表现形式同构性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