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魂断蓝桥》的“中国现象”

时间:2022-10-13 10:46:31

《魂断蓝桥》的“中国现象”

电影从本质上来说是一门大众的艺术,好莱坞的生产商们正是紧紧把握住了这一点,不断推出一部又一部能够强烈吸引电影观众的影片。一部美国影片,在好莱坞本无显赫名声,但在中国却几乎是家喻户晓,且反响连连。这就是由费雯・丽和罗伯特・泰勒主演的《魂断蓝桥》。此片在中国的首映时间是1940年11月,本人现在还保留着一张当年在上海大化电影院首映时的电影说明书,这种首映时散发的电影说明书存世很少,现在已不易见到。

《魂断蓝桥》是一出典型的情节剧,它采用了传统的戏剧式封闭结构。因而所有的故事情节都发生在男主人公在战争期间对往事回忆的框架里,剧中的爱情故事缠绵悱恻,但因处在严酷的战争环境里,所以人物命运必定要跌宕起伏,故事情节也免不了一波三折,从而令观众于不知不觉时同片中男女主角同欢乐共悲泣。“魂断蓝桥”从那时起也成了爱情悲剧的代名词。

《魂断蓝桥》当年在中国放映的时间几乎与美国同步。报上刊出的大幅广告是:“山誓海盟玉人憔悴,月缺花残终天长恨!”看上去就象是中国章回小说的宣传辞。当时影院方面对此片的确十分重视,在翻译片名时曾思之再三,反复推敲,最初照原名直译是《滑铁卢桥》,不久又改译为《断桥残梦》,最后才确定为《魂断蓝桥》,三者孰优孰劣是很明显的。影片放映后立刻大受国人欢迎,于是仅仅数月之后,在上海舞台上先是出现了越剧版的“魂断蓝桥”,不久沪剧版的“魂断蓝桥”也登堂人室,直至中国版的电影《魂断蓝桥》也随后搬上了银幕。改编速度之快,品种之多,令人惊奇。一些国外同行对此颇感诧异,以至将其作为特有的“中国现象”加以研究,什么结论,不得而知。其实,若仔细回味,我们就可以发现《魂断蓝桥》所叙述的爱情悲剧是颇具中国爱情悲剧色彩的,我们也可以看出影片的故事结构和片中的人物命运,同中国自古而来的爱情故事是有着异曲同工之处的;如观念、门第观念、为情殉身等等一些根深蒂固的道德思想,这几乎与中国历史传统如出一辙此外,出身高贵的男主人公和年轻美貌,出身平民的女主人公的组合,也很附和典型的中国才子佳人定式等等。片中有如此诸多附合中国观众欣赏口味、审美习惯及传统道德观念的因素,所以出现《魂断蓝桥》的中国现象,应是顺理成章的。当时曾有媒体说-“何必一定要抄美国人的旧文章呢?”对此有人回答说:“这是中国电影观众所欣赏的,他们喜欢看含有悲剧情节的爱情故事!”抗战胜利后,《魂断蓝桥》再度在中国公映,首次复映的地点是上海民光剧院,同样为人们所欢迎。本人有幸,这种复映时的电影说明书我在前几年也收集到了一张。1949年后,《魂断蓝桥》也曾数次复映,每次都颇受欢迎,其哀婉凄绝的爱情悲剧无不深深触动着每一个进入影院的观众。

人们常说,好莱坞的磁力在于它的造星机制及其成功运作,这固然不错;也有人认为,好莱坞电影能走向世界的最重要因素是它成熟的全球市场运作,这当然也很有道理。但仔细回想一下,对全世界影迷真正产生深远影响的难道不是好莱坞的故事模式吗?它的悬念设置,它的动人情节,它的令人能够设身处地体验的情景氛围……不正是这一切给影迷们带来了心理情绪的强烈刺激和吗?好莱坞电影经常被人视为拙劣和肤浅,因而招致不少人(特别是学者专家)的鄙夷和不屑。但从整体意义而言,你不能不承认好莱坞电影的故事模式自有其合理的成功之道。电影从本质上来说是一门大众的艺术,

有好莱坞的生产商们正是紧紧把握住了这一点,不断推出一部又一部能够强烈吸引电影观众的影片。在上世纪的三四十年代,好莱坞柏摄了很

多类似的影片,《魂断蓝桥》可说是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一部。

当然,还有《魂断蓝桥》的插曲,因为它的影响的确太大了。这首根据苏格兰民歌《友谊地久天长》改编的曲子贯穿全片,特别是当蜡烛舞会将结束时和玛拉辞世前,反复出现的这一主题音乐,很好地渲染了影片的环境氖围,丰富和升华了主人公乃至整部影片的情感世界,使观众无不为之动容。至今,这首曲子还屡屡出现在各种音乐会和舞会上。在这力面,《魂断蓝桥》的主题音乐堪称典范!

《魂断蓝桥》

美国影片,1940年出品

导演:茂文・李洛埃

主演:费雯・丽、罗伯特・泰勒

上一篇:《哈利波特》在英国成功获禁制令等8则 下一篇:敕勒川下的孤独背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