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化发展现代农产品物流

时间:2022-10-13 10:15:52

产业化发展现代农产品物流

【摘 要】农产品物流市场规模庞大,发展前景广阔,但存在着物流效率低、损耗大、成本高等问题。经营主体小而散,组织化、专业化程度低是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文章阐述了产业化发展是改善农产品物流的必由之路,提出在生产与流通两个环节推进农产品物流产业化发展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农产品;物流;产业化

一、农产品物流发展现状

1.农产品物流市场规模巨大

我国地域辽阔,物产丰富,农产品品种众多,总产量大的惊人。仅2012年我国粮食总产量达58957万吨!近年来在持续增产。主要农产品2008-2012年人均产量见表一,由于我国人口达13亿多,农产品总产量庞大,2012年的已达18多亿吨。这些农产品除农民自用以外,大部分都要变成商品,进入市场,因此我国农产品物流的数量十分巨大的,据统计目前农产品物流总额达2.5万多亿元。农产品物流总额连年增长,但占社会物流总额比重在逐年下降。

2.农产品物流以自营为主

农产品物流主体有单个农户,有各种类型的合作组织,也有规模不一的农产品经营企业。从总体上看农产品物流上以自营为主,专业从事农产品物流的第三方物流比重较小。

3.农产品流通渠道以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为主

初步形成了以产地批发市场、销地批发市场和零售农贸市场三级市场流通为主,自销、直销流通为辅的农产品流通格局。每年约70%的农产品通过批发市场进行分销流通,在农产品供应链中承担核心企业角色。零售在农村以农贸市场为主;在城市是菜市场,另外一些初步加工过的农副产品和生鲜农产品开始进入连锁超市,市场份额逐步增加。但从总体上看,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仍然是目前农产品流通的主要渠道。

4.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推进

一批设施先进,交通便利具有规模的农产品物流园区相继建成,成为区域性农产品集散中心,有力带动周边农业生产与农产品的流通。交通建设投入大,高等级公路建设步伐很快,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覆盖范围不断扩大,提高了农产品运送的效率。

5.农产品物流技术有新的发展

冷链物流逐步开展,冷链行业从2007年兴起经过的初步发展,现在冷藏运输与冷库两个重要节点发展迅速,“连点成链、成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同时推进农产品流通追溯体系建设,使农产品新鲜度、营养性、安全性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善。

二、农产品物流发展中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农产品有其鲜明的特点,种类多,运输、仓储难度大,有的保鲜期短,极易腐烂变质,这些都对物流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然而现实中由于组织与技术存在上许多问题,造成农产品物流损耗大,物流成本高,经济效益低的现象。

1.农产品物流成本高、效率低

我国农产品物流经营主体小而散,多个物流活动环节有多个运作主体,每个环节本身效率低下,加上多环节之间衔接不畅,造成效率更低,成本上升。据统计我国农产品物流成本占总成本的比率30%以上,经营的毛利率不到10%;相比较欧美等国成本占比约10%,经营的毛利率约20%。

2.农产品冷链物流比率低,损耗大

采用冷链物流,可保证生鲜农产品的品质与食用安全性,降低损耗。目前我国大约有5%的果蔬、15%的肉类、23%的水产品是在冷链保证的情况下运输,而发达国家总体在50%以上;我国生鲜农产品在物流过程中的损耗达25%~30%,而发达国家控制在5%以内,美国只有2%。损耗大,导致部分农产品的直接损失,还造成变质农产品处理的费用与运力的浪费。冷链物流是一个系统,一方面我国冷藏运输设备总数量少,冷库容量不足,另一方面缺乏上下游之间的整体规划与协调,经常出现冷链断点,冷链产业链断裂。

3.标准化程度较低

当前我国农产品物流的标准化程度较低。一是我国农产品规格标准缺乏,规格千差万别,影响物流的效率,许多农产品质量、卫生标准尚未建立;二是各种运输方式之间装备标准不统一,托盘等器具标准不配套,包装标准与运输标准不配套,导致装卸、搬运、运输效率低。

4.组织化、信息化程度低下

农产品物流市场潜力巨大,但专业化物流服务理念滞后,农产品物流企业数量众多,物流规模普遍偏小,竞争力不强,自营物流还占绝大部分,第三方物流发展比较缓慢。同时由于经营主体数量多,规模小,信息化程度低、信息技术水平低,使信息的收集、传递、利用不及时、不准确,引起农产品及物流市场供需不平衡,价格的波动剧烈。

5.生产布局不合理、流通加工少

我国农产品物流因地方保护、部门行业条块分割严重等原因,致使重复建设,资源难以整合,布局不合理,不合理运输现象很普遍。农产品流通加工比率低,大部分农产品没有进行初步加工,必要的分拣,适当的包装就进行装卸、运输,造成装载的效率低下。

造成以上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主要原因是农产品生产、流通经营主体规模小、组织化、专业化水平低,产业化发展是提高农产品物流效率的必由之路。

三、产业化促进农产品物流健康发展

产业化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主导产业、产品为重点,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的经营体系。农产品物流产业化涉及农产品生产、流通两环节,可实现多方面的利益:

1.有利于效率的提高

产业化使农产品生产、物流规模扩大,产生规模效应,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设备的投入、技术的开发利用,实行专业化经营、机械化操作,有利于农产品物流效率的提高。

2.有利于开展第三方物流,发展冷链物流

产业化推行专业化生产,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可分化出专门从事物流服务的农产品第三方物流。第三方物流经营者资源集中在优势业务上,制定详尽周密的运输和仓储计划,使用规模装运、物流网络等优势以获取最大效益回报。专业化也分化出专门从事生鲜农产品的冷链物流,投入专业的设施、设备对生鲜农产品采用冷链物流,提高农产品的品质与食用安全性,降低损耗。

3.有利于农产品的标准化

产业化促使农产品生产标准化,产品规格有标准,有利于包装,储运,便于销售。产业化促使物流企业注重设备标准统一,企业之间加强交流合作,成立各种合作组织,制定行业内标准,有效进行各种运输方式衔接。

4.有利于信息的收集与利用

产业化促进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先进信息技术的运用。提高信息及时性、准确性,利于生产及流通的合理布局,指导农产品的生产与物流组织。促使农产品市场供需平衡,减少价格的波动,降低风险。

5.有利于开展农超、农校、农企的对接

产业化改变小生产的局面,使农产品供应与需求的主体均衡,有利于两者的对接,便于开展长期稳定的合作,避免了供应主体小而多,变动频繁,没有正规票据,交接手续繁琐等问题。

6.有利于获得政策的扶持

政府对农产品的生产与流通一直非常重视,出台许多的鼓励与扶持政策,但物流经营户过于分散,不易落实。只有进行产业化经营才更有话语权,在土地的使用、资金的支持、技术的改造、税收等方面更容易得到政策优惠。

7.有利于提高经济与社会效益

产业化以市场为导向,通过规模效应,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发挥品牌、渠道等优势,提高知名度与市场占有率,最终取得良好经济效益。产业化促使物流企业,进行合理的布局,建立流通的网络,通过科学的组织,可提高仓储与车辆装载的效率,减少不合理的运输,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同时也缓解交通压力。

四、产业化发展的途径与措施

农产品物流产业化,要整合物流资源和要素,实现农产品从生产、存储、运输、加工、配送和信息处理等环节的专业化、社会化物流综合服务。

(一)推进农业产业化措施

近几年随着新农村、城镇化建设,土地流转、人员流动在加速,这为推进农业产业化提供了很好机遇。农业产业化可以通过多种形式来推进:推行家庭农场,开始适度规模经营;也可组建农业生产业合作社,通过订单、委托生产、包销等方式联结农户,开展分散生产,统一经营;还可成立农业龙头企业,进行现代企业化管理。发展区域性农产品生产基地,打造品牌。建立地区农产品流通市场,连接供需。但不管是何种形式,现阶段需要政策的大力扶持,积极引导生产要素的投入,优化配置、合理使用才能有效推进农业产业化。

1.有序进行土地流转

在原有土地承包权不变的基础上,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加快新农村建设,使农民相对集中居住,整理、规划农业生产用地。

2.着力提高劳动者素质

要应继续发展二、三产业,尤其是大力发展服务业,吸收大量的来自农村劳动力。改革户籍制度,弱化户籍与教育、社会福利等的联系,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户籍制度。同时对从事农业生产人员进行技能培训,全面提高农民素质与技能,适应专业化生产的需要。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推行农民基本养老、医疗社会保障。先实现低基数,全覆盖,今后可通过压缩庞大的行政开支,取消特权福利,逐步提高全民社保标准。有了基本保障,土地流转、人员流动才能顺利进行。

3.积极引导资金投入

首先要加大财政支农资金对农业产业化的扶持力度,扶持带动能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企业。深化金融改革,适当扩大小额信贷额度,规范民间借贷行为;发展以股本直接投入的合伙制和合作制企业。其次要建立农业保险的制度,鼓励农业政策性银行、商业性保险公司开办涉农保险;组建大型政策性农业保险机构,从事农业保险业务的再保险,分散分险。

4.充分发挥企业家才能

农业产业化成功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就在于经营者懂技术会经营。鼓励工商企业家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扶植一批农业产业化的带头人(包括示范户、专业户),这些人能够在经营方式、敬业精神、技术传播等方面,对广大的农户产生积极影响。

5.切实加快农业科技发展

2012年中央1号文件聚焦农业科技,充分体现了国家对农业科技重视程度。鼓励农业生产企业和个人进行农业科技创新;加快农业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要加大对科技型农村企业、科技特派员下乡创业的信贷支持力度,起好示范、带头作用。

6.努力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

首先发挥政府职能,建设公共信息平台,实行资源共享,向农民提供农业信息服务。其次要引导涉农企业积极参与信息平台与内部网络的建设,成为农业信息主要与接收者。最后应当提高农民的素质,让农民能通过多渠道获取信息,成为农业信息化的受益者。

(二)农产品物流产业化发展对策

为适应现代农产品大流通的要求,需优化农产品物流系统结构,壮大农产品物流运作主体的实力及营运能力,积极推动农产品第三方物流发展,采用现代物流技术等有效途径,实现农产品物流产业化发展。

1.构建与完善农产品物流体系

充分发挥政府职能,统筹规划农产品市场布局,重点支持重要农产品集散地、优势农产品产地市场建设。改善农产品物流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的财政投入和政策扶持,完善市场信息服务体系,组建农产品物流园区和现代物流配送中心。制定与完善促进农产品物流的相关法规与制度,严格执行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政策和配送车辆24小时进城通行、便利停靠政策。加快建立主要品种和重点地区的冷链物流体系,健全农产品流通追溯体系,使农产品安全更有保障。

2.发展壮大农产品物流经营主体

要改变我国农户无序参与农产品物流,培育专业化、规模化的现代物流经营主体。(1)整合原有的农产品生产者,政策上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倾斜,通过加盟、入股等形式壮大经营主体,引导产业链的延伸和优化,在原有基础上增加物流的功能。由于他们对农产品的特性了解,在存储、装运方面有优势,可减少环节,提高效率。同时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拓展了物流功能后,为提高农产品物流的效率和经济效益,促使生产的规模化、专业化,更注重农产品的标准化和流通加工。(2)充分发挥批发商的纽带作用,批发商连接供需两端,通过拓展批发商业务,开展物流活动。构建以大型批发商为核心的农产品供销链,发挥主渠道作用,提高物流效率,增强农产品市场整体竞争力。(3)发展农产品第三方物流,将农产品的物流配送从供应方和需求方分离出来,交给专门的第三方农产品物流企业来完成。充分发挥第三方物流从物流设计、物流技术工具、物流设施、物流操作流程到物流管理各方面的专门化和专业水平,提高物流效率和顾客满意度。(4)建立农产品物流联盟,即将农产品流通主体中的农业公司、农产品加工企业、农业合作社和农业协会与综合型农产品物流企业(能提供综合农产品物流服务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结成农产品物流联盟,实现农产品物流功能上的整合,促使农产品物流的产业化升级。

3.大力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

为保证农产品的品质,需大力发展冷链物流,进行统筹规划,要实行政府推动力与市场推动力并举。把冷链产业上下游结成供应链,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提高冷链全程透明度,实行全过程监控,改变各自为战的局面,哪个环节出了问题都可以追溯,找出真正的原因。加强冷链物流信息化、标准化、智能化建设。加强冷链物流技术研究与新技术推广,加强现代冷藏车、冷库建设。包括生鲜农产品采后低温加工包装保鲜技术、连接生产、加工、储藏、销售全过程的冷冻、冷藏链技术,全程监控的信息化技术,机冷式冷藏集装箱技术等等。要推进冷链物流中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的多式联运。加快发展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建立冷冻冷藏产品加工配送中心,推进集约化共同配送。

4.开发利用现代物流技术

(1)发展甩挂运输。甩挂运输可以在一个场站甩下一部挂车装卸货物,并挂上另一部挂车后,继续运行的运输组织形式。在北美、西欧等公路网络比较发达的国家,甩挂的运输量占到总运输量的近80%,中国甩挂运输的发展却仍然步履艰难,交通部规划要求,到2020年力争使甩挂运输承运的公路货物周转量比重达到15%以上。农产品装卸相对费时,很适宜采用甩挂运输。目前重点培育具有较大规模、具有全国物流网络的专业化物流企业,积极参与农产品的甩挂运输,给予政策扶持,改善车辆装备,并建设现代化物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2)广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农产品物流产业化发展,要改变小农思想,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利用物流条形码,引入RFID技术、EDI技术能大大加快物流的速度,提高拣选与分发过程的效率与准确率;应用物流动态跟踪GIS、GPS技术,可随时随地了解车辆运行的位置,货物的运送状态。

参考文献:

[1]刘伟华.中国生鲜农产品物流发展状况[R].现代物流发展报告,2011:249-271.

[2]胡新艳,罗必良,王晓海.农地流转与农户经营方式转变[J].农村经济,2013(4).

[3]王家旭.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物流技术,2013(3):80-82.

[4]陈淑祥.简论我国农产品现代物流发展[J].农业经济,2005(2):18-20.

[5]钟在明.新生代农民职业素质与市民化制度创新研究[J].农业经济,2012(5):66-68.

上一篇:论中外合资汽车经销店的利益博弈 下一篇: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客户满意度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