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超,怎一个乱字了得?

时间:2022-10-13 09:33:47

整个2005年,我们听到的、看到的,是接连不断的中国足球负面新闻,从前一年的国安罢赛、“中超革命”延续到2005年的球霸现象、欠薪风波、嫖妓现象,乃至整个中超、中国足球的大萧条、大溃败。这种萧条甚至波及中超兴旺时所带动的体育传媒业,《南方体育》、《球报》两家曾有广泛影响力的足球专业媒体在足球大市场的大萧条中先后停刊。

中超以中国足球的总体水平为依托,不是孤立进行的一项体育赛事,反映的是中国足球的进步与否。中超品牌从诞生的那一刻起,就与中国足球形成了天然的依附关系。所以,如果想不理会中国足球的现状,单纯地把中超经营繁荣,那是不可能的事。中国足球现有的足球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也就是中国足球与中超)并不匹配。

中超乱象是其外部表象的一个总概括。2005年,中超联赛主要赞助商未能落实,是中超的一个重大失误。由于主赞助商的缺失,中超一下了失去了重要的经济支柱;同时,因为没有资金注入,也就进一步导致无法激活中超联赛的无形资产。目前,类似于中超、CBA这样的大型赛事平台尚处于烧钱阶段,投入与产出严重不对称。中国足球的现实环境要求它产出一定的社会价值,但由于假球、黑哨、球员、体育记者的非良性互动,特别是去年爆发的“球霸”事件,使得中国足球的社会形象快速恶俗化,它又怎能产生出令人满意的社会价值呢?所以说,赞助商中止赞助中超联赛的举动足可以理解的。

中超如果从正常的商业思维做出反应,应当是痛定思痛,哪怕是从表面上改变一些恶习,哪怕足采取一些象征性的措施以平人怨,这样做,起码可以给赞助商一个好印象,吸引社会资本对其投入。可悲的是,这些应有的举动中超都未能做出,未能做到。这是中超商业营销手段延续下来的又一败笔。赞助商的流失是一个风向标,反映的不仅是赞助商对中超缺乏信心,也使得广大球迷根据这些反馈来的信息开始对中超丧失了信心,以至于渐行渐远。

2005年,中青队战绩的亮色,朱家军“疯狗精神”的提出,在一定程度上表明着中国足球在技战术层面的新生和活力。然而,“打破坚冰”的积极行动和信息传达不应该只停留在技战术层面上,还应该表现在体育营销的实际操作中。那么中超应该如何做呢?

首先是搭建中超足球彩票市场,以掌握更多的资本来源。

由于赞助商资金的缺失造成中超大萧条,这让我们意识到保持一定的资金收入、资金来源对于维系中超这样一个大型职业赛事的重要性。对照欧洲几大足球超级联赛的盈利模式,我们发现,广告商的赞助虽然是资金链中很重要的一环,但也并非是不可或缺的。能够出巨资赞助一项赛事的大富豪级广告商,毕竟是可遇不可求的。

以意甲足球联赛为例,如今已形成了一项足球产业,是意大利七大支柱型经济产业之一。意大利足球产业的收入来自于足球彩票、电视转播权(包括广告赞助)、球员买卖以及门票收入、球队纪念品市场开发。其中足球彩票所占据的经济总量最为巨大,在意大利足球产业总收入中所占的比例为79%。

但是发行中超足球彩票面临着两大难题:一是技术性难题,体制上的问题限制了中超发行足球彩票;二是社会性难题,中超滋生了太多的假球、黑哨、事件。特别是社会性难题,假球、黑哨、事件的历史与沉淀会对中超足球彩票的发行产生很大的反作用。相比较而言,技术性难题的解决要相对容易一些,因为通过协商,中超与体彩中心是有可能就分成制度达成协议的。但在杜绝假球、黑哨、这些丑恶现象上,中超还拿不出行之有效的办法。

其次足以资本改造中超架构。

这个问题分为两方面。一方面,赞助商认为投资中超是没有收益的行为而退出中超,那么在中超方面,为什么不可以改变一下资本进入中超的方式呢?时下,企业间正在流行一种资产重组方式,这种资本并购为什么不可以在中超进行?通过资本并购,赞助商不再以赞助形式进入中超,而是以购买股权的形式进入中超,掌握中超的运营、管理和话语权,使中超向着良性的方向发展。

另一方面,中超方面应当积极主动地与中央电视台重新进行转播权的谈判。按照国际惯例,电视媒体通常足以高额资费获取赛事电视转播权的。这是中超方面的理解,所以,每次与中央电视台的转播权谈判,中超的要价都在亿元以上。而中超方面却忽略了一点,在全世界范围内,再也找不出第二家像中央电视台这样拥有13亿人口的电视媒体。所以,中央电视台认为中超的转播价值绝对不值1亿元,导致双方的心理价值悬殊巨大。在这里,中超方面的思维定式是遵循国际惯例,而中央电视台的思维定式则具有中国的特色,僵持的结果明显对中超不利。中超连续几年的下滑趋势,和中央电视台的袖手旁观是有一定关系的。但中央电视台也未能从双方的僵持中获取应有的收益,流失了部分电视观众和广告资源。双方应该寻找新的利益共同点,重新确立战略伙伴关系,而不应该固守自己的立场寸步不让。特别是中超,更应该积极主动,为了长远利益做出让步。

最后足推出联赛门票分账制度,改变球队的运营体制。中超各球队缺乏有效的运营手段,欠薪事件时有发生,这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而球员为获得利益而则足球场“假、赌、黑”产生的诱因。所以归根结底,还足球队经营缺乏有效的盈利手段。由于缺乏有效的盈利手段,导致运营一支球队投资巨大却又没有相应的回报,很多俱乐部因此而退出。问题的另一方面足球队为获利而轰抬转会市场上球员的身价,希望借此大捞一把。而那些有资金实力的俱乐部也在炒作球员身价,无形中更足加重了球队的负担。长此以往,只能是恶性循环。

要解决这些问题,并不是没有办法的。

首先,中超管理层面要在宏观调控上推出严厉措施,严格执行限薪制度,控制球队对球员的盲目投资。

其次,协调各球队与所在城市球场的关系。或者足球队买断球场的经营权,或者是与球场签订分成协议,在门票收入中给球场划出一定的份额。

最后,推出中超门票收入分账制度。每场比赛的门票收入不再单一地划归主队,而是采用分账制度,门票收入的七成给予获胜的球队。只拿出门票总收入的70%进行分账,主队四成,客队六成。

三个步骤相辅相成,应该能够收到较好的效果。举一个例子,以前北京的公交车经常出现甩站现象,并且屡禁不止。后来,只是采取了一个简单的办法就把这个问题解决了,这就是在司售人员中推出车票分成制度,司售人员再也不愿因为甩站而放弃增加个人收入的机会了。

上一篇:TCL“新智猪”博弈 下一篇:吴世雄:抓到主流用户才有胜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