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规则试行后竞技武术太极拳自选套路技术发展现状研究

时间:2022-10-13 08:37:19

新规则试行后竞技武术太极拳自选套路技术发展现状研究

摘 要:本文根据武术竞赛新规则修改实施后,对竞技武术自选套路太极拳技术发展状况及其相应的训练对策进行比较分析研究,讨论与分析竞技自选套路太极拳技术发展现状,找出与其相适应的训练对策,有助于教练员和运动员在训练中找到相关合理、科学的对策。

关键词:太极拳;规则;竞技武术;自选套路;技术发展现状;训练对策

2002年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对1996年版本的武术套路竞赛规则又进行了一次重大改革,基本完成了与国际奥林匹克竞赛规则标准化模式的对接。规则在评分制度、评价指标、难度等级、裁判分组、场地器械等方面都做了重大的修改。新规则经过两年的训练竞赛的实践,得到了广大教练员和运动员的认同,并于2004年2月在北京召开的国际武术联合会技委会上得到通过。

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的成功,国际武术联合会得到国际奥委会的承认,尤其是新规则的出台及使用,促进了竞技武术套路运动不断发展的需要。在竞技武术运动中,太极拳是一项动作柔和、缓慢、轻灵的拳术,由于项目的特点,在多年的全国武术锦标赛中,柔韧性、稳定性较好的运动员统治着太极拳的比赛场。随着太极拳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竞技体育的发展,为了更有利于公平竞赛,更有利于指导太极拳运动的发展,更有利于使之符合更高更快更强的奥运精神,极大地提高了对运动员力量、协调、稳定等素质的要求,使一大批过去优秀的太极拳运动员不能适应这一规定而遭淘汰,而被新一代的运动员迅速地取而代之。

从以往的比赛统计中可以看出,许多运动员在应得分较高的情况下,由于难度动作失误而扣分,导致最后得分偏低,指定动作的扣分直接影响着运动员比赛成绩和名次的排定,也直接影响着运动员其后的临场技术水平发挥。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02E年、2003年、2004年参加全国武术套路冠军赛的前12名男、女优秀运动员太极拳项目成绩的比赛数据。全国部分教练员及裁判员的问卷调查。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大量文献资料,了解本专业及其它相关专业围绕本领域研究的现状,为论文所需材料提供必要的信息及依据。

1.2.2 数理统计法 所得原始数据经SPSS10.0软件包加工处理,得出论文所需数据。

1.2.3 专家访谈法 走访武术界的专家、学者,及时了解武术发展动态,了解武术发展的历史进程,为论文的撰写提供依据。

1.2.4 问卷调查法 根据本研究目的,遵循社会学问卷制定的原理和方法,在2004年冠军赛期间向各省市教练员及裁判员发放问卷共37份,回收35份,回收率96%。

2 分析与讨论

2.1 运动员动作质量完成情况 统计结果显示,男子运动员3次比赛动作质量成绩平均值分别为4.46、4.75、4.64;女子运动员动作质量成绩平均值分别为4.56、4.74、4.51,男、女运动员3次比赛动作质量完成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显然,2002年试用规则的出台,各运动队对规则还未充分理解,且运动员身体素质和专项素质跟不上技术的高标准严要求,可见各运动队在训练中狠抓基本功和基本技术,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通过对男、女运动员动作质量多重比较发现,男子运动员2002年与2003年、2004年相比,动作质量均有显著性差异,而2003年与2004年相比没有显著性差异,说明了运动员动作质量完成在不断提高的基础上呈现稳定状态。女子运动员2002年与2003年、2003年与2004年相比,动作质量均有显著性差异,同男子运动员一样2003年动作质量完成有较大幅度提高,2004年规则再一次做了些微修改,切块打分的分值发生改变、运动员的新老交替、教练员的重视程度等原因,运动员动作完成质量也随之下降了一些,女子运动员成绩波动较大。

2.1.1 制约运动员动作质量的因素 在武术套路比赛中有哪些因素制约了运动员动作完成的质量,我们做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运动员的专项身体素质和基本功、基本技术分别占到了91%和89%。运动员的心理品质和动作完成的准确性均占到77%(表1)。

2.1.2 运动员扣分动作种类 由三次大赛可以看出,男、女运动员在一般动作扣分上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男子运动员在三次大赛中难度动作扣分均值分别是0.16、0.09、0.24,其他错误扣分均值分别是0.33、0.16、0.12,2002年和2003年男子运动员动作规格扣分主要是其他错误的扣分,而2004年难度动作扣分则占据主要位置。女子运动员三次大赛中难度动作扣分均值分别是0.20、0.14、0.33,其他错误扣分均值分别是0.22、0.08、0.12,扣分动作主要集中在难度动作上(图1)。

2.1.3 运动员扣分点 男、女运动员动作规格扣分具体表现在男子运动员2002年腿法―支撑腿弯曲和平衡―上体晃动,脚移动或跳动,被扣分频率分别为91%、100%,甚至有些运动员单此一项就扣0.5分,在异常激烈的竞争中失去了创造优异成绩的先机;2003年扣分因素以平衡―上体晃动,脚移动或跳动为主,被扣分频率为83%,并出现了摆动腿膝弯曲又一新的扣分因素,被扣分频率为42%;2004年主要扣分因素是悬垂腿弯曲、击响腿脚未过肩或击拍落空,被扣分频率分别为83%和75%,平衡―上体晃动,脚移动或跳动仍然是男子太极拳运动员另一主要扣分因素。女子运动员扣分情况与男子有些微的差异,呈现出了一种更为分散性的状态。2002年主要扣分因素集中在乎衡―上体摇晃,脚移动或跳动、腿法―支撑腿弯曲和跳跃―击响腿脚未过肩,被扣分频率分别为100%、80%、70%;2003年以摆动腿膝弯曲、击响腿脚未过肩、支撑腿弯曲为主要扣分因素,被扣分频率分别为42%、67%、42%,上体摇晃,脚移动或跳动仍占相当比例;2004年出现悬垂腿弯曲动作扣分非常严重,被扣分频率高达92%,应引起教练员和运动员高度重视,击响腿脚未过肩或击拍落空被扣分频率为83%,有些运动员仅此一项被扣0.4分,落地时上体摇晃,脚移动或跳动的扣分仍然较严重(表2)。

2.2 运动员难度动作完成情况分析 对于有哪些因素影响了运动员动作难度的完成,我们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表3),大家认为运动员的柔韧性、稳定性、弹跳力、爆发力素质对难度动作的完成影响很大。

从三次比赛运动员难度动作得分情况看,2002年比赛中难度动作掌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运动员的最后成绩,而到了2003年男、女运动员难度动作技术有了明显提高。可见,各运动队对难度动作引起高度重视,经过一年艰苦、针对性的训练,没有再出现难度动作决定最后成绩的现象,大家有了相同的起评分。通过对男、女运动员难度动作多重比较分析发现,2002年与2003年、2004年难度动作均有显著性差异,而2003年与2004年没有显著性差异。此现象说明运动员对难度动作技术

的掌握和发挥逐渐稳定,对难度动作所需的下肢爆发力、弹跳力、柔韧性、落地稳定性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2.2.1 运动员起评分的选择及难度动作成功率 男子运动员2002年除两名运动员为3分起评外,其他所有人均未报满3分;2003年除一人未报满3分外,其他人均为3分起评;2004年有2人未报满2分外,其他人均为2分起评,其难度动作总成功率为94%,96%,97%。而女子运动员2002年无一人报满3分;2003年除三人未报满3分外,其他人均为3分起评;2004年除两人为2分起评外,其他人均未报满2分,而女子运动员总成功率要比男子运动员低,分别为86.1%,100%,93%。

2.2.2 运动员难度动作种类的选择 2002年男、女运动员以选择腿法、平衡、跳跃为主;2003年集中在平衡、跳跃和连接动作;2004年主要选择跳跃和连接动作。运动员对难度动作的选择从侧面反映了运动员自身身体条件状况及技术的娴熟程度,从我们统计的数据表明运动员难度动作的选择上多以跳跃动作以及规则硬性要求必须选做的连接动作为主。女子运动员选做平衡动作频率多于腿法动作。

2.2.3 运动员难度动作的选择 在男子比赛中,2002年被男、女运动员选做频率最大的是腿法动作均等,平衡动作女子运动员选做均等,男子为从①,跳跃动作男子是Bi①和Bi②,女子运动员是Ai①和Cj①。2003年男子选做频率最大的是平衡动作均等,而女运动员为Bb①,腿法动作则都是Al①,跳跃动作是男子Bj①、Bj③和Cj③,女子为Cj和Cj③,连接动作则是男子TB、TC,女子运动员是TC、TD。2004年男、女运动员选做跳跃和连接动作为主,男子跳跃动作选做频率最大的是312A和324C,女子是322B和324C,连接动作都是5、3和连+。

2.3 运动员演练水平完成情况分析 男子运动员三次比赛演练水平平均得分率分别为0.80、0.50、0.88;女子运动员分别为0.84、0.76、0.87,从运动员平均得分率来看,男、女运动员演练水平均有显著性差异。从运动员演练水平多重比较分析看,男子运动员三年均有显著性差异,说明运动员演练水平提高与下降的幅度都很大;女子运动员2002年与2003年、2003年与2004年均有显著性差异。2003年男、女运动员演练水平都有不同程度下降,各运魂队都对难度动作投入大量的精力,忽略了演练技巧和套路编排,再就是演练水平没有定量打分,运动员之间拉不开差距,导致各教练员的麻痹大意。2004年演练水平增加了分值,重新提起各运动队的重视,男、女运动员的演练水平马上有明显提高,甚至超出了以往水平。

3 训练对策

3.1 针对性训练原则 一方面教练员要根据新规则的指导,发展适合于本项目特点的难度动作,提倡创新。另一方面,还要看到运动员的个体差异,做到有的放矢地安排训练,教练员要充分考虑到运动员身体形态、素质、技术、意志品质、机能状态、神经类型等方面存在的个体差异。在难度动作的选择及套路编排方面强调个人特点,因人而异,保护方法等。

3.2 全面性训练原则 武术比赛起评分高,比赛临场发挥好、失分少是比赛取胜的关键。这就预示随着训练水平的不断提高,运动员必须在每个项目上增加动作难度的等级和难度的类别,减少难度数量,不出现重复编排,并且能够完美地完成动作,才能掌握制胜权。

运动员的选材是提高运动技术水平的首要前提,选材要注意运动员外形美与内在气质美、运动员的柔韧性和协调性、较强的身体素质、遗传因素。

运动员心理品质的培养和训练不容忽视。心理品质的培养主要在比赛过程中获得,并在平时训练当中的严格要求保证。

4 结 论

1)男、女运动员三次比赛动作质量完成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男子运动员动作质量完成在不断提高的基础上呈现稳定状态;女子运动员2002年与2003年、2003年与2004年相比,动作质量均有显著性差异,成绩波动较大。

2)2002年和2003年男子运动员动作规格扣分主要是其他错误的扣分,而2004年难度动作扣分则占据主要位置。女子运动员扣分动作主要集中在难度动作上。

3)男、女运动员在腿法―支撑腿弯曲扣分点上逐年减少,跳跃―击响腿脚未过肩扣分逐年上升,而平衡―上体晃动,脚移动或跳动扣分始终是技术的薄弱环节。2003年和2004年由于技术动作改变,导致运动员在跳跃―摆动腿膝弯曲和腿法―悬垂腿弯曲扣分呈严重趋势,应引起教练员和运动员的高度重视。

4)男、女运动员难度动作均有显著性差异,男子运动员难度动作平均得分率分别为0.72、0.96、0.97,女子运动员难度动作平均得分率分别为0.69、0.99、0.91,2002年与2003年、2004年难度动作均有显著性差异,而2003年与2004年没有显著性差异,此现象说明运动员对难度动作技术的掌握和发挥逐渐趋于稳定。

5)运动员难度多选择跳跃类动作难度及连接难度,平衡及腿法类动作选择不多。动作难度多以A级和B级以及C级324C等跳跃动作为主,连接以直接连接为主。

6)男、女运动员演练水平均有显著性差异,2003年男、女运动员演练水平都有不同程度下降,规则分值比重的改变,男、女运动员的演练水平有明显提高,并超出了以往水平。

上一篇:CBA主客场赛季制准备期训练特点的研究 下一篇:我国U-19男子足球队队员间人际关系的调查与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