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C语言教学方式革新

时间:2022-10-13 08:36:41

解析C语言教学方式革新

《C语言程序设计》是计算机专业对口单招的考试科目,旨在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实际编程技能。由于C语言概念复杂,函数众多,使用灵活,学生普遍感到内容枯燥、难理解,因而学习效果不理想。因此,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合作精神,就成为该课程教学方式改革的关键,笔者就此浅谈一下个人的看法。

1.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学习信心

大部分中职学生入学分数较低,数学基础较差,逻辑思维能力有限。当教师在课堂上讲授C语言理论时,学生并不明白教师所讲的C语言是什么,有什么用,所以上课无精打采,昏昏欲睡,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也受到打击,教学效果不理想。所以教师必须改变教学方式,要让学生对枯燥的课本知识产生兴趣,要让学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要我做”转变为“我要做”,要由被强迫学习改变为渴望学习。

那么如何改变呢?在教学过程中,可采用任务驱动的方法,即先给出C语言编制的有意思的小任务程序,例如一些小游戏、小的管理系统等,再给出它的源程序及其运行结果,让学生宏观地了解C语言的基本框架,了解一个完整的C语言程序应包括几个部分,需要几个主函数等。学生有了直观的感觉,就会引起他们的好奇心,就会对C语言产生兴趣,从而认真学习它;之后再详细讲解程序中用到的语句及概念,让学生明白如何分析、如何解决问题,并逐渐培养学生进行程序设计的正确思维模式,以后再模仿此例多做练习。这样学生对实例中遇到的知识点就可以比较容易地掌握,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动力。

2.采用项目教学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将所要学习的新知识精心划分、设计成若干个任务,把教学内容隐含在每个任务中,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去学习。以选择结构为例:该单元的教学知识点是掌握关系表达式,逻辑和条件表达式,会使用IF语句和SWITCH语句。在教学过程中,从简单问题着手,先要求学生自己编写程序,引入条件语句,然后再讲解相关的语法知识,提升高度。具体步骤:

(1)任意输入两个数,求最大值,并输出最大值。(以这些为例讲解IFELSE语句的用法及其执行过程)

(2)扩展第一步,任意输入三个数,并按从小到大的顺序输出。(注意讲解算法,为循环语句打基础。介绍三种逻辑运算符及其优先顺序,学习计算逻辑表达式的值)

(3)移植第三步,求解符号函数,强调else子名与if语句的匹配原则。

(4)推进第四步,进行IF语句的多重嵌套。从键盘上输入成绩并按要求输出其等级(供学生练习)。

(5)改写第五步程序,使用switch语句构成多分支结构。

(6)进行if语句与switch语句互换。

在这样的实例教学中,因为有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扩展问题等多个环节,将学生的眼手脑全部调动起来。学生通过解决问题的方式不仅学到大部分学科知识,而且学到许多其他知识,使得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地成为“主体”,教师扮演“主导”角色。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方法能有效地活跃课堂气氛,学生的参与程度更高。

3.重视上机实验,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程序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通过编译程序,正确运行程序是最终目的。传统的教学方式是布置编程作业或让学生复习调试书本上的例题,一方面编不出程序会挫伤他们学习的动力,另一方面有些学生上机调试完书本上的例题就以为万事大吉了,实际上对很多知识点理解不到位,难以正确和灵活地运用。因此必须改变原有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真正掌握程序设计的思想和方法,运用语言解决实际问题。开始时教师可把一些简单的项目任务,以一个不完整的程序,或包含一两处错误的程序,让学生上机调试,这样既可避免编不出程序而使学生产生挫折,又可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习惯和排除错误的能力,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有一定基础后,教师可以由简到难地确定一些项目任务,学生以组为单位,根据项目要求,围绕要解决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确定实施方案,组内分工,合作完成,最后分组评分。整个过程以学生独立完成为主,教师只提供必要的辅导。经过实践训练,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了问题求解和编程能力。

通过教学方式的改变,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牢固掌握理论知识;通过项目综合训练,提高了学生编程和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培养了学生创造和合作精神,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上一篇:舞蹈在学校普及重要性 下一篇:艺术美育教育的舞蹈教育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