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陈鹤琴的德育论为依据,构建“关爱”为核心的管理模式

时间:2022-10-13 08:19:13

以陈鹤琴的德育论为依据,构建“关爱”为核心的管理模式

“学会关心”是20世纪80年代形成的一种教育理念,它反映了教育自身发展的人性化走向,表达了现代教育的“关爱”品格。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实施以“关爱”教育为核心的幼儿园教育管理模式,从而确保《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全面落实。

教育理论 幼儿园管理 管理模式

陈鹤琴先生强调:训育工作绝非消极管制所能奏效,学生的良好品行要靠教师们耐心细致的积极引导。“学会关心”是20世纪80年代形成的一种教育理念,它反映了教育自身发展的人性化走向,表达了现代教育的“关爱”品格。根据2001年9月教育部下发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要求:“教师应成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教师要“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我们认为,要使幼儿教师达到这样的素质要求,自身首先必须具备“关心”的品质。为此,我们开展了以“关爱”教育为核心的幼儿园管理模式的研究,试图通过影响幼儿园教育管理客体中最具活跃要素——教师的“关爱”行为,推行“全人教育”“学会关心”他人的教育,从而使每一位教师都能自觉地、自发地用全身心的爱去影响、感染每一位幼儿,使她们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实施以“关爱”教育为核心的幼儿园教育管理模式,从而确保《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全面落实。

一、以“关爱”教育为核心的幼儿园管理模式理念

“关心”作为人性的一个要素,是一种原始的、自发的、质朴的感情。“学会关心”教育是关怀整体人的“全人教育”。“学会关心”的教育价值就在于引导教师从原始的、自发的“关心”情感,提升到理性的、自觉的“关心”情感,形成出自责任的“关心”品质。只有出自责任的行为才具有道德价值,只有具有道德价值的行动,才具有教育性品格,只有关爱感情的行动,才能成为具有关爱品质的人。幼儿园的决策层对直接影响和教育幼儿的教师,实施以“关爱”教育为核心的管理,其根本目的在于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关爱”行动,关心教师的精神生活、关心教师的精神成长,从而培养教师的关爱精神和富有关爱精神的完全人格。

以“关爱”教育为核心的幼儿园管理模式,营造了一种以“关爱”教育为特征的、内涵丰富的道德文化心理氛围,他强调了管理者与被管理者、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幼儿的关心与被关心是相互意识到的,在这样的环境中,爱的双方容易产生体验、感受、体悟,容易获得爱的反馈,容易形成相互关爱与被关爱的品格。以关爱教育为核心的幼儿园管理模式其精神要素还体现了尊重、责任、理解、信任、合作等一系列美德。在这样的“关爱”群体中,人际互动十分重要,人们之间感情的对象化与对象化的感情相互交融、相互激励、相互感染、相互生成,在这里管理者与被管理者敞开心扉共融一体。这正是师师之间、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心灵沟通,以爱心培养爱心、以关爱培养关爱的全部管理过程。

二、以“关爱”教育为核心的管理模式实践

1.以“关爱”教育为核心的管理宗旨

鼓励教师的自主发展,以“教育爱”为核心或基石,以正确的认识人、理解人、尊重人、信任人、研究开发人的心智、提高人的关爱品质为本。师的成长与发展;关怀教师的人生信念与实践行为统一的发展;关怀教师现实与未来人生的幸福;关怀教师自主的、终身的发展。培养教师不仅是敬业、更重要是乐业,并从中体悟到从事幼教专业的成就感和幸福感。

2.培养教师具有“关爱”品质的具体方式

从“关爱”的对象范围说,包括对自己、对身边同伴、对集体、对社会、对生态环境和其他物种的关爱。从“关爱”的具体内容上说,包括关心健康、学习生活、交往、情绪以及校园文化建设,和谐、友善、愉快的心理氛围的营造。

以“关爱”教育为核心教育管理模式,通过弥漫式与渗透式的形式,以内源性与外发性相结合的方式,投射到培育教师“关爱”品质的活动中去,并进而转化为教师的整体素质实践能力,这种转化是通过人性化的活动来实现的。具体方法我们更多的采用“发掘”“营造”“播种”“化育”等人性化的活动方式,而不是采用“加工”“灌输”“塑造”等物性化的活动方式。

幼儿园管理中的“发掘”主要是指,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发现每一位教师的创造潜能以及乐于奉献的精神,通过各种宣传手段,即定期将教师的“关爱”行动办成墙报等,弘扬教师的敬业精神,树立可学习的典范,相互交流,并在全园范围内形成“关爱”的氛围,达到相互沟通、相互激励、相互鼓励、相互创造、相互生成的作用。与此同时,管理层注重关心教师的生活,诸如教师的饮食、教师的身体健康、教师的业余文化生活,真正解决教师的后顾之忧,使她们能无忧无虑的、快乐的工作。幼儿园管理层通过主动的、善于关心的行为,使每位教师懂得怎样才是真正的、合乎理性的关心,怎样以尊重别人为前提去关心他人,理解辨明关爱与溺爱、关爱与恩赐的区别等,从而将自然的、质朴的关爱情感,提升到自觉的、理性的关爱,提高教师对关心品质的认识,增强关心的意识。

幼儿园管理中的“营造”主要是指,为教师营造、创设自我学习、自我提高的环境和条件,全力支持教师业余文化知识学习和专业知识学习,满足教师自我发展、学历教育的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职工娱乐活动,结合节假日,定期为教职工开生日会、主题朗诵会等,同时,提供教师才艺表演机会,充分展示教师的舞蹈、歌唱、绘画、朗诵、琴艺等才能。全园上下共同以爱的行动,创建一个教师和幼儿积极向上的、快乐的、祥和的大家庭,使我们每一个人永远微笑着看大千世界。

三、结语

总之,以陈鹤琴的德育论为依据,构建“关爱”为核心的管理模式的目的是使师幼共同发现、感受、体验、欣赏关爱道德智慧之美;相互关爱感情之美;共同发现、感受、体验、欣赏关爱情感表现艺术之美;发现、感受、体验、欣赏人格之美;让师幼共同学会关心、共同感受学习的快乐,体验教育的美好。“做世界人”爱国家、爱人类、爱真理。

参考文献:

\[1\]鹤琴之声.

\[2\]教育部.关于印发《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通知.

\[3\]班华.学会关心——以重中在道德学习的德育模式.教育研究,2003,(12).

\[4\]李自立.教育可以做得更人心化.学前教育研究,2004,(2).

\[5\]高晓杰,潘元.人文万里 以生为本.教育研究,2003,(11).

上一篇:小学语文“双轨教学”综评 下一篇:浅谈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的问题解决及...